
非转玉米产量少?那氏玉米来辟谣!
浏览次数:3589
来源:吕永岩微博
食物主权按:一直以来,挺转人士都强调非转基因作物无法实现高产,解决世界温饱必须得靠转基因。然而,《山西农业科学》不久前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让我们看到这一说法的明显谬误,事实上,那氏非转基因玉米由于能够大幅度提高对太阳光能的利用率,甚至越是在无霜期短的高海拔地区反而越能达到高产。通过在山西不同海拔的三个试点试验证明,那氏大穗玉米的平均产量为17,835公斤/公顷(1,189公斤/亩),比对照组的先玉335平均增产74.85%。另外,那氏玉米无论玉米籽粒还是茎杆的含糖量都比对照组高,可以给晋北的奶牛养殖提供优质饲料,提高牛奶的产量和质量,给消费者提供放心奶!
“那氏大穗玉米在山西北部3个试点的引种试验表明,那氏大穗玉米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最高的是怀仁试点,比对照增产77.27个百分点,其次是阳高试点,比对照增产74.93个百分点,最低的是原平试点,比对照增产72.17个百分点,3个试点平均比对照的增产幅度为74.85个百分点。”
在引种试验中出现比对照这样大的增产幅度,不论是何种作物,的确是稀少罕见的。更何况此次试验选用的对照品种,是近几年来山西北部地区群众认可的、丰产性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由美国引入的玉米良种先玉335。能对这样一个优良品种出现如此大的增产幅度,说明那氏大穗玉米由高光效产生的作用,一定还会给玉米品种单位面积的产量带来一个新的更大的突破。
不仅如此,在3个试点的产量增幅相差不大,说明那氏大穗玉米又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优点,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并不严格和挑剔。但是试验表明,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海拔和纬度的高低对那氏大穗玉米带来的影响较大,但这个影响是正面的。就玉米来说,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种植,由于无霜期短,不是不能成熟,就是勉强能成熟产量也不会太高。而那氏大穗玉米却大相径庭,在3个试点中海拔和纬度较高的怀仁和阳高试点,其产量却高于海拔和纬度较低的原平试点,而且尤以海拔最高的怀仁试点产量最高。究其原因仍然与其高光效的特性是分不开的。在海拔较高的情况下就会大大提高了太阳光照的时间和强度,这对于喜光照的那氏大穗玉米来说,的确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大好事,正好遇到了能高度发挥高光效作用的难得机会。于是就导致了怀仁试点的产量在3个试点中的领先地位。
除此之外,在高纬度高海拔的阳高试点,虽然因海拔较怀仁试点低,使产量也略低于怀仁试点外,却因纬度高于怀仁试点,又导致了阳高试点昼夜温差比怀仁试点加大,使阳高试点出现了那氏大穗玉米茎秆含糖量增加的幅度,大于籽粒含糖量增加的幅度。实际上又体现出那氏大穗玉米能自我调节,加大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
那氏大穗玉米的这些特点,正好为高寒山区种植玉米也会大幅增产,间接的为高寒山区的农民脱贫致富带来福音。
但原平试点的试验结果也表明,即使是在低海拔低纬度的平川地区,那氏大穗玉米的增产幅度也相应是比较稳定的,所以那氏大穗玉米的广泛适应性,不仅是在我省的北部地区,乃至全省各地均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那氏大穗玉米能比对照大幅增产,不外乎是大幅提高了太阳光能的利用率,但也需要栽培技术的成龙配套。首先从自身来说,那氏大穗玉米的育种手段离不开GPIT生物制剂对优良种性的累计叠加,形成了高光效的内在特性。在此基础上在生育的前期阶段,也要辅以3次以上的GPIT生物制剂不同稀释浓度的茎叶喷施,以更加促进和强化种子高光效作用的发挥。
除此之外,宽垅密植的配套栽培措施也不能忽视,独特的1.1m宽行,中间2行30的窄行,株距为23,施肥深度为15~18,播种深度为3~5,667的土地保留3600~3800株的要求是经过科学的计算和实践而得出的,因为对于高光效的那氏大穗玉米品种来说,只有这样的生长环境才能保证植株旺盛生长,并且为枝繁叶茂的茎叶提供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为高光效的发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在内在和外在多个因素的共同配合下,才能使那氏大穗玉米的最佳优势比较充分地发挥出来。这也是3个试点那氏大穗玉米比对照能出现大幅增产的确切原因所在。
那氏大穗玉米的增产潜力仍然很大,因为高光效的发挥,也更加需要高水肥的支撑,因此,只要再加大水肥配套的力度,那氏大穗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也会出现在人们意料之外的更大突破。
附文:GPIT那氏大穗玉米在陕西北部的引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