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陈浩:《失窃的收成》读书笔记

来源: 人民食物主权     发布时间:2014-06-09     阅读:2975 次
刘兵在范达娜·席瓦《失窃的收成》一书导读中说:“这是一本非常激进的书,一本很有震撼力和冲击力的书,一本与普遍流行观点颇为不同的书。”

 
 
刘兵在范达娜·席瓦《失窃的收成》一书导读中说:“这是一本非常激进的书,一本很有震撼力和冲击力的书,一本与普遍流行观点颇为不同的书。”虽然有关孟山都、转基因食品、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各种资讯我们都早有耳闻,但读完失窃的收成后仍然觉得触目惊心,不是因为席瓦讲述的故事多么新颖,或者暴露了多少内幕,而是因为其论述的系统性和学理性,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以前听到的那些不愿相信的传闻,竟然全都是有依据的。

席瓦讲述了跨国公司的运作方式,揭示了他们对农业生产者和自然生态进行掠夺本质,以及掠夺的手段,即通过科学技术和打着自由贸易幌子的强制垄断,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工业经济入侵农业所造成的危害。种子作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根本,已经被跨国公司控制,尤其是转基因技术和专利保护体制,使得传统小农生产者的空间越来越狭小。而在贸易过程中,多元化的小农生产也受到跨国资本联合政治权力的严重打压。

而席瓦不仅停留在抽象的空泛论述上,而且用具体的实际案例为我们呈现了这一切。她以她成长和为之奋斗的印度的遭遇为例,让一切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以孟山都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在印度农业的控制主要体现食用油、海产品和牛肉、牛奶的控制上。有关转基因大豆,中国人有深切感受,因为我们今天所食用的油,很大一部分就来自转基因大豆。印度人的原来并非以大豆油为主要食用油,而是以芥子油为主,但在全球贸易的冲击和跨国公司有预谋的打压下,芥子油的生产受到了巨大威胁。而现代水产养殖业对海龟捕捞印度传统海产品生产的冲击也非常巨大,更为恶劣的是,现代水产养殖还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尤其是近海生态环境。牛是印度教的圣物,在印度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现代畜牧业和奶制品的推广,严重改变了印度文化构成。而这一切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诸如文化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造成全球性的饥馑,对作物生长、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等等。

令人感到稍微安慰的是,跨国公司通过话语控制所制造的谎言已经开始被揭穿,许多人看清楚其目的不过是追求高额的利润。以席瓦本人为代表的人士正在与跨国公司进行斗争,捍卫农业应有的收成和食物民主。《失窃的收成》成书至今,十多年又过去了,认识到跨国公司对农业的控制和对收成的掠夺的人越来越多,争取食物民主和保卫粮食安全的活动也日益兴起,但形势仍然非常不乐观,跨国公司和“父权制资本主义”仍然统治着这个世界,关系人类生存的食物生产仍然受到巨大的威胁。我们确实是时候行动起来为人类的命运做出些什么了。

我们将眼界放开阔些,以更广阔的视野进行考察,就能更好的理解跨国公司对农业生产的掠夺。面临现代资本市场和全球化冲击的,远远不止农业,甚至可以说,传统的所有行业和产业,都有这样的遭遇。而且,资本、市场和全球化对传统产业而言,其影响远不止是破坏而已,多数情况下是彻底的毁灭。如今我们很难看到传统产业生存的空间,即使在博物馆里也一样,如今大多打着传统产业幌子的活动,都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物。

在我的调查中,农村的传统匠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在以前被称为“百艺”,意思是包括100种以上的行业,包括手艺人、艺人、宗教从业者等等。所涉及的行业甚至不比今天存在的行业少,对于前工业社会来说,可能超出了人们的实际需要。如今绝大多数只存在于老人的记忆中,没有任何一种还能完整存在。以传统的泥、木、石匠为例,这些顶敬鲁班为祖师爷的传统匠人,以修造建筑为业,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一整套的技术、规矩、信仰、习俗、禁忌和文化,一直在社会中扮演这重要角色。他们以师徒相授的方式传承,分工详尽备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技术特点,像艺术家一样创作自己的作品。如今,他们的弟子们仍然存在,但是已经没有人从事原来的事业了,而变成了今天中国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建筑农民工。他们从事的工作与前辈们所做的事情有本质的区别,成为城市水泥森林的修造者。他们完全按照标准化的程序进行操作,所有工作成果与自身没有任何关系,像机器零部件一样做完自己的事情,将自己的劳动转换为现金之后就离开,不需要任何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讲,鲁班所流传下来的手艺和行业已经消失了。比泥、木、石工遭遇更糟糕的还有很多其他行业,如传统手工纺织业、多数传统民间艺术、器具修理等,在我调查的地区连传人也不存在,最后一批匠人也已几近消逝,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失传了。

这些产业的灭亡,或许令有怀旧情结的人心疼,但终究不可避免,而且传统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大体上能够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找到相应替代物。而且现代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获取丰富得多的物质财富。因此,许多人都将现代化看成是一种进步,尤其是把科学技术的发展看成是一种进步。

但是,现代科技,以及相伴而来的现代资本主义,其发展的边界在何处?是否在所有产业中任意扩张都是能被接受的?显然不是,席瓦讲述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跨国公司对全球农业进行掠夺所造成的恶果,但是农业方面应该与其他产业有什么不同?这是我们理解《失窃的收成》一书的基础。

“You are what you eat”用来说明这一特殊性再合适不过了,虽然学者们经常从文化角度理解这句名言,但是从生物角度上理解或许更能触及核心问题,因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真的就是我们所吃的食物,食物为我们提供的远不止是能量,而是整个躯体。构成人身体的所有物质,几乎都由食物转化而来。四川农村有句俗话,叫“干不得就该穷,吃不得就该死”。在当地,人们打探重症患者病情能否好转时,通常问其亲属:“还吃得下饭吗?”如果回答是“每顿还能吃小半碗饭”、“今天早上还吃了几个汤圆”之类的描述,则认为近期内病人不会去世;若已不能进食,大家就认为应该准备办后事了。而古人也一直将进食作为评判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才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问。这是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但人们却罕有去认真体会。

理解了食物相较于其他工业产品的特殊性后,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农业产业的特殊性,以及从事农业的人——传统社会中是“农民”——的特殊性。换句话说,即使父权制资本主义对于其他工业的控制或专制不可避免,所造成的后果也不足致命;但是对农业的资本掠夺和技术专制,却对全人类的根本生存造成巨大威胁。其他工业产品也许是可以被取代的,但食物生产是工业经济不能取代的。席瓦对跨国公司全球农业掠夺的批判,都是建立在这种特殊性之上的,她很清楚这一点,书中也提到“粮食是我们最为基本的需要,是生命的根本”,但是没有进一步深入,我上文所述便是对这一逻辑起点的明确化。同时,也希望我们对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认识和反思,不仅局限于食物生产产业和生态环境方面,从全社会的、更将宽广的视野中进行考察,在关注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文化多样性,以便于对人类的当前处境和未来有更具远见的认识。

当然,我们对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也要辩证地看待,不能因为跨国公司以其为父权制资本主义的工具而去反对,也要看到科技发展积极的一面,我想,科技的发展与争取食物主权和人类福利不是冲突的。

(作者系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