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议题

土古洞村是如何留住青年人的? | 《乡村纪事》节选

来源:原创|发布时间:2025-01-06|阅读:71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养闲、生懒人的温床吗?河南新安的土古洞村是回击这种偏见的有力例证。在土古洞村,村干部雷打不动每天6点准时开会,村民总是在冬天里义务清雪、夏日里义务除草,村里有平价的幼儿园...

大坝经验:山沟里的移民村如何复刻华西经验? | 《乡村纪事》节选

来源:原创|发布时间:2025-01-03|阅读:115

本文节选自《乡村纪事》第三章《山沟里的华西村——大坝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同于华西村的“高起点”,大坝村有着较长时期的单干历史,水土资源缺乏、地理位置偏僻,2000年人均收入不足一千元。...

刘继明 | “柳青道路”与我的写作

来源:左评|发布时间:2025-01-01|阅读:83

通过探讨柳青及“五四后”一代知识分子的创作与生活,刘继明老师揭示了“柳青道路”的深刻内涵,即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道路。同时,刘继明老师还结合自己的写作经历,分享了其从先锋文学到底层叙事的...

藏北高原上的牧业公社:如何创造安全感、获得感、可持续性 | 《乡村纪事》节选

来源:原创|发布时间:2024-12-26|阅读:199

嘎措通过三重逆转,让使用价值的生产超越于交换价值的生产,让产品生产服务于人,而不是人被异化地服务于利润生产,这是嘎措的“集体”最具魅力的所在。这三种逆转分别是:第一,“追求公平”对“追求利润...

《乡村纪事》节选 | 塘约实践:靠外部资源还是内生力量?

来源:原创|发布时间:2024-12-11|阅读:281

土地合作是基础,思想统一是根基,干部带头是动力,有了这三样法宝,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就有了依托。这是塘约实践带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同时,本书的作者们没有止步于总结已有经验,而是将塘约实践置于了一...

许准 | 没有资本控制的科技进步是可能的吗?

来源:转载自公众号“读书杂志”,2024年11月04日,原文发布于《读书》2024年11期新刊|发布时间:2024-11-29|阅读:229

同样都是经过华莱士之手,杂交玉米是跨国企业在中国赚取利润的专利手段,而白兰瓜则成了中国自己的作物,成为惠及大众的普通水果。是什么造成两个华莱士的区别呢?

江宇|《乡村纪事》序:发展集体经济的初心和时机从哪里来?

来源:中信出版社授权|发布时间:2024-11-25|阅读:442

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战略,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抓手。谁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谁来带动乡村振兴?《乡村纪事》这本书的作者们扎根基层,以集体调研、集体写作...

新书发布 | 《乡村纪事》导言:乡村振兴应以谁为主体?

来源:本文删减版刊载于《经济导刊》2021年第10期。|发布时间:2024-11-23|阅读:556

《乡村纪事》这本书的作者们扎根基层,以集体调研、集体写作的方式深入研究集体村庄,展示了新世纪以来坚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7个案例,为当下的乡村实践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切实借鉴。本文是《乡村纪事...

严海蓉 高明 丁玲等 《乡村纪事》出版:新型集体经济为什么行?

来源:社会学吧,2024-11-08|发布时间:2024-11-23|阅读:535

作者们用数年时间深入乡村,走访调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经过梳理和总结,形成了对当前中国乡村新型集体经济实践的基本认识。所谓“新型集体经济”,其关键在于明确,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谁是乡...

植保无人机为什么难飞到小农户田间?

来源:食通社KnowYourFood|发布时间:2024-11-17|阅读:316

2019年,位于华北平原的稷县(化名)遭遇“草贪”虫害,当植保无人机在进行规模化防控作业时,小农户却因无法及时获得技术服务而焦急。为何有了现代科技的加持,农业技术供需矛盾反而更加突出呢?

50年代的“乘风破浪”:社会主义时期的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

来源:“妇女研究论丛”,2022-10-26|发布时间:2024-10-24|阅读:314

在社会主义背景下,爱情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年轻人通过集体的理念和行动,影响并改变了上一辈,最终实现了彼此的相互接纳。这种爱情观不同于传统的“鸳鸯蝴蝶”故事或好莱坞式的叙事,而是开辟了一个全新...

基层干部:卫星图斑治理,我连自己都不能说服

来源:汇编|发布时间:2024-09-26|阅读:570

本文通过对往过两篇文章的汇编,梳理了卫星治理的困境,技术不准确和纠错困难的原因。基层治理如果一味的只依靠技术,而忽视实际情况,不从实际出发,这科技检查也就沦为一种形式主义,也违背了实事求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