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王英:悯农

来源: 人民食物主权     发布时间:2014-06-16     阅读:1910 次
摘要:悯农,或许还远远不够。但是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我希望能带着这沉甸甸的感情,在支农路上坚强的走下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在读过《失窃的收成》之后,脑袋里突然想起这首小学一年级学过的古诗。在唐朝李绅生活的年代里,其实对于农民来说也存在一种“失窃的收成”。只不过那时候的“失窃”,更多的表现为为赤裸裸的“掠夺”,官府,土豪,乡绅通过各种苛捐杂税,从农民手中“堂而皇之”的拿走收成。这种“偷窃行为”在21世纪的今天披上了“文明的外衣”,就变成了席瓦写的这本书中描写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资本主义的“异化”,就像卓别林的经典作品《摩登时代》中讲的,工人们进入工厂工作,资本家为了追求高效,追求更高的利益,就把工人当做机器来使用。结果就是“人创造了机器,机器反而奴役了人”。在《失窃的收成》这本书里,我认为,是同样的“剧本”,同样的角色,只不过换了演员,工人换做了农民。一样的在资本家的大机器“工厂”里做工,一样的被奴役,一样的成为工业生产中的一环。这不得不让我想起“悯农”这首诗,感叹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农民却依然没有改变命运。

下面就谈谈我在读这本书时所想到的一些东西。

《失窃的收成》这本书,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可以算作全文的总括,第二到五章算作具体的例子介绍,第六章讲了基因工程对粮食安全的危害,第七章是作者倡导的理念与社会上为此所做的一些努力。接下来我就各个部分谈一下我的想法与收获。

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章,在“粮食安全在于种子”中讲到的“粮种对于农业劳动者而言,并不仅仅是未来作物和粮食之源头他也是文化和历史的立身之本。粮种是粮食的第一环,粮种是粮食安全的终极标志”。然而这第一环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难以保障。我5.1回农村老家种花生,要从种子站买到的进了药的花生种种到地里,然后再打上农药,才能防止虫蛀,保证收成。粮食的质量安全自然没法保证。之后我又问妈妈,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种子呢,妈妈无奈的讲自己留的种子结的果子又干又瘪,没法用。这大概就是一种“垄断”吧,我们越来越依赖外面的种子,对自己的种子反而越来越不自信了。

第二部分是以进口大豆,印度畜牧业,农业等为例向我们讲述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合理的体制和制度利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以“发展”的名义,给印度农业带来的灾难的破坏。这一部分我最受感触的是“疯牛与圣牛”一部分。在古时候被农民认为是圣牛的动物在今天也被整个强大的资本家生产链条异化了,在这里他们不是将牲畜作为在生态上,与农业不可分离的对象,反而将奶牛简化为一台牛奶生产机。整个畜牧场成了一个庞大的工厂,农民成了工人,就是这样,丧失了感情,丧失了原始的最纯粹的“信仰”。

在读“被偷走的粮种”这个一块时,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本叫《中国三农问策》的书,书中讲到“粮食武器化”这一观点,基辛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人”。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是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种子革命不仅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更重要的是为控制他国自有的种子资源,并形成对其商品的永久性依赖。

在这一部分,作者还讲了“单一种植”这个问题,“产业化的农业推动了单一种植,因为他需要以此来满足对生产的集中控制和对食物的的集中分配,这样,单一种植和公司垄断相互得以强化。今天,三个过程在同时强化对种子也就是食物连第一环的垄断控制”。我的家乡至今还是保留着多种作物并存的传统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在现在许多要搞“集体农庄,产业话经营”等等的人眼中或许很落后,但是农民有农民的思考,当我问我的爷爷奶奶为什么不选择一种最赚钱的粮食去种时,他们的回答是“多种几种粮食心里踏实”。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回答我觉得背后却有很多的道理。很多农民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势,利用市场,赚了大钱,但是在他背后孕育着风险;书中讲到的印度农业也是打破此种思维定势,但带来的是“单一种植背后的饥馑”——物种多样性减少,土地压力增加,资源大量浪费。随后带来的我觉得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社会日益依赖粮食进口却没有足够的外汇来购买足够的粮食。当然我不是在批判“单一种植”,我就是觉得在发展农业的时候要记得让农民“心里踏实”,安排这样一种制度,或者是一种保障,让农民无后顾之忧的去发展。其实无论新农村建设还是国家发展,都要遵循这样一种朴素的规律——让人们放心。

接下来的第三部分,则为我掀开了“基因工程”的神秘面纱,让我看到了它丑恶的一面,“打破养活全世界的神话,使用农药减少的神话,制造可持续性的幻象,常量和回报率增加的神话,安全食品的神话,粮食安全的神话,物种多样性的破坏,转基因的社会经济成本,基因污染危机,有毒植物,超级害虫的食谱”。一件件看的我触目惊心。我记得在我们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时候,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贝克的“风险社会”这一课,而《失窃的收成》这本书在这里就是“风险社会”的最好的印证。贝克讲到了一种独特的“知识和无知的合成”它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经验知识上的风险评估,另一层就是在风险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或行动,即一种“认知的无能”他不是选择的对错与否或者是瞬间的疏忽而是不同专家团体主张相互冲突的问题,及发达的专家理性的产物。”我们这部分讲到的转基因问题就是很好的例子,在中国,还引发了崔永元与方舟子的转基因之战。对于这种技术,并不是单靠知识就能判断它的风险的,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里面,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怎样应对我们对这种“知识上的无能”?怎样在人为的不确定之间做出决定?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书的最后一部分,讲的“再造食物民主”,让我看到世界上做出的各种努力。文中讲到的“食盐长征运动”。书中说它“是印度拒绝与不公正的盐法合作的具体表现,同时表达出印度对平等和自由的呼声,他也表明我们拒绝接受专利和非法技术对生命的殖民化,以及通过世界贸易组织自由贸易规则对粮食安全的破坏”。我觉得也是一种反思自我,反对“被异化”的运动。歌德曾经说过的:“因而我们认为一只动物也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有其存在的用意,有其存在的方式”。那更何况人啊,“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劳动人民应该团结起来争取属于自己“食物民主”的权利。

悯农,或许还远远不够。但是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我希望能带着这沉甸甸的感情,在支农路上坚强的走下去。
(作者系济南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