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 | 比长江禁渔十年更长远的,是给孩子一颗呵护生态的心
来源: 人民食物主权 发布时间:2020-01-03 阅读:345 次
编者按:
本文是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的创办者杨贵平老师在第一届“生态乡村与食农教育”研讨会上所作的发言:滋根30年,见证了中国农村巨变,也看到成就背后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些巨大的代价,我们是一路走过,一路触目心惊。当前以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之路充满荆棘,然而推广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创建绿色生态文明学校和乡村又是一件十分欠缺、必要,且非常紧急的事。
作者简介:
杨贵平,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硕士及博士候选人,滋根创始人之一,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首席专家、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领导滋根扎根农村三十年推广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撤点并校政策的倡导和呼吁获得《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影响中国年度人物”之“公共利益守望者”称号。
正文:
非常高兴能来成都,来的时候以为这儿很热,结果原来一点都不热,并且开会的时候还要穿羽绒衣,这是非常意外。虽然是这样,好像这么冷的天气,还能开这么艳丽的花,也是另外一个惊喜。很高兴今天能够跟大家有缘相聚,我今天主要的是想介绍中国滋根在中国30年来看到农村的变化、教育的变化,以及特别重要的是要提出来,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它的内容和它重要的意义。首先给大家播放一个小视频。
这个路还非常得长,但是我们愿意在这方面做事:做培训、做试点、起倡导,来通过教育促进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中国最近提出来的“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首先的就是人的改变,人的价值观和人的思想行为的改变,而通过教育就是一个最好的方式,这就是滋根现在做的事。
关于滋根
首先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滋根,滋根其实历史是非常久的,是1988年由当时在美国的一些来自中国台湾和香港的留学生成立的。当时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海外保钓运动,因为这场运动从台湾到美国去的留学生,开始对社会关心、对祖国关心,尤其是对那个时候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心向往之。在1988年的时候,我觉得大事做不了,总可以做点小事,于是成立了滋根基金会;到了1992年,在中国台湾有了中华滋根协会;1995年在中国大陆成立了中国滋根乡村教育发展促进会;在2009年的时候在中国香港也有了滋根基金会。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节点还是1995年,中国滋根乡村教育发展促进会的成立,那真正意味着落地生根。
每个组织法律上是完全独立的,只是有共同的理念,那么是什么样的理念呢?“滋根”的宗旨是致力于促进以人为中心可持续的发展,直接支持中国贫困乡村的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及乡土文化传承特别支持妇女及女童教育的平等机会。
首先就说要支持一些贫困乡村可持续的发展,为什么要可持续?因为现在很多做法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要倡导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中心与以物为中心不同,以人为中心可持续发展,首要的是保证每个人的基本需要:吃得饱、穿得暖;其次是干净的饮水、基础教育、基本的医疗卫生,生了病要有医生可以看,有基本保障;再来就是环境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所有这些都被现代人认为是基本的需要。
现代社会,不论是在中国最贫穷的农村,还是在非洲最远、最贫穷的撒哈拉沙漠,每一个人的基本需要应该都得到保证。所以再强调一遍基本需要:吃得饱、穿得暖、干净的饮水、基础教育、基本的医疗卫生、以及环境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我想这是变成现代社会最基本的需求,是我们任何一个国家、社会或是家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最基本的保证。这就是所谓的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的发展。滋根的建立就是在这个原则之上,我们在中国贫穷的农村,支持基础教育,基本的医疗卫生,还有特别是环境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妇女能够参与发展的平等的权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贫困的农村,实际上仍然有很多女孩子不能上学。让女孩子受教育,是男女平等必要的条件,女孩子受教育以后,能够改善自己的家庭,能够在社会上有更大的贡献,尤其是能够为男女平等奠定最重要的基础。所以投资女孩子上学,是一个最有效的投资。滋根在这个方面,一做就做了近30年,2008年开始免费教育以后,女孩子失学的情况已经基本上改善。现在我去农村看到的一些学校,比一些美国的学校都还好,这些改善来自于对教育扶贫的投入。
滋根30年,经历了中国农村的巨变
从我第一次到中国贵州农村,到如今在成都演讲,已经过去30年了。这30年里面,一方面自己学了很多很多,另外一个方面也看到中国巨大的变化。当然有目共睹的是经济的增长,我想这是不用说,并且人们的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但这些成就背后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些巨大的代价,我们是一路走过,一路触目心惊。
是什么样的巨大的代价,我想大家都知道,尤其是在农村,我想付出的代价尤为之大。
首先是自然资源,空气、水、土地、森林被污染和破坏。
第二就是生物多样性也急剧减少。以前刚刚去农村的时候,在树林里可以看到各种的小动物,但是现在动物的种类越来越少,植物的种类越来越少。刚刚去的时候爬山涉水,水到膝盖,我现在再去,水只到脚板,并且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另一个就是生活垃圾。曾经是青山绿水,现在都是垃圾,最多的就是学校外面,有的学校外面就是一大堆垃圾。最倒霉的莫过于学校外面的河,河里面都是垃圾,这个是严重的垃圾污染。
当然除了环境以外,水、土地、空气、自然资源等等,我想非常非常可惜的,非常非常严重的,就是我们乡土文化的消失。以前的苗族、侗族、傣族、满族等等少数民族农村,及许许多多汉族为主的农村每一个地方都有它千百年相传的丰富多姿的乡土文化,可如今这些文化越来越少了。我记得前年在农村的时候,贵州榕江一个学校的校长就跟我说,杨老师你可不可以支持我们,把我们村里的还留下来的几个艺人的歌录下来。
他说有一个艺人肚子里有100条歌,如果不录下来,他死了就没有了。当时我们没有做,后来他去世了。他说现在村里还剩三个人,一个72岁、一个75岁、还有一个是80岁,每个人如同一首乡村历史的诗歌,过去当地没有文字,就用诗歌来传着,如果他们死了,就没有了。他讲的时候是前年,我今年没有去,去年没有去,不知道这三个人还在不在。如果这三个人都去世,这个村差不多一千年的历史就没有了,这不是一个村,这是千村万村,都是同样的情况,太可惜。乡土文化被城市的消费文化取代。
所以有的时候在农村,或者到地方,看着房子都是一个样。其实那些方都有着很丰富的文化,可是被淹没在现代的消费文化的这种影响之下。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环境和文化,这两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因素,现在都碰到了严峻的挑战。
1988年我去农村,乡村是完整的,村里有祖父母、有父母、有孩子、有孙子,虽然贫困,许多村民们满怀信心的要建设家乡。可是现在村是不完整的,只剩老年人,年轻人都走了,看到的都是老年人、妇女、儿童,最多的其实就是老年人,一到村门口就坐了许多老年人晒太阳。并且不是一个村两个村,很多很多的村都是不完整的,乡村怎么振兴?乡村振兴前途在哪里?大家在这个方面值得探讨。
刚才我说的这些问题不止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世界的问题,所谓发达的美国、欧洲,或者是到非常贫困的撒哈拉沙漠的非洲国家,同样的问题屡见不鲜。这种不可持续的环境的破坏、文化的消失,使得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开始引起全球的重视。所以在1992年的时候,在巴西里约召开了第一次环境和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摆在一起,认为发展的本身是要有规范,不能不停地去制造生产,不停地服务于消费。
可持续发展有四个领域:第一个是经济,经济活跃虽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第二是环境责任,为什么叫环境责任?现在环境破坏是自然灾害吗?还是人?是谁造成的?人造成的,是不是?所以我们每个人要对环境负责,所以它叫环境责任;第三是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对生物、对自然界同样重要,所以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内容;第四是社会公平,它包括了教育机会的公平和性别的平等等等。要四个方面同时并进,一个不能少,一个不优先。因为有一种流行的讲法,是经济发展了以后才能讲其他,“中国人肚子都填不饱了,还管什么环境”这我常常听见的。
现在的共识是发展绝对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发展是人类的智慧、感情、潜力更多的发展。我觉得全世界或者是中国特别严重的一个误区,以为发展就是经济发展,我访问了许多农村的领导及村民,问乡村发展主要的是什么?很多回答“就是要致富发财”。不是不要发财,而是同时要照顾到环境,同时要照顾到文化,同时要照顾到社会公平,没有一个优先,没有一个落后,没有一个可以缺少。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的理念。
这几年,中国在这个方面有非常大的改变,关于“发展是硬道理”,在国策上面,有很大的口号的转变。比如说提出来生态文明是作为有序发展的千年大计。所以你看生态就是环境,文明就是文化,而不只是看经济。现在讲五位一体,你看经济也是,环境、社会、文化,再加上政治建设,我觉得非常好的是中国现在的五位一体,和联合国1992年提出来的,这应该是40年以前了,是不谋而合。我相信中国有决心做到,全世界就会有改变。
乡村振兴,我们现在天天在谈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也是在这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之下来做的一个国家的政策。
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关键
什么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到底怎么做,能够做得到吗?从什么地方入手是最重要的?这方面也有全球共识;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关键。因为所有这些不可持续的主要是人造成的,人的价值观和人的行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教育改变人的行为和人的价值观,去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或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个专有名词,不是一个形容词,英文是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SD)。
什么是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几个重要的内容:第一,教育要有新的方向;第二,教育要有新的内容;第三,教育的内容要和生活结合,要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结合;第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社会责任,参与促进可持续发展及对不可持续的批判能力。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终身学习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学习的机制有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及非正式教育,是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首先解释什么叫做新的方向。工业革命以后,教育基本上是学知识、技术,能找到工作,这也非常的重要,绝对不是说这个不重要。但是,这不是唯一的,尤其在全球化的当下,面对着不可持续的发展情况的我们,教育必须要有新的方向,什么样的方向,除了我们个人能够找到工作以外,我们还要对人类,对我们的社区,对我们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负责土地、水,对不可持续的事情的批判。
其次教育要有新的内容。一是要有有关环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地,水,空气等污染,食物,消费的生活方式及生产等)的内容,二是要有关于文化的内容,三是要有关社会公平的内容。且每一个内容里面,都有非常多的子内容,它是非常有系统的。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的议题要摆在教育里面,而教育的方向是每一个对这个方面要有批判精神,要有参与,要有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就是非常重要的——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我们要了解我们自己家乡的历史,我们家乡的土地的问题,我们家乡的水的问题,并且能够参与行动,有社会责任。这个就是ESD,新的方向、新的内容,立足本土,建设家乡,参与社会责任。
再讲一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几个主题。第一个就是关于贫困,现在中国讲精准扶贫,这里关涉几个问题,首先我们的学校谈贫困问题吗?什么算是贫困?人均收入提高就完了吗?不是的,什么叫贫困,这一个问题!什么是极端贫困,为什么造成贫困,消除贫困要哪些因素,这些学校基本上是不教的,即使在最贫困的地方对这些问题也是欠缺、不知道。还有就是两性平等、性别平等问题。还有就是健康,还有就是环境,还有就是农村改革,还有就是文化多样性,最后一个是讯息和通讯技术的沟通。我这次去了德清,是浙江非常发达的地。我们做乡村培训,很多农村妇女其实都不会使用互联网。互联网通讯技术,现在也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需要,但现在看来这一点在很多地方都还需要继续普及。
滋根:从“教育扶贫”到农村推广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
滋根二十多年来,支持女孩上学,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中国这几十年发展迅速,所以滋根也开始转型。这些年滋根一直努力的,就是深入中国农村推广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针对当前的农村教育现状展开基层调研,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之下建立培训课程,目前滋根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进行乡村教师培训,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乡村带头人的培训。还有就是公益人才培训、妇女培训,妇女的培训常常是种西瓜、织布,是技术性的,但妇女也要做领袖,我们希望在2020年的时候,我们能够发展妇女领袖人才的培训课程。再者,如果光是培训,没有落脚点,那不能证明培训实效。所以我们支持绿色生态文明学校和绿色生态文明乡村的建设。
关于教师培训,我们的课程名称是《共创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教师培训》,这个培训在中国的11个省,将近20多个县展开。我们的培训课程很大的一个特点,第一它不是技术性的,不是教你怎么去垃圾回收,不是怎么把垃圾分类,不是怎么去搞一个绣花小组。而是首先要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环境议题和问题,因为现在一讲到环境就是垃圾回收,环境问题绝对不等于垃圾回收,一讲到文化,就是唱歌跳舞手工艺,文化绝不仅仅是唱歌跳舞手工艺。第二,我们用参与性的方式,结合本乡本土,结合当前社会。此外,每一个培训的课程都有四个纬度,第一个会学到一定的知识,第二个意识的转变,第三个会学到技能,第四个参与。每一个培训课程里面,这四个纬度可衡量、可追踪、可评估。
乡村里面很重要的,就是要把乡村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比如老年人、妇女、儿童,都有机会能够学到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等各种学习的机会。还有就是乡村的环境,一个村长村支书,照顾着我们乡村,能发财固然好,但发财是很不容易的,可是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文化保存,可以把我们的环境保存,可以创造学习的环境,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给村民,这些不需要很多钱就可以做到,但却能让我们拥有更高的幸福指数。
再讲讲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我们现在提倡的是可持续,但刚才也说了保护环境又不能让人致富发财,我干嘛要搞?学校也是一样,学校的课程基本上跟当地是不结合的,还有就是毕业以后,学生离开了家庭、离开了乡村,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是社区为基础、乡村为基础,离开了乡村,基础在哪儿?再来就是教学的目的,在农村,教学的目的就是考大学,离开农村。考北大、清华,甚至还要上哈佛,已经变成现在的教学目的。还有就是看不起农村,认为农村的文化是落后的,农民是落后的,农民是素质低的。这就是现在很多人主流的认知,在这样的主流里,你要去搞乡村文化,就是让人学他看不起的东西,你要保护环境,但人家就想砍树就去造家具。所以我们的道路依旧困难重重。
简言之,当前以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之路充满荆棘,仍有许多欠缺之处,然而推广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创建绿色生态文明学校和乡村又是一件十分必要,且非常紧急的事。正是因为欠缺、必要又十分紧急,我此行演讲的目的才显得更加有意义。
我们的中国梦
最后讲一下我们的中国梦,中国现在一直说中国梦,那我们也有一个中国梦。我们的中国梦是什么?首先,每一个人都能够有保护环境的知识和意识,并且能够采取行动。第二,每一个人都能认识自己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第三,每一个人都认同千年传承的中国的优秀的价值观,勤劳、节俭、尊老爱幼、天人合一的价值观。第四,每一个人都参与建设自己的家乡,为自己家乡的可持续发展付出行动。每个方面都能做到,中国就会有改变,中国有改变,世界就会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