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老品种 | 这群农民邀请你一起,做利国利民的大事

来源: 绿耕城乡互助社     发布时间:2017-07-14     阅读:3089 次
十年前,第一次在村里推广生态农业,我们被嘲笑得体无完肤:种老品种?不用化肥农药?那是要饿肚子的。村里的老大哥不相信,这世上还有不用化肥农药能种好的水稻?老品种产量那么低,要它有什么用?

我们问:那老一辈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以前种自己留种的老品种水稻,也从来没什么化肥农药啊。

老大哥又笑了:所以老一辈才饿肚子啊!

哈哈哈。


这已是2007年的事了。那时候抱着对我们的一线信任、但心里又止不住打鼓的三户老大哥试种了一年的生态老品种水稻,年底把这么好的稻米卖到城市市民手中,他们发现,不仅饿不着肚子,这事还很可以干一番呢。从那以后,平寨的老大哥们成立了生态种植互助小组,随后又发展为合作社,到现在都十来个年头了。他们的老品种大米在全国各地都有了支持者。

话说十年前,为什么我们要冒着让老大哥们“饿肚子”的风险去种老品种水稻呢?难道是我们这帮搞社会工作的人真的不懂农业?

问题是,我们也不必太懂啊。平寨的老大哥们懂就行了。只是那时候老大哥们都说要出去打工,一过完春节,摩托车就拉着人一辆接一辆地往外走,村里剩下的都是些老弱之辈。我们很苦恼,人要是留不住,村子怎么发展呢?在家的人还有什么出路啊?

我们在村里走来走去,终于发现这个世代种植水稻的平寨还真不简单,以前那么多的水稻品种就是宝贝啊。所以才心里一动,让老大哥们从他们最懂的老品种水稻开始,一起试一试城乡合作的路。老品种也不依赖农药化肥,既保护生态,也对身体好,还传承了当地的稻作文化,一举多得,真是好东西。


但老大哥们的老品种水稻种下没多久,真的就遭虫了。其他村民已经把农药喷得热火朝天。老大哥们急了。

因为这个原因,不懂农业的我们就找到了云南思力生态替代技术中心。从此,科研工作者就介入了老品种水稻这件事。我们跟思力“臭味相投”,因为他们也觉得老品种是个宝。因为老品种是本地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已经跟当地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在抵御自然风险方面有独特优势。就说这病虫害,有些老品种的抗性就很强,它的种植不仅不依赖农药化肥,有些老品种甚至是“抗化肥的”(用了化肥会倒伏),天生就适合搞生态农业。而且,老品种更能适应极端气候,旱涝保收,没有现在的新品种那么脆弱。

这就震惊到我们了。我们只想到老品种是平寨老大哥们自己可以掌握的种子,不用依赖种子商,我们看重老品种所代表的社会价值,但没想到它还有那么多的好处。

无农药化肥的老品种水稻

我们和思力一起策划了一些村民培训,让大家理解为什么要搞生态农业,为什么一定是种老品种。我们自己也受教育。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思力把传统品种、杂交种子和转基因种子讲得很透彻。简单来说,自然界也一直在育种,只不过是借助自然本身的力量。

而杂交种子是通过人工干预,把传统品种里面人类需要的那些特性凸显出来(比如高产)。但为了保持这些优良的特性,需要不断的进行人工介入和培育,否则它的后代会出现自然分离。因此,杂交种子不适合留种,每年都要重新购买种子。而且杂交种子的优良性状往往依靠更多农药化肥才能“变现”(最主要的指标就是产量)。

至于转基因种子,人工对自然的干预就更加夸张了。比如把细菌的基因放到水稻里,让水稻抗虫。这种跨界的基因互换会不会有什么问题?目前还有争论,但是有人总结了转基因食品的5 大隐患:毒性、过敏反应、营养问题、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对环境的威胁。前面的都好理解,是直接跟人体有关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风险。最后这个“环境威胁”,是说转基因作物通过传粉,会发生“基因漂移”,对周边的非转基因作物产生污染。比如,作物的抗除草剂基因被周边的杂草接收后,就会产生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而且,这种污染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没有回头路。

平寨合作社的老品种黑米,刚刚发芽

归根结底,杂交和转基因的品种,都是以传统品种(甚至是野生品种)的种质资源为基础,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改良和培育。也就是说,传统品种是杂交种子的爹妈,没有传统品种,高科技的种子都是无本之木。现在科学界也开始看重传统品种了。保护老品种,一方面对保护稻种遗传的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更是保护国家水稻优异基因库和种质资源。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可嘚瑟了。原来平寨老大哥们干了这么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他们还不知道呢。老大哥们在城市里的支持者,之前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吃上好米饭的同时,还能把利国利民的好事给做了。

我们后面又慢慢了解到,转基因种子也是许多跨国公司控制农民的工具。印度的科学家观察到,跨国公司从毫无戒备的农民那里拿走了许多好的传统品种,然后进行基因改造,再注册专利。结果,农民们种植祖辈传下来的老品种竟然变成了侵犯知识产权的事,被跨国公司起诉。这要找谁说理去啊!难怪印度的农民们成立了“种子银行”,专门保护自己的老品种。

纪录片《苦涩的种子》讲述印度农民的遭遇

为了让平寨的老大哥们对此有更多了解,我们很想找一位更具权威、更懂实操技术的专家来协助他们搞好老品种的事。但我们在农业大学转了一圈,才发现科学家们都去搞高科技去了。这也难怪,传统品种方面的研究经费与杂交、转基因的相比起来,也就真的是九牛一毛。那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思力是一家多么难得的伙伴机构。

最后在思力的引荐下,我们找到了一位任政府参事的老专家。老专家也很认同老品种的意义,但当我们说起平寨老大哥们做的事,他却一脸不屑:老品种自然有国家来保护,你们那些个小打小闹,不起作用。一时,我们竟无言以对。

难道平寨老大哥们种老品种,真的是没有意义的事?但思力的伙伴告诉我们,保留老品种最好的办法,不是将种子放在冷库,而是一年一年地种植、保育,让老品种“活”下去。我们看印度“种子银行”的做法,也是让千百年来种植老品种的农民,成为老品种的守护者。农民珍视自己的种子,这比什么样的保护都靠谱。


虽然老专家不肯出来为村里的老大哥“站台”,但我们还是找到了许多伙伴来支持村民。我们问平寨的老大哥:如果我们没有壮族的刺绣,没有自己的老品种,那我们跟其他地方、其他民族的人还有什么区别啊?

老大哥们明白,那就真没有区别了。平寨的小孩子也不会有家乡的身份认同了。

我们又问老大哥:现在种田年年都要去外面买种子,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啊?

老大哥们想起合作社一个社员的妈妈,每年都自己种一点红米,说是怕哪天市场上没有种子卖了,自己会饿肚子。以前老大哥们说起这件事总是会笑那位老人家,但现在,老大哥们认真想一想:还真的有点怕呢。要不是她一年一年地种红米,我们平寨的红米可能都找不回来了。没有农药化肥不会让我们饿肚子,但没有种子才真的会饿肚子呢。

那时候,平寨的老大哥们还没听说过“转基因”这个词。后来沸沸扬扬的转基因之争,他们也并不知道。他们或许不知,自己正以切切实实的耕种,有力地回应着转基因的争论呢。

后来我们又找到了江西石城小秀村的老大哥和老大爷们。这个革命老区的小山村也有它自己的老品种水稻,老大哥都叫不出名字了。因为当地保留至今的稻田养鱼的传统,老大哥们就叫它鱼间稻。

小秀的鱼间稻

平寨合作社的红米、黑米、香米和小秀生态种植小组的鱼间稻,是村里的老大哥们要去守护的老品种。但他们都觉得,只靠自己,这个事也做不下去。虽然不会饿肚子,但在家乡还是要过生活,现在的生活压力很大。种老品种水稻要是不能同时解决老大哥们在家乡的生活问题,他们也没有持久的动力去守护老品种。在我们看来,这也有道理,毕竟老品种也不只是事关农民,只要城乡合作、市民支持农民,他们就会把老品种继续种下去。

今年平寨的老品种红米、黑米、香米和小秀的鱼间稻已经种下去啦。让我们和平寨、小秀的老大哥们一起,做老品种水稻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