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作联通城乡,靠群众走向共富

来源: 人民食物主权     发布时间:2019-11-01     阅读:2797 次
食物主权按:
提起集体经济,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南街村、华西村,但是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的黄河共富公社却为我们提供了另类的实践。区别于以生产为主要内容或以农村为活动范围的集体经济,黄河共富把生产和消费、城市和乡村结合在了一起,以消定产、城乡双向扶贫,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扩大了集体经济的边界与内容,实现了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具有不可比拟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在社员内部开展学习、提倡互助,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沟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处理与其他市场竞争主体的关系方面,黄河共富用自己的经济与制度优势对合适的合作对象进行了吸收与改造。他们的实践非常具有创新性与成长空间,值得我们学习。

图片来源:黄河共富

正文:
黄河共富公社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酝酿自2015年,于2016年由6位发起人,在修武县范庄承包50亩地,开始做合作社。发起人有政府公务员、有退休工人,有当地的、也有外地的,有线下认识的、也有网络上认识的。2016年成立发展至今,合作社现有100多亩土地,包括两个农场,还有其他的农村社员用零星的散地加入。如今,人员已经由6人发展到90多个人。从自己种自己吃开始,发展到有种植社、消费社,有城市社员、有农村社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集体。

食品不安全的问题是促使黄河共富成立的直接缘由。他们认为以GDP为导向的发展思路,造成了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而造成环境污染、人类疾病爆发。而市场上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公社发起人产生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想法。公社的发起人之一范鑫,受到其母亲的启发。他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农民,在生产队的时候,曾经当过记工分的记分员。母亲由于在城市住不惯,就在家侍弄两亩地,种了多种多样的蔬菜、水果、粮食,经常拿给他们兄弟姐妹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姨家种的葡萄,长得又大又好看,但是自己母亲移栽的姨家的葡萄苗长出来却非常小。后来才知道是他姨用了膨大素,也就是说,熟人送的农产品也不一定安全靠谱。这促使他下定决心,开始实践“带着大家自己种自己吃”这个想法。

范鑫 | 图片来源:黄河共富

一、组织架构

黄河共富公社下设三个合作社,主要是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

三个合作社入社条件没有太大差别,都需要认同集体经济、认可公社的规章制度。加入消费合作社需交1万元入股费。生产合作社可以用土地或钱入股,没有土地,最低要交5000元。供销合作社一个人2000元。生产合作社如果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会制定最低的收入标准,价格高低在此基础上适当浮动,以保证其收入高于周围百姓的同类产品收入。土地单位收入基本上超过全村所有其他老百姓每亩地的收入。

消费合作社成员主要是以城市或有工作、经济收入较高的人为主,以消费安全食品的人为主,最开始6个人成立的也就是消费合作社。到2017年春天,公社成员进行了扩股。他们在微信朋友圈招募,宣传自己种地自己吃,人人可以吃到安全食品的理念,得到了很多人的回应,合作社一下子增加到了18个人。这极大地鼓励了老社员的信心与干劲儿。在2017年秋季又增加到36人。

消费合作社如今已经有76人了。本地社员50多人,外地社员20多个人,来自北京、山西、重庆、内蒙、河北、四川和西安。这些外地的社员都是熟人,有的是网络上的红友,都是信仰毛泽东思想、认同集体经济的人。

生态农场也是消费合作社的农场。消费合作社的每位社员必须参与农场的劳动,但是由于城市的消费者到农村从事全面性的劳动比较困难,所以农场雇佣了两名长期员工,因此生产经营和能力有限,消费合作社的城市社员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干点农活。农场生产农产品坚持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用实实在在的劳动生产安全的食品。

而生产合作社现有10来个人,以农民为主,还有几个愿意和农民一起经营的人,用他们承包的土地加入合作社,以消费合作社的需求为主,按照公社统一安排,进行生产。具有一定程度的计划经济的特点。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现某种农产品特别受欢迎,生产合作社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生产,对非社员的社会人士进行销售。例如,去年合作社制作的辣椒酱,受到社员和其他朋友的热烈欢迎。因为用来做辣椒酱的部分辣椒是通过生态的耕作方式种出来的,同时,合作社采用传统做法制作辣椒酱,吃起来香味非常好,保留了辣椒本来的鲜味,因此今年制作量就可以大一点,对外进行销售。除了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由于在当地生产的农作物有限,主粮主要是小麦、玉米、大豆、鱼,社员想吃比如大米之类的,生产合作社提供不了,于是又成立了供销合作社。

供销合作社根据消费合作社的需要,联络外地的相关商家、生态农场进行采购。也根据产品销量,对外出售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采购消费合作社需求的产品,把生产合作社生产的东西卖出去,在生产与消费之间搭起了桥梁。供销合作社在焦作市某小区设立了商店,现有十几个人,计划利用网络平台如小程序、网店进行宣传销售,与实体店相结合。

供销合作社设在小区的原因是,将小区作为桥头堡,对小区居民进行发动和宣传,发动更多的人加入黄河共富合作社,建立一个小根据地。由于处于起始阶段,目前面临一些困难,但是合作社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摸索出一种可供其他有类似理念的人学习、复制的发展模式。

二、三个合作社之间的关系

三个合作社独立核算,但又同属于黄河共富公社,即三个合作社三位一体。具体表现是合作社人员相互交叉。一个人既可以加入消费合作社也可以加入生产或者供销合作社。第二是经济相关联,在经济方面,三个合作社独立核算,根据合作社的规章制度,合作社自己承担亏损,但是盈利的20%要上交到黄河共富公社。再由公社根据情况,对特别困难的社员或合作社进行扶持。合作社之间是人员交叉、经济关联,所有信息共享。

在经营状况方面,消费合作社与生产合作社因为有消费社社员托底,不存在亏损问题。供销合作社处于起步阶段,店面租金和人员工资是主要支出,经营和业务开展得还不是很好。未来合作社希望在一两年内,将供销、生产合作社发展到与消费合作社匹配的程度,实现三个合作社的良性运转。

三、合作社的土地

生产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都有土地。2016年5月份的时候,公社在范庄选到了一块地,大约50亩,这就是消费合作社最开始的山下50亩土地。由于在平原地带,公社本着远离污染源、相对封闭的原则,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块荒地,北边是绿化带,南边是河,东边是树林,西边跟着其它地隔了一道树和一条路,比较符合要求,就租了下来。

他们对这50亩地进行了规划。规划大致分为四个区:一个是蔬菜区;一个是水果区,种了十几亩水果的果树,规划打造休闲采摘生态园;第三是主粮区,种大豆、玉米、小麦等作物;第四是养殖区,在前承包人种树的基础上,将树木进行了修建与围栏,目前有几百只鸡、几十只鹅、几头羊、几十头猪。

如今,消费合作社除了这山下的50亩地,还增添了山上60亩地,另外还有30多亩的储备地,一共一百多亩。土地租金非常低,山下是300元/亩,实际上100多元/亩,因为政府修路绿化的缘故,占到了一点合作社的地,于是每亩地返了100多元的费用。山上的土地约合100多元/亩。储备地的地暂时还用不了,转给了别人种,收流转费,计划在需要的时候再收回来。

山上的地原来是一个种果树大户的,一共60亩,承包了50年,十多年的时间累计投入一两百万,但是还是处于亏损状态,导致其身心疲惫。后来他们听说合作社经营不错,想加入进来。于是合作社与其签订了15年的流转合同,60亩地每年的流转金为1万元。

合作社并没有直接将流转金交给种果树的承包户,而是将他们发展成为社员,15年的承包费转变成他们的入股股金,土地也入股成公社的土地。60亩地的流转费一共是15万,所以公社给了他们15个股份,这些人有12户,剩余3股,他们就发动三户亲戚朋友,也加入其中。就这样双方实现了共赢,也没有对公社增加额外的财务负担。

生产合作社的土地是农户带着自己承包的土地一同加入进来而形成的。2018年开始,有个村庄的4位农户带着自己的土地参加了生产合作社。由于要求不打农药、不上化肥种小麦、玉米等作物,会一定程度减产,合作社为了保证参与的农民不吃亏,向他们保证,按照村里同类作物的最高产量和最高收购价支付给农民。生产合作社社员必须不用化肥、农药,就算有的社员土地颗粒无收,合作社都会按村里地块的最高产量、最高收入进行收购,即不保证产量,保证收入。

2018年的时候,农民用土地加入合作社时,合作社对其生态种植的收入进行保底,也即按照肥力一般的地来计算的话,一亩地可以出产800斤小麦,一亩地里打出的800斤小麦按照村里小麦最高产量的最高收购价支付给农民,超过800斤的每斤支付一元,作为奖励。2019年生产合作社社员不用农药化肥的地也能产1000斤/亩、1200斤/亩,合作社农场已经种了三季小麦,不用化肥,使用农家肥。经过实践他们发现虽然不用化肥,只要上够了农家肥,就不会减产。但是使用农家肥并不便宜,因为上肥的人工成本投入大。

合作社在发展生产社员方面,最初由于彼此不熟悉,无法建立信任,于是他们开始学习毛主席的关于群众工作方法的文章。采用分步走的方法,第一步让群众相信,既不能做群众的尾巴,又不应高高在上,指挥群众,而应带领群众一起向前进。比如,合作社骨干带头参加劳动。第二步,到2020年形成正规的生产合作社,制定完善的土地入股折算办法及规章制度。未来根据条件建立齐备的配套设施,让农民能够在农忙的时候,集中力量全部去农忙;农闲的时候做豆瓣酱等农产品加工的工作。

四、生态种植经验

合作社在生态种植方面一直在向传统经验、向老农民学习,进行多样化种植,保持生物的多样化,因此并没有遇到大的虫灾等问题。比如种空心菜,老农民的经验是在旁边种莙荙菜(即叶用甜菜),虫子吃了莙荙菜就不吃空心菜了。虽然没有专业的经验,但是却无意中符合了自然界生态平衡的要求。合作社坚持不上化肥,不用农药,非转基因,不用除草剂。

虽然没有发生过大的虫害,但是却经历过草的威胁,但是合作社却巧妙地化威胁为优势了。有一年种豆的时候,天气不好,种了一次没出来,又种了一次,结果豆苗长得稀,草长出来以后,草比豆长得快。合作社就直接撂荒了。最后草完全把豆掩盖住,豆子一点没有收,他们就把鸡鸭鹅等动物赶了进去吃草,后面一茬种小麦的时候,直接把地一翻,就是非常好的农家肥和绿肥了。

五、公社的分配与互惠服务

首先合作社的农产品一般以对入股社员分配为主,多余的对外卖一点。但是目前为止,只有这四种产品对外卖过一点,分别是特别受欢迎的西瓜,产量较多的小麦和豆制品,以及辣椒酱,农场其它产品由于不够社员分,所以对外卖得不多。消费合作社社员实行义务劳动制度,每人每年6个义务劳动日。凡是做对合作社、公社有意义的事,都是义务劳动。外地社员如果无法出义务工的话,可以按照100元/天/人给雇工出资,也算完成了义务劳动。

公社按照四四二原则进行分配,40%按股分,40%按人分,20%作为公益。股金分配不超过40%。按人分的意思是按户分。40%免费按户分是平等的基础。这个想法的来源是根据现在的社会情况。40%代表资本因素、40%代表社会主义因素、20%代表共产主义因素。公社不可能一步到位进入共产主义,而是根据现实情况,遵照发展规律,逐步扩大社会主义因素。

合作社还在逐步开展各种服务。如整合全公社的教师资源,为公社社员提供教育服务,如咨询上学政策等。还有医疗、法律、税务等咨询工作,采用微信群咨询的方法。每个人发挥自己擅长的本领,在公社中相互帮助。公社现在涌现出非常多的案例。比如小孩上学、看病等,社员都会在规章范围与能力范围里相互提供帮助,比如有些社员是市县医院科室主任,节假日抽时间会给其他社员特别是农村社员进行义务诊疗等——黄河共富公社希望把这些活动发展为固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活动。总的来说,公社成员们已经形成了一个集体性质的小社会。

这个集体经济性质的生态社区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平台,联系城镇各行各业各地生态产品的消费者和农村生产者,为实现“城乡一体双向扶贫”而努力。城乡双向扶贫,即城市收入较高的人群,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农村经济条件较差的进行经济帮助,农村拿出自己的劳动、技术、土地、生产的安全食品,对城市居民进行安全食品方面的扶贫,逐渐发展成各尽所能的多功能的具有集体经济性质的互惠社区。

公社的目标是建立以现代化交通通讯为平台,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具有集体经济性质的社区。简单来说,黄河共富的集体,是以现代化交通通讯为连结,以共同理念为指导,构建的具有集体经济性质的开放社区,走共同参与、相互帮助、以强助弱、共同发展的集体经济道路。

六、合作社的管理

公社的管理体系分为三级,第一是全体社员大会,重大事情全体社员开会讨论发表意见。日常的工作,大多数是“服务与管理委员会”进行负责。一开始叫“管理委员会”,后来加“服务”二字,因为社员加入“服务管理委员会”是出于自愿,没有任何报酬。在集体经济方面,公社坚持以按劳分配和以强助弱相结合,不是绝对的、单纯的按劳分配。在公社内部提倡道德与互助,鼓励能力强的给弱的提供好服务和帮助。在参加“服务管理委员会”为全体社员提供服务与帮助方面,公社并不要求报名参加的社员必须在工作、地位、经济、工作能力方面比别人高,有一技之长,哪怕没有一技之长的但是非常愿意为大家服务,有时间参与的,那就可以报名参加,为大家服务。“服务管理委员会”如果对于有些事情不能定夺,则由六位发起人讨论决定。服务管理委员会的人员并不稳定,报名参加的有20余人,相对松散,能够经常到场的大约10多人。

公社内部提倡遵守道德,主要靠道德实现对社员的约束。公社的发起人之一范鑫是从事法律工作的,法律工作中有句话叫“法无禁止皆可为”,他发现,这句对社会生活设定规范的话语存在很多局限。因为法律是前人制定的,无法把所有的可能都涵盖在内,随着时间的发展,前人的法律一定会出现漏洞。如果法无禁止皆可为,那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利用法律漏洞为自己谋利之人。所以公社强调不能只靠法律,也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他们希望未来把黄河共富公社发展成为一个小社会,不仅有物质方面的丰富,还要有精神层面的丰富、社会资源的丰富,这才是黄河共富的含义。集体经济应以人为本,让大家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为大家做贡献,同时提高自我的人生境界、价值和层次。

黄河共富有两种方式进行思想建设,较为灵活。第一是他们称之为“见缝插针”的方法。由于供销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经常分东西给社员,而且次数比较频繁,分东西的时候会要求社员都到场。所以,在分东西的场合,社员们可以通过一起吃饭聊天、交流思想,达到答疑解惑、直抒胸臆、化解矛盾的效果。当有社员参加义务劳动,或者农场里有好人好事的话,“服务管理委员会”就会在微信群里进行宣传表扬。互相帮助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开诚布公地聊天可以驱散彼此内心不好的想法,透明公开。网络上外地社员由于不能参加劳动,有的社员就自发地捐款,比如,外地的社员们一起给社里买了一个冰柜,管理人员也在群里宣传。这是见缝插针地弘扬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城市消费者有不合理的要求,也可以借此机会,通过一起讨论,统一思想、提升认识。

另一种方式是集中学习,交流提高,主要在“服务管理委员会”内部进行。学习一般是以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为主,学习毛主席语录和著作,将解决问题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就每个人的想法进行讨论,达成共识,这样得到提高。成员们特别重视学习毛主席的群众工作方法。大家通过学习,找到思路,明白了怎样做群众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公社成员的朋友、家人经常去地里干活,从来不拿一分钱。他们认为这样才是当好群众带头人、领路人的好方法,既不当群众的尾巴,也不当高高在上的群众的指挥者。

七、黄河共富的灵活性与计划性

公社以消费和销售决定生产的模式,立足于公社内部的需求,从一开始就不以大规模生产为目标,规避生产过剩的问题,体现计划经济的特点,具有抗风险能力强的好处,能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公社产销上的影响。

公社的灵活性体现在合作社可以及时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生产对外销售。例如对辣椒酱、鸡肉、鸡蛋的需求量非常大,就可以根据社会上的需求,不仅动员社员消费,也开始扩大对外经营,这部分是可以盈利的,也具有以销定产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