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李烨:《失窃的收成》读后感

来源: 人民食物主权     发布时间:2014-06-09     阅读:2153 次
席瓦在开篇指出,她所反对的是农业工业化,以及农业工业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大公司。她对工业化的单一种植以及农产品自由贸易提出了有力的批评。

 
席瓦在开篇指出,她所反对的是农业工业化,以及农业工业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大公司。她对工业化的单一种植以及农产品自由贸易提出了有力的批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对于生态多样性的破坏,以及对于本地小农生计的破坏。

生态多样性方面,席瓦指出了工业化提高产量是一种迷思,就投入与产出来说,工业生产的单一种植相比传统耕种的复式套种系统其实远没有效率。另外工业化单一种植带来的生态破坏可能损害了长远的生产潜力。而对于小农,工业化农业的进口和出口都对小农造成了伤害。西方国家低廉的粮食进口至发展中国家,导致本国小农粮食种植者的破产,同时跨国农业公司营销专利种子与农药化肥的攻势,又导致小农深陷大投资低回报的恶性循环中。出口高价农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大为推广,席瓦举对虾养殖为例,指出印度发展对虾养殖乃是获得了外汇收入的“小利”,却承受了文化、就业、生态、可持续性等方方面面的“大亏”。 

这本书提出了许多在主流的农业及贸易讨论中被忽视的问题,然而在许多地方的举证都让人感到疑惑。在论证工业化农业生产并非有效率时,作者论证到,“有研究者将传统的复合式耕作和工业型的单一耕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复式耕作系统可以用5份投入生产出100份粮食,而工业型系统需要300份投入才能得到同样的100份产出。“ (p13) 这一数据十分惊人,工业化的农业不仅收不保支,效率还远超传统耕作数十倍,实在令人难以相信,而作者却对此数据的得出方式毫无说明。另外,作者论证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危险时说,“这些作物还能够将抵抗除草剂的基因传递给杂草,从而进化出极具侵略性的’超级杂草’”。 (p16)不知为何两种植物因为靠得近就可以自发实现基因的传递。作者力图展示工业化农业生产的低效率和不可持续性,许多惊人的数据不断被引用,但呈现出的绝对的一面倒的图景令我感到焦虑。由于对农业生产领域知之甚少,实在难以判断是否该全盘接受这些呈现出的事实,更难以判断是否有一些不利于结论的事实被省略了。 

另外对于“窃取”一词的使用也难以令人认同。作者认为大公司”窃取“了农民的收成,而实际上农民和穷人在自由贸易导致的农产品市场上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而“窃取”大自然的收成的说法,具体则指的是不符合传统方式的种植以及“过多”的开发与消耗。对于第一点来说,诚然许多不公之事假“自由竞争”之名推行,然而对于不公的反对,不能就此落入“弱者即正义”的简化逻辑之中。对于第二点,且不论“过度”论断需要详细讨论,人本身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开发与消耗顶多可以说是抢占了其它生物的生存资源。这种论断本身即是基于一种人与自然世界所割裂的观点。

我认为对于本书所下的道德论断以及所推崇的农业生产领域内“自由和民主的斗争”应当持有更审慎的怀疑态度。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引入人们视线的种种“科技进步美好蓝图”背后被忽略的问题。当追求”更好“的世界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我们当前所针对的敌人,起初也是以追求“更好”世界的面目出现。在中国,由于知识产权执行的缺位,肆无忌惮的抄袭让创造者精疲力竭,他们耗费了时间心血,却得不到任何应有的荣誉和报酬。而西方国家发达的知识产权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极端,本应是人类共同的智慧却被私有化了。对于种子的专利保护,使得世代耕种的农民留存及交换种子竟然成为了犯罪。联系对于知识产权两种极端情形的认知,我们更应明智的认识到,虽然席瓦激烈的抨击知识产权,我们应当采取的行动,并非将专利视为专制的工具剥削的利器,也许应是反思专利适用的边界。

另外,作者所提出的“更生态“的世界观与世界运作模式,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何谓”生态“。 作者并非单独指出这一点,但她描述的理想状态反映出了“生态”的核心概念。跨国公司及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总是试图找到标准化的单一可控的农业方案,而席瓦所举的种种反例则证实,生态环境的状态,人类社会,以及人与狭义的自然界的互动,皆是复杂的,多种因素唇齿相依的。在一方土地上,并没有一种绝对意义的害虫应当被灭绝;在人类社会当中,并没有一种完全落后的生活方式应当被彻底改造;在农业种植当中,并没有什么单一的完美作物可以完美替代多样的其它作物。我想一个“生态”的世界观,并不单指绿色或环保,而是一种更加关注情境更加整全的世界观,人以及人的生产活动也应置于整个情境化的和动态的“生态体系”中考量。

      (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