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呐喊——读《失窃的收成》有感
来源: 人民食物主权 发布时间:2014-06-09 阅读:2312 次
鲁迅先生的呐喊,是为了“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而范达娜•席瓦的呐喊,是想召集追求粮食民主的勇士,与之一同战斗。
鲁迅先生的呐喊,是为了“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而范达娜•席瓦的呐喊,是想召集追求粮食民主的勇士,与之一同战斗。虽然席瓦与鲁迅先生的视角不同,但我认为其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呐喊,惊醒更多的梦中人,让其直面现实并愿其为改变现状而奋斗,让勇士不再孤单,让力量更为强大。
读席瓦的《失窃的收成》,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走在通向美好未来、两旁有优美风光的康庄大道上的人,突然有人喝住我,让我一惊、驻足,她跑到我面前,把铺在我面前的画皮扯下,我看到了幕布下的黑暗,那人又把我拽回头,让我细看我走得太快却无暇详观的景色,我看到了掩盖在优美景色下的各种尸体。我震惊,我悲伤,我愤怒,我又朝她指的方向看去,我发现在尸体上,各种生命在坚强地艰难地匍匐着、挣扎着,想站起来,像这条路上走着的人一样站起来,里面有我的同类,也有其他的生命。她向他们伸出帮助的手,也向我伸出寻求合作的手,目光炽热真挚。而我,也想进一步看清这个世界,看清真相,看清我自己的力量。
有人说,席瓦的《失窃的收成》是一本激进的书,但我更倾向于把席瓦所谓的激进观点理解为她的呐喊。这种呐喊糅合了对受苦大众的悲悯、对窃夺收成者和协助窃夺者的愤怒,以及对现状不满的急迫感和责任感,才会有如此大的冲击力。
一、本书概括
读席瓦的《失窃的收成》,会让我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国家感到担忧,因此除主要内容外,我也将书中窃夺收成的途径和人们对此的反抗方式列出,既希望中国能引以为戒,亡羊补牢,也希望中国能引以为鉴,早做准备。
(一)主要内容
本书题名为“失窃的收成”,寓意大自然和穷人手中被跨国公司掠走的粮食。书中,席瓦利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对农业、渔业、环境保护等各领域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跨国公司掌控国际组织和国际经济秩序,并利用转基因技术和法律来剥削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农民,滥用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破坏传统的人与自然的平衡,以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和日趋贫困为代价获取暴利的真相。
(二)窃取收成的途径
书中跨国公司窃取收成的主要途径如下:
1.通过预谋的芥子油掺假事件和政府的“帮助”使印度的芥子油市场沦陷,促进大豆自由进口,食用油产业完全工业化。这一方面使得穷人无法购买少量便宜的本地食用油维持生活,另一方面也使人们依赖于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存在严重掺假的进口大豆食用油。
2.通过推行“绿色革命”维持单一耕作使农作物产量增加,但其产量增加是建立在剥夺土壤的有机质以及以减少小型农场供应的其他粮食产品等为代价的基础上的。它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大量的额外投入,使土壤生物的食物和可供第三世界农业贫困人口食用的事物减少,导致了粮食产业的不安全和大规模的饥饿。
3.通过国际经济组织鼓动印度政府支持极端偏向出口的结构调整政策。在种植业方面,鼓励印度农民们大量种植经济作物出口到发达国家,并用出口所赚外汇进口粮食,但最终入不敷出,货币贬值,农民由粮食自给迅速陷入饥饿状态。在渔业方面,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导致了沿海农户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政府和商业利益沆瀣一气,不顾贫困沿海居民的基本权利;在牧业方面,农业部鼓励建立屠宰场促进肉类出口,导致动物资源的下降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4.控制WTO等国际经济组织,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自由贸易”条约及经济贸易秩序,利用知识产权体系窃夺自古以来农民培育的粮种,以私有权方式将其垄断,并培养无性繁殖的杂交种子,进一步推广化学农药的使用以扩大利润。跨国公司一方面使无力支付登记造册费的农民们被迫放弃自己开发的品种、依赖种子公司,另一方面与农民们签订协议,严格控制种子的垄断权。
5.利用基因工程将“有害”基因转移到粮食作物中,以使粮食作物对除草剂等化学药品具有抗性、防虫害等。一方面这样的粮食不安全,增产少,另一方面粮食作物抗虫能力有限,还培养了“超级害虫”,导致化学药品的滥用和基因污染的危机,不仅使农民们成本增大,也破坏了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
在以上这些途径中,跨国公司利用WTO等国际经济组织,制定了利于自身的游戏规则,强迫参与游戏的国家与之进行贸易,从而打开了市场;接着,国际经济组织和政府机构的“帮助”让跨国公司更易侵入当地市场;最后,跨国公司利用知识产权体系和基因工程,牢牢控制了种子,几乎彻底拔去了本地传统农业文化的根,独享垄断权。自此,传统农业社会和生态环境因商业化利益的侵蚀而摧毁。
(三)所做的努力
面对全球化对民主政治、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人民生计等的破坏,席瓦呼吁我们争取食物民主,从工程模式转向生态模式,保护生物多样性。
印度人民和非政府组织通过各种公民运动来抵制跨国集团的剥削和压迫,以争取自身权利,羁束跨国公司的力量,用食物生产和分配的公正生态体系来渠道跨国公司集团主义的“自由贸易”规定,再造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这些公民运动包括:推动有机农业、反对基因工程运动、“九种基金会”以及建立多种同盟等。席瓦呼吁环境民主与可持续农业运动、农户运动、消费者运动以及新的工艺科学家运动之间的团结。
二、中国境遇与启示
无疑,《失窃的收成》为中国敲响了警钟。这是一场在工业化国家补贴出口倾销的推动下,商业利益对发展中国家农业根基的侵蚀。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仍在继续,书中受害的第三世界国家,背后无一不投射出中国的影子,因此跨国公司在书中所运用的途径和方法,都有可能再次成为攻击我国粮食安全的利器。
(一)中国过去的类似经历
回顾历史,中国也曾遇到过与书中类似的情况。
2001年10月25日,《南方周末》头版曾报道了美国孟山都公司对中国的野生大豆申请专利一事。若专利获得批准,中国农民或育种专家极可能在并不知晓的情况下侵犯了孟山都的专利,中国部分大豆产品甚至可能因此无法出口,并引起国际贸易制裁。大豆专利危机是对我国农业资源的掠夺,我们应时刻警惕跨国公司这种惯用的伎俩。
另一方面,进口大豆和转基因作物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也让人感到悲哀。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拥有世界上已知野生大豆品种的90%,同时大豆也是中国最早食用和种植的五谷之一,栽培历史在4000年以上。1999年开始中国从国外进口大豆,最初进口数量是100万吨,然而到了2012年,中国大豆的进口量接近6000万吨,其自给率只有20%左右。[1]2006年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五周年后,随着价格低廉、出油率高的洋大豆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市场,世代靠种大豆为生的农户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因为种大豆只会越赔越多。2013年进口转基因大豆达到6340万吨,远超国内农作物总产量10%;进口其他粮食合计1500万吨上下。中国官方干脆把大豆从中国粮食的统计中删除了,同时停止了对仅存的大豆集中种植区的收储和支持的国家政策。[2]大豆市场的沦陷不得不说也是全球化情境下的一个牺牲品,牺牲原因可能不仅来自贸易规则的制定,也可能源于国家保护不力。
除此之外,伴随着绿色革命的开展,我国农业的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今日中国单位面积耕地上使用的化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农药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都严重超量。中国现在每年进口钾肥600万吨,而且国际钾肥供应垄断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进口价格一直很高,一定程度上已经有点受制于人。另外,很多地方的地下水资源已经被农业的各种化学药品污染,种出来的粮食作物农民自己都不吃。可见,绿色革命对我们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威胁已经达到这种地步。中国也深陷其中,又怎能隔岸观火般地看待《失窃的收成》中受难国家的经历呢?席瓦的这声呐喊,喊醒的也是我们。
(二)中国的现状与启示
转眼看现在,潜伏的危险仍在继续。种子领域的侵蚀,很可能成为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2010年,《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东北调研发现,目前跨国种业巨头正加快在中国布局,特别是在玉米种子市场。杜邦先锋公司在中国培育的先玉系列、KWS公司培育的德美亚早熟玉米品种、泰国的正大系列、孟山都公司与中种集团公司合资的迪卡系列,都在中国的不同地域侵蚀本地市场。品种的审定数量和种植面积持续增长,已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0%以上,依然保持量价齐升的势头。拥有品种和技术优势的外资种子企业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科研公司以及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掌握了较大的话语权。由于科研没有进入合资公司,生产和市场都将受制于外资种子企业。
目前国内种业发展的主要掣肘在于科研机制。国内种子企业数量虽高达8700多家,真正拥有科研能力的种子企业却不足百家。2014年《经济观察报》指出,因为近两年国内饲料加工业对玉米的需求提升很快,中粮、中储粮、中种、中农发等几大央企巨头都看好发展优良玉米品种,而这些央企对种业更长远的投资将延伸至转基因玉米品种。中粮没有自己的玉米种子,所以和孟山都公司在玉米种子上进一步加强合作。这不得不让人担心中国玉米是否可能会步进口大豆的后尘。
我联想到了寒假种子调研活动时,我发现就连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常乐镇这种小镇上,孟山都的迪卡007玉米种子已经占据了玉米种子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当我采访生产队队长,问其对留种的看法时,他说,因为自己留的种子不够市场上的优良,产量太低,自留种大多退化,最后自留种赚的钱比不上购买种子的多,为了生计,也只能被迫买种。我国几千年来农民对种子的摸索、培育和辛勤付出,在洋种子侵入的时候却也只能选择无奈接受。
这又让我想到了《谁来保护种子》中,让我印象极深的一段话:“种业变革需要有更长远的战略目光,更深刻的民生关怀,和更沉重的社会责任。哪怕是中国实现70%的城市化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似,也仍然有近4亿农民居住在农村,其中的近一半要以务农为生。如果说,抵御外国种子公司的入侵是捍卫国家食物主权的基本思路,那么,认识到农民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维护农业生产者的基本权益,进而维护所有农产品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才是对“主权在民”的最深层次的理解。可惜的是,无论人们在讨论跨国种子公司、国内种业巨头,还是辩论转基因、杂交超级稻,都没人谈及农民在 其中的屈辱与损伤,更不要说农民对种子问题直接发出自己的声音了[3]。”
或许,这样的屈辱和悲哀应该归结于传统农业技术路线向现代农业技术路线的改变。让我印象很深的是2014年5月9日《中华参考》对顾秀林教授的采访稿。在《浅谈影响粮食安全与农业安全的几个根本性问题》这篇报道中,顾秀林教授谈到:与传统农业的技术路线相比,绿色革命的技术路线不是顺应自然,而是对抗自然。多样化的农田环境不适应单一的标准化杂交种子了,就改变农田环境去适应种子。而传统农业育种技术的根本,是以生态环境条件为出发点,培育适应环境的种子,使种子和环境相互适应。目前,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最深层次的核心问题在于资本驱动的、市场导向的农业发展路线,是否能够使传统农业实现建设性发展,是否能使农业长期、永远可持续?[4]我想,这点似乎可以从绿色革命和农业单一化生产带来的危害中得到答案。
顾秀林教授还提出国家应建立制衡资本的机制,防止唯利是图的资本下乡对传统农业和农民的侵蚀,提供给农业一个安全的农村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此外,她强调了小农对人类的生存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功能,因为小农们手中握着农作物品种体系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的前提;生态平衡是人类安全存续的前提。多样化的种子体系和传统的小农永远是一体的。没有一个数量足够多的具有多样性特征的传统式农民群体,农作物品种的生物的多样性也就不可能维持、不可能存在。[5]
可见,顾秀林教授所说的传统农业技术路线,和席瓦倡导的农业生态模式是一样的。或许这样的模式,才能真正扫除小农们的无奈和悲哀,挽回其自由选择的尊严并让其重新发挥智慧,也才能真正地拯救正在被威胁着的中国的种业、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
顾秀林教授的观点也让我深深思考传统农业与自然的关系。我想起了《舌尖上的中国》中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饮食文化。这种饮食文化深深根植于我国传统农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之上。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反映了自然的哺育和给予与人类的感激和回馈。这正是我们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所强调的。我想这也是席瓦所说的人与其他生物间的一种平等,不要过于索取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持续地长久地接受大自然的恩赐,以适应自然的传统农业的方式获得食物,并与自然和谐共处。
另一方面,相较传统农业,按一位老师的说法,现代化农业规模养殖场出产的肉类都没有味道,而乡下养的猪却有一股特别的香味。我想起了小时候最爱吃的是回到小镇上外婆给我做的炖肉,虽然后来也在城里做过,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想了好久,可能规模养殖场出产的肉类真的是少了种乡味,而种乡味,可能只能存在于顺应自然规律的传统农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
回过头来细想,可能顾秀林教授和席瓦所倡导的生态农业真的能带回那种乡味,那种快乐吧。可能只有这样,小农们才能在生态农业模式中找回自己的话语权,发挥、主观能动性,重塑生物多样性。但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在尊重生态农业模式的同时,也应掌握种子的科研能力,并创造安全的农村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这样才能让传统的农业部门得到建设性的发展。到那时,可能就不会再有席瓦的呐喊,不会有衰竭的农业资源、农业传统文化的呐喊,也不会有千百年来农民被压抑在心中的无言的呐喊……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透过《失窃的收成》去发掘真相、看到危机,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听到席瓦的呐喊,握住她伸来的手,并向别人也伸出合作的手,为我们自己,也为别人,为我们的国家,也为别的国家。尽管力量微小,但我们团结起来,能做的事可能就不止一点点。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注释:
[1] 徐振伟,徐金莲.在对外开放与国内保护之间:韩国粮食安全的挑战与选择.太平洋学报.2013(11)
[2]顾秀林.浅谈影响粮食安全与农业安全的几个根本性问题.http://www.shiwuzq.com/food/recommend/article/20140509/248.html.2014-05-09
[3]钟芳.谁来保护种子.南风窗.2013(19)
[4]顾秀林.浅谈影响粮食安全与农业安全的几个根本性问题.http://www.shiwuzq.com/food/recommend/article/20140509/248.html.201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