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 | 参加阅读小长征,为中国革命打call(二)

来源: 人民食物主权     发布时间:2020-10-03     阅读:1018 次
导语

为了纪念毛爷爷,食物主权自9月9日以来,特举办了一次阅读小长征的共读活动,我们倡议大家一起阅读曹征路老师的《重访革命史》,然后在文末留言打卡,分享阅读感想。

今天推送的这篇文章,是在《曹征路:重访革命史》第四篇到第六篇推送之后,食物主权的志愿者和读者们分享的读后感合集,希望引发更多读者朋友们的思考。

同时也希望有更多朋友参与我们的阅读小长征,在曹征路老师文章的留言区打卡,分享你们自己的阅读体会。


一、痞子运动还是民主实践?


侯   爽

曹老师写革命史,是带着现实的关切去回望历史,更有一番深意。

看了今天的文章《曹征路 | 重访革命史之四:1927年——糟得很还是好得很》,联想到马克思的一句话,“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

国民党和共产党虽然都喊着要“救国”,都在反对封建主义、军阀和帝国主义,但由于这两个政党的阶级基础不同,因此他们各自对“救国”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种不同的理解,根源在于他们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是不一样的。乡绅、地主和贫雇农的利益是彼此对立的。革命继续往前推进的时候,这两个阶级的矛盾就无可避免地爆发了,国共分裂就成为必然。

侯   解

今天这篇读了让人振奋!什么是农民自组织,什么是群众运动,这篇都描述得很生动。另外我一直以为真正改变了“皇权不下县”的,是新中国建国以后的实践,没想到农会时期就已经被颠覆了。

侯   妹

当时的农会都是农民自发组织的吗?

侯   一

不是,应该基本的都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组织和发动的,不过在之前清政府也组织过,性质上不太一样,维护统治和小农的。

老   侯

WG期间,界定“走Z派”的标准,就是基于对劳动群众政治领导权的不同态度,还说走Z派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修正主义路线是“背叛毛主席革命路线”。

改革实现了对企业“放权让利”——表面上是调节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和管理权关系,但核心是实现了管理领域中间“公共领域私人化”的趋势——这个与私有制社会的公私领域划界一致,与三湾改编实现的管理领域“私人领域公共化”相反。

从这个角度上看,劳动群众的政治领导权问题,才是党内高层分歧的关键,不过当时主要是以对“资产阶级法权”的不同态度,来进行近似表达的。

9527报道

我在大学时对农协的历史比较陌生,最早接触农协这个词反而是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一书。

现在刷新历史观以后重新去批判地看白鹿原的相关章节会发现有不少问题:陈对1924年到1927年农协的描写,最早让我感觉在国民革命合作时期共产党在农村搞权力归于农协,似乎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国共合作,陈本人对农协进步成果如经济方面的、社会进步方面我个人认为是表现不足的,留给我的印象也只是用铡刀铡了几个地痞流氓、砸了祠堂。当革命者把矛头指向白鹿原的国民党代表后,紧接着报复也就来了。

在这几个章节中陈本人给我的感觉是他更倾向于把农村的阶级斗争描述两党之间的权力斗争,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其他党争别无二致,而不是把它看作是无产者对封建地主的反抗。

我这么说是因为陈本人借朱先生之口把国共的内斗定性为正反烙煎饼(原词记不清了)。这个词汇也被反复地使用于从满清到民国的许多时期,借以表现这些斗争不过是一种周期。

另外,曹老师提供的这段史料是充当着四一二ZB爆发前的一个重要历史背景,我觉得可以和另一份史料结合起来看为什么后来四一二ZB会爆发。

在1924年国民党邀请共产党在保留党籍的前提下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一个包含工农阶级的联合性党派,随后在民间建立的农协恰恰是在农村基层设立现代性群众管理组织的一次尝试,这一改革的倡导者和实际贯彻人是共产党。革命中相对较先进的力量在革命中会逐渐掌握对革命的解释权和领导权,从1924到1927年,实际上是一个所谓共产党边缘化国民党的过程,有统计显示在1926,就有约90%的地方政府机关归于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包办之下”(国民民党中间派和右派对这一现象的称呼)。在国民党右派和中间派之间甚至流行着国民党是共产党的过渡党校之说,从后来地主阶级对农协的报复来看,不能不说1927年前的右派确实感觉到了在社会进步下其统治地位受到威胁。随后的政变实际就是一个国民党自废双腿的行为,当它打压了农民的社会组织后,国民党对农村的宰制重新回到封建时期依靠地主乡绅和保甲制的水平。

老   猪

文中较为突出的感触有两点:

一是主席作为一个读书人,甚至说也算是个精英,却能够深入到农民中去,以不同的角度观察、评价与分柝农民运动。这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否令他终身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为他们的利益奋斗?

另一点是多次在反动统治阶级视为痞子运动的过程中,社会治安都比平时好,包括WG。是人民群众一旦发动起来,连社会的牛鬼蛇神都震慑了?或者说感召了。不可否认,人民群众起来也给他们带来生活上的新出路,带来了生活的新希望(WG又是另一个分析了,虽然现象如一)。

侯   怡

毛爷爷对湖南农民运动的评估,和马克思对1871年的巴黎公社的描述,颇为神似。

毛爷爷的描述:

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

马克思认为巴黎的工人们“stormed heaven”。中国以前也有农民运动,但是1926-1927年的农民运动,“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真正办到了人们所谓‘一切权力归农会’”。巴黎公社中的工人斗争,也有开创性的意义,是第一次无产阶级的夺权,第一次短暂地实现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这两次运动也分别对毛爷爷、马克思起到了“激发”作用。

侯   山

调查探究非常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谁去做调研,为什么做调研,谁是访谈对象,怎么做调研……

八   戒

我觉得曹老师把这个系列称为对现代性的历史探访,可能有他的考虑。很多诋毁那个时代的人都批评农民是痞子,不文明,但是实际上这是另一种现代化进程,依托工农的现代化进程。难道资产阶级革命就没有流血斗争了?为什么不去骂资产阶级革命痞子?

再就是,那篇《湖南运动考察报告》里,从农民的认识出发,这点特别重要,也有启发,不是替代农民拆毁偶像,而是要农民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应该告别偶像。

不过,其实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一方面拆毁封建迷信偶像,另一方面,毛泽东也提过我们要有“中国气象”,这类比较倾向于民族性,传统性的表达。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并不那么简单…

侯   群

曹老师第四篇,如何看待农民运动?

古今中外历史上,革命经常都可以立个flag,革命是为了大多数人利益的,然后结果可能却是革命被少数人所垄断。

“民主”是现代以后常挂在嘴边的好词,但人民真的起来了又会令人感到害怕。对于农民运动的看法就很能说明这一点。过去斥之为痞子运动,1980年代以后的主流看法不也一样么?暴力血腥民粹愚昧循环论…都是加诸其上的罪名。而毛泽东的调查却显示了农民真正组织起来了以后巨大的改造旧世界的力量。

我在上一篇阅读中看到的农民砸新学堂的落后行径,在这一篇中找到了后续:

最让毛泽东感慨良多的是,过去农民一向痛恶学校,如今却在努力办夜学。他以一个教师的经历说明,过去农民喜欢私塾不喜欢’洋学堂’,并非农民不需要文化,而是学堂教的那些东西是城里的知识,不合农村需要。

在看似落后的种种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忽视其主体性的原因,只有找到了症结所在,才能真正发动群众动员群众。

我琢磨着毛主席说的“中国气象”,应该也是从中国优秀的传统中来而又得到改造的新文化。

小风仔

“革命向哪里去?革命依靠谁?革命为了谁?现代性追问再次突显。”换一种提问方式,现代化要向哪里去?现代化要依靠谁?现代化为了谁?今天对现代化包括城市化追问之意义,确与1927年较为相似。同样的,对问题的回答也将成为检验其阶级立场的试金石。

二、中国革命开创的现代性:人民性、政治性、实践性、学习性


老   猪

读历史,思今朝。当年秋收起义后的军队只有千人,面对各种强敌是小如蚂蚁。但伟人不但没有放弃,也不以人少而轻视。反而从根本上,把历史上“军匪霸一家”的顽固改成“人民军队”,“军民一家”。这是历史的创举,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走向胜利,走入民心的开端。

侯   寅

第五篇讲的历史,有一部分我是很久以前看电视剧井冈山了解的,如今重新读来,电视的画面似乎又回到眼前。

在三湾改编之前,我的理解是,党已经是名义上领导军队了,这应该是大革命失败之后反思的功劳。名正才能言顺。若非如此,在有余洒度等实际军事领导不服的情况下,毛委员恐怕也没法把部队带到三湾去改编。从这个意义上,毛委员的三湾改编,是对87会议精神的进一步探索。师长余洒度和团长苏先骏这两人,是所谓黄埔出身的干部,意志薄弱,但是他们没有,或者说没能采取一种兵变的方式来打败政敌毛委员,这不能不说是三湾改编的效果。最后这两人选择了只身出逃(有那么点小平百色起义之后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余洒度先是跑回上海,还跟中央继续接触,后来彻底投奔国民党,最后因贩毒的由头而被国民党处决。苏先骏则是逃跑之后,被中央继续信任,委派为湘鄂赣特委军事部长,随后被捕正式叛变,随后被红军抓获处决。这两个早期的党员,都是逃跑,而且都不受党的处罚,这固然有当时信息不畅的缘故,不过,也恐怕是反映了中央从根本上并不信任毛委员交绿林朋友的探索,这种不信任还要延续到之后。

读完之后,我的一个问题,就是横向比较的话,中国红军和苏联红军以及其他革命部队的组织差别大吗?我并不了解苏联部队的情况(有没有支部建在连上?),我原来读过法捷耶夫的毁灭,印象里面,那个游击队的纪律似乎不太好,靠一个领头党员撑着,也似乎没有表现出毛主席领导下红军的面貌,不过这么比较也未必公平。

侯   马

“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其实这个我还没有完全理解,这就仅仅是党领导军队这一个方面吗?

侯   寅

井冈山时期也损失了一批党的人才,不管是有绿林气的王佐,袁文才,还是立场坚定的宛希先,王尔琢,可惜的很。原来读毛主席重上井冈山,里面也写了一些这方面历史。人民军队的建设,的确不止是党的领导。彻底明确了部队的政治性和革命性(打党的旗帜,发展党员,不是拉壮丁,想走的发路费),消除封建性/人身依附关系(官兵一致,不打骂),这些是形成一个革命军队的基础。

侯   山

文中提到毛委员一段关于人为何长屁股的传说。让我想起来一位亲戚的亲戚亲口告诉我们的故事,这位亲戚的亲戚在中南海当过10多年毛主席的警卫员,他讲过一些亲身经历的关于毛主席的故事,其中几个故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中南海当警卫员的时候,大家都盼望可以轮到做毛主席的警卫员,终于有一天他站在毛主席的门前了,他心情特别紧张,毛主席发现来了一位新警卫员,就亲切地过来打召唤,问他中午吃了什么饭,是否可口,结果他太紧张了,敬礼回答:“我现在什么都想不起来了。”主席大笑:“说你怎么连自己吃什么都想不起来哦……”。

还有一次,毛主席在中南海散步,他跟在后面做警卫,毛主席放了屁,然后对他说:“你为啥总走在我后面,闻屁的味道可不好……”。

毛主席还亲自主持了一个为中南海警卫员等普通工作人员办的职工大学,毛主席亲自批改作业,这位亲戚的亲戚的毛笔字就是在中南海职工大学里面学习的,后来坚持一生。

侯   群

支部建在连上,以前没注意为什么建在连上,曹老师这一篇解释了为什么不能建在团上,建在连上更基层,更直接,更容易发挥党的领导,那么,为什么不建在班上?

9527报道:

因为当时党员奇缺,建在连上之后,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

侯   怡

一个连120人左右(这是现在,不知道毛委员时期是多少),这个规模是否最适合? 毛时代一个生产队平均20-30户,100多号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100号人也很适合日常管理?

侯   群

我接着说现代性哈。就如八戒所言,曹老师之所以把革命史与现代性联系在一起说是有针对性的。

1980年代以后的思潮否定中国革命,就是说它嫁接了中国传统的封建性,而实际上革命当然有其现代性,曹老师第一篇,说了:

现代性是指区别于古代国家的发展变化着的那些要素特征。它不仅是时间的,预示着历史的动向,引领着潮流浩浩荡荡;它更是空间的,意味着历史的多种可能性,人民有权选择不一样的活法。

第二篇说了实践性,本篇则说“现代性不仅是时间的,空间的,实践的,也是学习的。”

现代性是学习的,这样的概括对我来说有点陌生。在学习中摸索?而本篇强调的是如何铸造一支现代的军队,人民军队的现代性,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士兵委员会应该也很重要,不过我不知道那是跟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同时提出的,还是上了井冈山以后确立的。

小风仔

在充斥着失败和绝望情绪的困难时期,毛主席仍然对革命怀着很大的希望和信心,为什么呢?大概因为他看到革命的希望所在,革命的力量所在,革命的道路所在。对他这样真正的革命者看来,失败和挫折不仅仅是坏事,也是探索实践,学习积累经验,取得将来成功的好事。好与坏,成与败,进与退,强与弱,对立又统一着,变化又发展着,他已经清楚的看到了这一规律。

悟   稻

挫折和失败并不可怕,能促进人进一步思考,总结正反经验。攻打大城市失败,为什么就不能在敌人薄弱环节的偏远农村发展壮大自己呢?他人指导的革命失败,为什么就不能独立自主的革命?在农村建立根据地,避实就虚的开展游击战争,扩大影响。

叶挺、贺龙的队伍为什么有战斗力,又为什么失败了?(党的)思想建设没有落实在基层,基础建设不稳怎能打胜仗?支部建在连上,政治思想工作(知识分子)与坚定的有觉悟的工农一经结合,便形成一支拖不垮打不乱的人民军队。

旧式军阀作风的军队,为谁打仗?目标方向不明确。一旦方向确定,为工农自己翻身、解放、自由而战,建设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由此激发的工农将会有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创造力。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形成思想观念的一致,为下一次实践指明方向,因而会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力,因此在毛泽东思想下指导的人民军队,胜不骄,败不馁,从胜利走向胜利。

三、眼睛向下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老   猪

眼睛向下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依然是个世界性潮流,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只有当工农成为革命的主体,部队性质才能真正改变。

眼睛向下!这是走群众路线的根本。无论那一级的领导,都必须眼看、心系广大人民群众,才算得上一个共产党的好干部。光是猜测上意,执行上级指示,工作目的是上级满意……这可以说是全世界但除了真正共产党人的工作态度,可叹的是,也成了今天……。

毛主席喊出“人民万岁”的口号,是改变了上位领导者的历史顽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以至影响世界开始了全新的一页!

我十分、非常清楚记得毛主席语录第一句:“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毛主席是把相信群众放在第一位的。有了群众的信任和信心,才能选出其中的先锋队一一共产党人。有了共产党,依靠群众,也才能有更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群众!群众!群众!

侯   宇

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三大法宝。

侯   群

哎呀呀,曹老师第六篇其实就回答了我在阅读第五篇时最后提的一个问题。其实是梳理了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的关系。我觉得吧,支部建在连上是加强党对基层的领导,士兵委员会则是基层士兵的民主权利和民主监督。应该说二者缺一不可。同时它们也是统一的,因为都要依靠群众。

另外,对这一篇印象深刻的是:革命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革命顺利时大批人跟着革命走,大家好像都挺革命,而革命失败了才是真正的试金石,此时还能坚持革命道路的,才是真正的革命者——金子般珍贵的存在。

侯   怡

建国后,工厂的组织也经历过一系列调整,尝试过厂长负责制,最后形成党委领导下的管理体制(支部在车间)。可惜的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一直没能真正地、全面地落实。导致工人对工厂管理的民主监督缺乏正式的、组织化的途径。这是一个教训。

老   猪

这一步可能没有时间完善。有部分工厂已经开始这一步。我WG时下的两个厂都有职工代表大会。但工人参与工厂的民主管理程度就不了解。相信按原进度,到70年代中后期应该有较全面而规范的发展。当然,70年代后期已经不能也不会在这基础上前进了。

侯   怡

我看过一个调研分析,专门关于职工代表大会的,被调研的工人来自200多个工厂,各个工厂情况的确有所不同,但是我上面说的基本概括了那个调研的发现。尽管各个工厂职工代表大会的活跃程度有差别,但是职工代表大会都不能够决定开会的议程,不能直选厂长。

小风仔

三湾改编使中国共产党这个幼苗在中国革命队伍中真正扎下了根,它的根选择的是最深厚的、最肥沃的土壤,即最拥护革命的贫苦工农群众。也正因为这样,党与革命的人民军队如鱼入水,相依相伴,党成为有形有神,名符其实的无产阶级的党,军队成为无产阶级、贫苦劳动群众翻身求出路的军队。

网   友

“路线是个根本性的东西,路线对了,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然而困难在选择路线上,很多时候人们会根据自己的过往经验,选择错误的路线。如何选择正确的路线,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多阅读、多实践、多思考,总结经验得出规律,最终找到当前条件下最正确的路线。

侯   山

民主实在是个难题。想一想现在,想一想我们身边,在家庭里实现民主都很难,在社会中就更难啊!在教育下一代的学校和大学里有没有民主精神呢?

悟   稻

为工农翻身得解放,为全世界人类谋解放,由劳苦大众为骨干组成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党,是真正的共产党。党是阶级队伍组织起来的标志,三湾改编,是将阶级队伍在军队里落实。

并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发展、完善。思想观念上的革新,激发了工农潜在的力量,不怕苦不怕牺牲,更加坚定勇敢管理自我,参与实行民主管理,管理周边社会一切大小事务,人人都可当家做主。

有这样作风的人组成的队伍,人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一当十,有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