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子连年供大于求
杂交玉米种子是具有天然性和再生性永续利用的资源,年年制种,岁岁盈利,被誉为“黄金产业”或“常青产业”。新世纪以来,中国种业市值从250亿元增至1000亿元;其中,玉米从60亿元增至222亿元。据报道,2012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435万亩,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其中甘肃150万亩,新疆100万亩,黑龙江50万亩,宁夏15万亩,上述4地玉米产种量占全国的80%以上,其他还有辽宁、吉林、内蒙基地。2012年风调雨顺,气候适宜,制种产量较高,平均亩产360公斤,其中甘肃亩产450公斤,新疆亩产400公斤,创下连续十年玉米制种产量的新高。据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资料,2012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量15.7亿公斤,有效库存约5.5亿公斤;2013年可供种量21.2亿公斤,预计玉米种植面积5.4亿多亩,需种量11.5亿公斤,余种量9.7亿公斤。
就全国玉米种子市场总体容量而言,有一个需求的限量值,每年约需玉米种子10~12亿公斤,而每年生产种子18~20亿公斤,供种量多了近1倍。就地区而言:东北、华北春玉米区供过于求,黄淮海夏玉米区严重供过于求,西南玉米区略过于求,只有黑龙江省极早熟玉米区供种量不足,部分品种走俏,价格高企。就市场销售现状而言:高产、优质、耐密、脱水快的品种受欢迎,区域性新审定品种需求稳定,传统大路品种随季节推移销量逐渐减少。
玉米种子是高盈利产品。任何商品在市场不饱和状态下,规模与效益成正比;而在饱和状态下,规模与效益往往成反比。尽管年种子供大于求的信号迭迭发出,尽管库存种子连年积压,但很多企业经理依然兴致勃勃,盲目扩大制种面积。2013年玉米余种量达到历史高位,生产企业无法回避库存高企带来的压力,尤其是依靠单一品牌品种的企业面临压力更大,越来越多种子企业在加强多元化经营,以避免业绩大起大落。
玉米种子持续供大于求的原因:一是审定品种过多过快。一般培育一个杂交种需要6~8年,而有些单位遵循“时间就是生命,效益就是金钱”,急功近利,快速求成,采取所谓“克隆”技术,或改头换面,或更容改姓,或以假充真,两三年就鼓捣出好几个新品种。二是有些种业老板不是以市场需求、而是以拥有的新品种确定制种面积,小微企业私繁滥制。特别是市场表现抢眼的品种,私繁成本低,盈利多。三是推广单粒播技术使单位面积用种量显著下降,但玉米制种面积依然增加。库存过剩的不仅有大品牌郑单958、先玉335,还有刚进入市场的新品种,两三年不生产种子都够了。
新世纪十年全国通过审定玉米品种约4 000多个,千方百计都要进入市场。统计2010年全国种植的大约1 200多个玉米品种,其中种植7000~3000万亩的只的3个,总面积约1.5亿亩,是玉米主产区的主栽品种。种植3000~600万亩的阙如。种植600~101万亩的有72个品种,种植100~51万亩的有67个品种,而种植50~10万亩的有480个品种,10万亩以下的有400多个品种。一些有姓无名的杂交种大多是三年两载昙花一现,销声匿迹。
种业的灾难就是从过剩开始的,在一波又一波去库存的量价压力下,给企业背负了愈来愈沉重的包袱,高居不下的库存令种业老板举步艰难,即使让主力企业的生产线嘎然停止,库存压力也难以得到明显缓解。有评论指出:2013年种子产业面临历史上最高的库存量,企业去库存将是主要压力所在。从过去几年看,受下游需求和库存形势的左右,种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基本上3~4年一个周期。2004/2005年行业景气度处于高峰期,种子供应高峰出现在2007年,即2007/2008年为最严重的去库存期。此后,制种量和库存量快速下降,行业供给压力缓解。2009/2010年种子价格大幅上扬,企业利润回升,行业景气度达到高点。2011年回报率上升,驱使企业扩大玉米制种面积,2012年种子供应和库存再次大幅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种子行业的销售毛利率及净利率均低,经营业绩总体下滑。预计2013年处于去库存的低迷期,可能两三年后行业景气度才能好转。种业在去库存后,寄希望重新找到下一个周期性机会。
尽管高端玉米种子毛利率60%~70%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尽管在供大于求形势下玉米种子利润下降,但在农资行业中15%~20%的利润依然可观,经销商利润依然可盘可点。只要每年持续审定成百上千的玉米品种,很多老板都会“避开大路走两厢”,定位发展地区性品种,超繁的种子在市场游荡,于是积沙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