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万亩水稻减产绝收:真的是“世界难题”?

来源: 博客     发布时间:2015-04-13     阅读:1297 次

食物主权按:平时,农官表政绩,说中国稻米技术“世界领先”;发生灾害且损失严重了,又说“稻瘟病是世界难题”了,那意思很明白:主管部门没责任。可安徽万亩水稻减产绝收难道真的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世界性难题”吗?


 正文


  就去年安徽万亩水稻减产绝收,经过约半年酝酿,农业部终于表态,通过人民日报的所谓“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的报道说:该重大事故的主因是:孕穗抽穗期间低温连阴雨造成严重稻瘟病、而那是“世界难题”,加上预防措施不到位,均是主因,云云。


  

那说法让我想起数年前四川强大地震灾害:之前无事或无大事,主管官员说中国地震预报是“世界领先”;灾害发生且损失重大,官员改口说地震预测是“世界难 题”而预报就更不可能了,那意思很明白:主管没责任。如今,农业同样。平时,农官表政绩,说中国稻米技术“世界领先”;发生灾害且损失严重了,又说是“世 界难题”了,那意思也很明白:主管部门没责任。

 

  

其实,该稻瘟病灾害本是可以防治且可大体避免损失的,但因主管部门官员的农业发展路线或指导思想一错再错,结果是本可做到的事情做不到、本可避免的事情也难免了。简单说来:

 

  

首先,根据包括中国学者的各相关国家的学者的调查研究看,稻瘟病确实是全球各地都有的灾害性问题,但已有防治手段可达到减少或避免损失的目的。譬如,其它地区或国家的条件比安徽的条件要坏不少,却能大体有效防治稻瘟病。


  对中国来说,经过数千年,早就积累了极为丰富有效的稻田管理经验,其中包括应对稻瘟病。全面说,需要写本农书;这里,仅根据史料农书而简单说些例子。

  农业就是靠天吃饭的,讲究:天时地利,因地制宜;土肥水种,精耕细作;农历贯串,敬授民时。以两河中下游地区为例: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对种稻来说,农历正月和二月是本年农事的策划和付诸实施的关键时刻。此间,若正月前半月风雨风雪多而大,那本年就可能是“米 贵”,意思是天时不利、稻米低产而造成市场短缺。若是二月上旬遇到三卯(天文气象,商周时代就有所记载),那就采取“高田旱稻疏、低田水稻密”的耕作方 案;若是没三卯,那就可能有瘟病,因而可考虑“高田水稻、低田种豆”的方案,且初肥宜杂而不宜单、备肥宜草而不宜粪。若二月上旬风向不定且有雷,那稻瘟病 十有八九将在夏秋以黄梅大水的方式发生,必须做好防治严重灾害的准备。防灾如同防未病,手段多多、主要是保持“气脉通”;譬如,要保持高田低田的水流畅 通、低田保持有足够的“以虫治虫”自然力量、等等。

 

  

以上仅是春季例子轮廓,但足以说明,中国的农业非常讲究天时地利和因地制宜,非常讲究土肥水种而不可缺一,非常讲究精耕细作而不可粗制滥造。别说万亩耕 田,就是十亩八亩地,也会有高田低田之分;在那十亩八亩地的路东路西,就可能有肥土瘦田之分。别说五谷,就是稻米种植,也有不同条件下的旱水之别、插秧的 疏密之别和深浅之别。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农业发展最佳方式是精耕细作的小农业为主。

 

  

商周之际,人们已经懂得这些农时农事的道理,因而,国家征收农作物,不是事前给个数量计划的任务,而是根据具体农户所有的农田品质和备耕作物及其可能收成而规定其上贡比例;若敬授民时的占卜说明某地区天时不利,国家就可能不要求当地农户上贡,相反,还可能为其准备救济。

 

  

可是,当今的农业部门实行的路线是“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热衷于对水土都有严重破坏的转基因化工农业;他们以为不管田有高低、不管地有肥瘦的大农场和大机 械操作的所谓“标准化”其实是粗耕滥作的“一刀切”就是“农业现代化”;糟糕的还有,那些官员不具备起码的农历常识(其团伙文人把农历称为“伪科学”而试 图取缔)、还把遵循农业自然规律的天然有机农业和小农经济方式称为“义和团拆铁路”和“回到原始时代”云云。那样多年,水土遭到破坏,农业工人不知农时农 事而只为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而做机械劳作,结果,稻瘟病可能到来的迹象明显却不能及时预防、稻瘟病到来了就手忙脚乱,……。如此,如同人体气血不通和免疫 力下降,本可有效防治的瘟病冲击却成了重大灾害事故。



 

  统计数字也能说明问题。美国农业部今年0310日的统计(附后)说明,在所说稻瘟病大规模爆发之前多年,中国粮棉主要作物生产已经出现明显的质量数量下 降趋势,其中稻米为突出者之一。譬如,去年,中国的稻米单产位居世界第五、已不是“世界领先”。20年前或15年前,中国稻米深受欧美市场欢迎、出口量为 世界前列,而如今,中国稻米出口位居许多国家之后。更麻烦的是,因中国的转基因化工种子泛滥而国家管理失控、不少欧美进口商已经拒绝中国稻米(欧盟甚至把 检测中国大米作为防止转基因食品侵犯的主要措施)。就中国自己,稻米进口逐年增加,到去年,中国进口稻米数量为全球贸易总额的10.56%、为本国总产量 3.11%;中国的米业正面临豆业衰败的同样命运可能。不言而喻,倘若实行转基因水稻商业化,那么,历时五千多年和原本世界首屈一指的中国米业走向全面 衰败、就是指日可待的了。

 

  

简言之,经过数千年甚至近万年的经验积累,中国农业本是具备有效的防治稻瘟病的知识能力的,是可以把那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甚至可大体避免的。 201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体成员国提出了“让农业回归自然”和实行“小农经济”的政策主张,其中就有中国传统农业的经验。这两三年,欧美发达国家已 经起步走向天然有机农业和大力扶持本国小农经济的道路。中国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