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谁种地谁吃亏?有法破!
来源: 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5-08-25 阅读:940 次
食物主权按:近日新华网播发的一份粮食调查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该报告称我国产粮大县多是财政穷县,粮食产量与县级财力“粮财倒挂”现象十分明显,贫困人口达3600万,此状况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发展。 作为与会人员及小康研究会专家智库高级研究员,本文作者蒋高明认为我国粮食安全不容乐观,不仅50%的省份粮食不足、化肥农药污染严重,而且在当前市场化农业前提下,农民收入越来越低,导致“谁种地谁吃亏”。因而作者呼吁国家重视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愿意种地,释放城市的消费力量,同时破解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保障等难题。
正文
从报道来看,如果我国粮食真的如有关部门宣称的那样,实现了十一连增,我国生产了6亿吨粮的话,我国800个产粮大县贡献了4.5亿吨,即贡献率为75%,遗憾的是,800产粮大县中,国家级贫困县105个,占13%。且不说其他的县是否为省级或其他类型的贫困县,产粮大县中发达的似乎不多,总收入连国家的平均水平都达不到,还差20%。这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在当前市场化农业提前下,谁种地谁吃亏。
笔者掌握的信息是,我国的粮食安全还是很不容乐观的,进口粮达到9000万吨,逼近1亿吨,如果将大豆折算为主粮,早就突破亿吨(大豆的产量远低于小麦玉米)。进口的粮食够2亿人吃。
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中,有50%的省份粮食不足。其中海南、青海、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等自足率只有12%-56%,粮食真正富裕的只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等少数省份,自给率150%-375%;而甘肃、宁夏、江苏、湖南、四川等刚好够用(自给率102%-107%),几乎无粮可调。
笔者有幸参加了上述会议,并被选为小康研究会专家智库高级研究员。在会上,我呼吁国家重视生态农业,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愿意种地,释放城市的消费力量,带动新型产业经济发展,同时破解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保障难题。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释放严重,60%以上的化肥,80%以上的农药并没有用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或为作物健康保健护航,而是进入环境,污染了环境好食物链,造成国民身体素质下降。
而告别农业不安全要素或适当利用少量化肥和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则城市消费者爆发的购买力,可以让上述产粮大县很快脱贫致富,这在当前实体经济下滑、虚拟经济充满风险的形式下,不失一种上上策。
假如三个城市家庭消费一个农村家庭的有机食品,美国城市家庭消费2万元,则一个农村家庭的就可有6万元的毛收入,因为生态农业付出的主要是人力成本,加上加工与销售收入,一个农村家庭年收入可在6-10万元之间。他们就不会考虑进城打工,农村三留守问题局可以迎刃而解。3个城市家庭中,2对老人和1个3口之家,为7口,支出的费用占其年收入的10%左右;农村家庭中2个老人2个年轻人3个孩子,为7口人,即使平均使用7亩土地,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下,也能够满足14口人主粮问题。
这样算下来,用7亿亩耕地(可以是低产田)发展有机农业,用剩余的10亿亩耕地为牲口生产饲料,并用1亿亩耕地生产蔬菜,中国的粮食根本不用进口。市场带动了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同时产生了大量就业机会。
作为优质农业的前提条件,从事农业的农民必须在专家指导下,告别农业中的有害物质,生产好口感健康的食品,否则城市消费人群的购买力无法释放出来。国家的相关配套政策也应当到位,尤其有机认证。
这样的话,生态农业满足的不会是小众,而是大部分城乡居民(一线生产的农民最先满足)。国家对农业补贴、环保治理、医疗投入的大量补助也应当向从事生态农业的人群倾斜。否则,将来将没有人愿意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