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再不保护耕地,粮食安全危矣!

来源: 原创     发布时间:2016-03-15     阅读:2044 次
食物主权按:

土壤退化是这些年中国农业的一个隐忧,尽管不时有人提出,但因为目前还看不到直接的危害,所以还没有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然而,耕地的恶化已经让人不能不警醒: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粮食单产比1982年仅增加了3.2倍,而化肥用量增了5倍,农药用量增了17倍!同时,具有培肥养地功效的有机肥(农家肥)减少了70%,大部分耕地30多年从未施用过农家肥料。跟土地打交道的农户已有切肤之痛,由于耕地质量退化,农药、化肥的投入量越来越高,农业成本不断攀升,产量却不再上升。此时想摆脱农药化肥的控制,也已经极困难,农户在无奈中不断被推进这个恶行循环。

这项提案将耕地问题作为重点问题提出,是为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应呼吁推广生态农业实践,耕地保护与耕作方式的转变不可分割,如果不转变目前的化学农业生产方式,耕地保护也难以走远。在这一点上,丹麦在其全国范围内推行有机农业的国策,的确值得学习。参看前期文章:《全球最大的有机农业国家丹麦:拟到2020年翻倍有机种植区域》

提案:关于对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几点建议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谭志娟

总理报告中提出:要加大对耕地的保护,今年一号文件首当其冲仍是粮食安全,文件针对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出了许多细化要求, 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作为今后解决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内容。我国以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在粮食生产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向土地要产量的同时,出现了制约了粮食生产安全的问题。从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粮食生产数据分析,我国粮食生产获得了“十一”连增的好收成。“这些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坚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耕地质量呈现出‘三大’‘三低’态势。”其中,“三大”指的是中低产田比例大、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污染耕地面积大。“三低”指的是有机质含量低、补充耕地等级低、基础地力低。

据调查,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粗放的耕作方式,特别是化肥过量施用造成耕地质量的退化,目前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比如: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西北地区耕地盐渍化、沙化等,全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超标率达到19.4%。

我省的农业发展正处在“传统与现代交替,高投入与掠资源并行”现代农业初级阶段。按照中央一号文件“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的要求,我们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去年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中有5.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我省粮食产量连续翻番,是否对耕地资源加重了掠夺?目前耕地质量到底咋样?“大地母亲”的身体状况究竟如何呢?

通过一组调查数据得知,目前粮食单产比1982年增加了3.2倍;化肥增了5倍;农药用量增了17倍。而具有培肥养地功效的有机肥(农家肥)却减少了70%,大部分耕地30多年从未施用过农家肥料,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卫生田”。有机养分与无机养分投入比例严重失衡,土壤有机质从5.81%下降到3.45%,下降了2.36个百分点。据调查测算:种植1亩玉米,每年就要从黑土地中夺走12公斤养分,直接造成土壤养分亏空。长期下去,土壤理化不良、生物性状变差,地硬了、地瘦了,蚯蚓没了,田鸡少了,肥力确实下降了。时常有人问我,粮食单产比八十年代提高了很多,怎么能说土壤肥力下降了呢?其实,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除了“人努力、天帮忙”之外,大部分是靠掠夺耕地内在养分和靠化肥、农药、柴油等高投入换来的。作为农业工作者,对耕地质量下降必须有清醒地认识,有责任和义务对它的健康状况“把把脉”、“治治病”,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从政策和法律层面上的四点建议

一是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提升”要同步。目前各级政府对耕地的数量保护非常重视,对基本农田是寸土不让,保18亿亩耕地“红线”志在必得,而对耕地质量退化(恶化)关心的程度还不够。实际上耕地数量的减少是“断指、断臂”的硬伤,容易引起公众的重视。耕地质量退化是潜在的隐患、是内伤,而治疗起来花钱更多、后果更严重。今后必须实行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提升”并重,把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好坏作为考核每届政府班子政绩的内容,倡导耕地管理者和使用者必须科学用地和养地,并对耕地质量提升有功人员,给予相应奖励。

二是“粮补”与“地补”要并行。从深层次分析“粮补”是激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好政策,但它有“重用地、轻养地、掠夺式”的味道。所谓的“地补”就是国家对于有利于养地肥田、提高地力的农业措施进行补贴,如秸秆还田、有机肥、绿肥和生物肥等(目前在南方部分省份已经实施了地补)。只有“粮补”与“地补”的双轨政策并行,耕地肥力才能逐步提高,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对于商品有机肥的生产施用给予政策扶持。要减免所得税,给予铁路运价的优惠;运输有机肥,参照农业鲜活物品的绿色通道,免高速公路通行费。

三是建立耕地资源消耗补偿制度。国家有“天然林保护工程”、还有矿产资源的税收政策。耕地养分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在承担“全国大粮仓”历史重任的同时,也应向国家要政策。每调出1吨商品粮,需要补给“耕地资源消耗费”300元,用于耕地有机营养的补充。

四是建议国家加大依法保护耕地,明确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主体,使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有责可问、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