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物多样性力抗极端气候 民间再推农民保种
来源: 卓越新闻奖基金会 发布时间:2016-03-16 阅读:1513 次
食物主权按:最新版《中国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于今天1月1日正式实施。新《种子法》第三十七条将农民留种的数量限定为自用种子的范围,留种只能在农民自己承包的责任田中使用,不得用于流转的土地,同时将农户换种的的空间局限在本村或本乡镇的范围,加强了对农业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压缩了农民留种的空间。
留种是农民自古以来的生产习惯,它不仅保障了农民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也在不断选种、育种的过程中产生更加适应生态环境变化的新品种。本文介绍了印度和台湾“藏种于农”的工作经验。在应对严峻的全球气候变迁中,除了建立国家作物种原库之外,农民保种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粮食自主、传承文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来自中国云南丽江的纳西族人、不丹的门巴族人(Monpa )与秘鲁库斯科(Cusco)的原住民,为了响应今年的联合国家庭农业年,2014年4月26日至5月2日期间齐聚在库斯科的马铃薯公园(Potato Park),发起一个分享在地种子的交换计划,目的是为了因应越来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迁挑战,也凸显出推动农民保种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与粮食自主的重要性。
台大农艺系教授郭华仁指出,“农民之间交换种子,本来就是相当自然的事情!”但现在受到种苗公司控制,栽培品种日趋单一,不论从生物多样性或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都不是好事。
郭华仁解释,“保种”是在每季的收成中,不断选取出表现优良的植株,保留种子,继续繁衍,自然能选取出最适合当地风土的基因。农民留种自用,是万年来的习惯,也是在各地方逐渐创造出千千万万适合各地方作物品种的基础。
但是,近代新品种基于商业的理由,选种时偏重于具商业价值的少数特性,使得长久以来各地农民所保存下来的各种种籽基因特性,在市场机制的筛选下消失。农民也养成习惯依赖从公家单位或者种苗公司购买种子来播种,不但导致作物品种多样性的降低,也丧失了农民发现与选留新遗传特性种子的能力。
面对环境剧烈变迁的气候,找回农民留种(seed saving)自用的能力,替人类进行保育种子(seed conservation) 的工作,显得益加重要。
郭华仁强调,过去种源保存的工作,多由专业的育种专家执行,但事实上,农民对种子保育,最有独特见解与观察,应由专家与农民通力合作,让台湾原种面貌更加多元丰富。尤其有机农民耕作时不施用农药与化肥,最有能力筛选出适应环境变迁与风土的在地品种,最适合肩负留种大任。
有鉴于农民保种可以让农民面对气候变迁的过程中,选育出耐受度高的新地方品种,推动“藏种于农”的工作,其重要性便与建置国家作物种子库,不相上下。
郭华仁解释,建置国家作物种原库,可将过去农民所累积下来的千千万万品种作长期保存,让基因不会改变;藏种于农则是让农民面对气候变迁的情况下,持续选育出适应新环境变化的新地方品种,两者可说相辅相成。
国外推行农民保种已行之有年。印度有许多推广田间在地保种的组织,例如推广复种地方性红米、提供谷类和豆类品种给农民的小区种子银行、进行药草复育并推广传统医疗等。印度著名的九种基金会(Navdanya),意指维持人民生活的九种重要粮食。这个基金会推广田间在地保种,在全印度协助成立一百一十多间小区种子银行。
从北艺大美术系毕业,返乡六年、归农四年的年轻农民简子伦分享亲身到印度农村观察农民保种的体验。他说,这类持续耕作藏种于农、分享于村落的方式,好处非常多,让各品种能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多方就地保存也能分散风险,是最直接最有经济效益的保种方式。
简子伦认为,小区种子银行不只保存种子,还形成小区农民互助网络,只要保存品种的多样性,可以种植多样化的家常作物,也能生产黄豆、大蒜、姜黄等经济作物,让农民提高收入,甚至也有些小区种子银行开放访客参访、寄宿。建立农民保种互助网络,让农民不需要向银行借贷,年年购买基改作物,受制于种子公司。
台湾近年来也开始有恢复农民留种的呼吁与做法,特别是散在各地的老农,有不少宝贵的留种经验与实例,尤其是原住民的传统品种与保育,值得发掘。
鲁凯族多纳部落耆老蓝秀采女士表示,部落特有的黑米与红藜,在传统文化上,有象征生命与祝福的意义,因此保存种源,除了保护粮食与生物多样性,对于部落文化的传承也有重要的意义。
来自鲁凯族雾台部落的巴清雄也分享,部落为持续维持传统粮食的耕种,甚至进行在地小米品种的复育,也维系了部落文化的传承。面对气候变迁与灾难频繁,部落有自己生产的玉米、芋头、小米等,确保粮食来源。因此即使部落远在偏远山区,居民仍有信心能渡过每次灾害。
巴清雄说,这种自立自强的信心,对当下容易感到无助的世代,绝对是有力的启发,因为这确保粮食的自主权以及生命延续的力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找回流失的农民留种习惯,甚至进一步有计划性地推动“藏种于农”,将有机会成为台湾面对气候变迁与粮食自主危机的重要契机。
新闻中的环境科学知识
种子如何保藏?当农夫的花园里种植的瓜成熟了,就会落地,到了春天来临,有一些地上的种子会发芽在成熟结果,如此自然地生命循环,跟农夫保存种子的方法,有几分相似。举小黄瓜为例,如果你想要保留小黄瓜的种子,先确定你的种子是没有生病的,因为如果种子带有病原,会影响未来农作物的成长。紧接,必须将成熟的小黄瓜对半切开,然后将种子挖出放入碗中,接着为了要拨开种子的外层,你必须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入筛子中摇晃,然后再将其放入水中清洗或浸泡在水中两天,洗净与烘干。
因此,农夫保种不只为了留下适地适种的种子,还希望是在自然演化下更健康更强壮的种子。为达成健康保种的目的,农业专家提供三个注意事项:
第一,做好隔离,即与临近类似品种作物开花的时间隔离,以避免异交授粉,然后在同一季节的不同品种作物,应做好空间隔离,而若无法达成上述的时空隔离,应做好物理性隔离,如用纱网罩住刚开花的品种;
第二,注意采种的数量,不要只是保留一两株,如玉米大约选200株,瓜类20株左右;
最后则是将作物去伪去杂,亦即将有劣化现象的植株拔除,以保存种子良好的基因。
全球推动农民保种,其实是希望延续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进行对极端气候的抵抗。台湾地处亚热带,有国家种原库负责保种,将种苗放置于零下30℃库藏。然而,因近年来环境变迁日渐剧烈,若能够藉由农民每年耕种之余,更加注意保留农作物的优势种子,就能够留住更能适应多变环境的种原基因。(本文由国科会补助,新媒体科普传播实作计划─环境科学传播与新闻产制,执行团队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