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挖墙脚,农夫市集现危机
来源: 草头圈子 发布时间:2016-12-19 阅读:801 次
食物主权按:有机农夫市集的建立原本是希望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在保障生产者利益的同时,也维护消费者餐桌的安全和丰富性。但是当见到这条道路产生的利益之后,资本已经开始冲击这条道路。而这一冲击的结果依旧是商业资本垄断流通渠道,两头通吃。对于这样的现状,作为有机农夫市集模式实践者的作者产生了忧虑,坦言企业的商业模式是无法真正实现小型生产者的利益的。文末给出些许路向,但我们仍要思考单纯依靠消费者的力量足够抗衡资本收割吗?而产品还未达优质、有机标准的更广大农民又有什么路可走呢?
最近,我们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有两位农户的产品上了一家生鲜电商。我同事小田上去一看,好嘛,基本就是亏本在卖。我倒也能理解农友急于走量的心态,毕竟,多一个平台,多卖一点货,总比产品砸在地里强。
一时间,低价的产品吸引了不少关注,群里也有消费者在嘀咕:哇,网上卖得比农友在市集卖得还便宜呢!你们农友太黑心!
同事晓云生负责和农友对接,以及我们社区店的运营。她气不过,发了条微信朋友圈:
“市集做到怎样算成功?
大大小小的渠道都盯着我们的农友,市集花人力物力精力筛选管理的农友,渠道直接收割。然后呢,用市集农友为招牌导流,咱们农友的东西零售价基本贴钱卖,就为了搭着把新发地大路货卖出去。
谢谢渠道承认我们的监管能力和信誉度。剩下的就只剩无奈。
怎么破解?”
原以为电商还会要点脸,多收割收割再坑我们的农友。没想到,昨天发现,这家电商在农友的产品旁边,放了一款“安心直采”同款,价格不多不少,比农友便宜1毛到1块。
看到这里,我也只能呵呵了,套路,都是套路啊。做市集六年,也算看了六年电商及其背后投资者的这个套路。
把这个价格发给农友看,给电商供货的农友都傻了,直呼:“我这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电商)把损耗、运费都加在我头上,他用低价来获得流量,我很佩服他们能这么搞。”
是啊,有投资人撑腰,当然能这么贴钱搞了。看看网约车市场就知道了。滴滴及其投资人,为了做到行业垄断,初期拼命砸钱贴司机贴乘客,一路灭完了没他们能砸钱的APP和投资人,还把最大的对手uber收编了。现在呢?司机也不那么挣钱了,坐车也越来越贵了。好像除了福利和安全更加没保障,无论对司机还是乘客,从劳动强度到收入和用车成本,基本是一夜回到只有出租车的时代了。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这家生鲜电商和它的同行们。用一些已经有品牌和知名度的小农产品,切入认可这些小农的消费者,再用低价和更便捷的服务(还是得砸钱)留住这些消费者,间接打压农夫市集、小农直销这样的渠道。待到处于一定的垄断地位,就可以以小农价高,产品量小,不够标准化等等原因,把小农踢开,销售利润更高的产品。这时候,消费者已经对电商产生了粘性,其它渠道式微,小农也没有其它出路,只能屈服于这些电商。其实,这不过是当食品流通渠道被大企业控制后的必然结局,我们已经在常规农产品市场上看到了这个后果,但是没想到那么快就出现在生态农产品行业了。
太阳底下无新事。被国内有机从业者追捧到天的美国wholefoods全食超市,创办之初,也强调寻找周边小农合作。近年来,随着规模扩大、竞争激烈,他们也对这些小农越来越苛刻,动辄就说:你们还不减价?再不减,我们就去找墨西哥、智利更便宜的农场进货了。
近的例子也不少。五年前,某资深媒体人创业做电商,口口声声说要支持小农,改变中国农业格局。公司里也有不少前媒体人。我们出于对前辈的尊重和信任,觉得有更有实力的人进入这个行业,也是好事。于是,花了不少时间向他们介绍行业情况,小农困境,带他们拜访了好几家我们的农友,期待这家电商能如其创始人所言,真正服务到这些认真做生态农业的小农。结果呢?网站上卖的不过是些大路货。他们80%的产品,我翻来覆去地看,也看不出和生态、健康有什么关系。
这家电商上线初期,交易量很低,创始人着急,把我们约去公司,希望能够来市集摆摊,做宣传。我们坦言,理念不同,恐怕无法合作。创始人前辈拍着桌子说我们心胸狭隘。我和同事也是惊了:您拿着八位数的钱在做电商,租着体面的办公室,上百号人在那里忙乎,居然说两个只有理想没有资金的后辈(记得当时我们连办公地点都没有,好像刚开始有能力发薪水,月薪3000)心胸狭窄。估计当时一定是被投资人逼急眼了吧。
君子之财,取之有道。我们也不是仇富的人,并且非常尊重那些踏踏实实做生意的商人。虽然发展理念不同,但有机圈也有一些更有节操的电商。比如有两家更老牌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请了非常专业的人来管理。虽然偶尔也会爆出“外购”丑闻,但公司上层也是想把有机这件事做好,而且不主动找小农做炮灰,或者挂羊头卖狗肉。我们和他们的高层时有交流,有点“发于情止于礼”的意思:互相尊重,远远关注,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行业建设,必要的时候保持互动。
但我们也都心知肚明:这些企业的商业模式,是无法服务于小型生产者的。
既然这些得到资本青睐,寻求爆发式发展和行业垄断的生鲜电商不是小农的出路,那小农的出路是什么呢?成都的返乡青年唐亮说得特好:
“如果各个渠道大家都是正常的流通,这本事一件好事儿,如果出现混乱的局面那就需要思考一下了。
引导农友们如何在市场中注意自我保护以及农友间,农友与平台伙伴之间的相互保护。以免给自己给这个社群造成伤害。
本来小农/小农场们在社会中,在市场中就很弱势,自己单打独斗去竞争,那是找死的节奏,也会诞生一些成功的个案,但那毕竟只是很少数。越弱小越需要合作与相互的保护,这才是小农和小平台们的生存之道。只是有的亲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也不知道怎么做。这个需要花一些精力和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机缘。”
上面这段,唐亮在谈小农应该怎么团结合作。如果有什么要补充,那我会说:消费者也要意识到,直接支持生态小农,而不是通过大渠道大平台购买,才是保障我们餐桌安全和丰富性的可持续之道。只有形成足够的消费力量,这些小型优质生产者才能突破目前政策、法规、市场环境对他们的限制,先活下去,然后再谈发展机会。
文章来源:转自“草头圈子”微信公众号,略有删减
原文标题:生鲜电商的那点套路:滴滴司机的今天就是小农的明天
本文作者系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