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东:大豆低耗高效绿色种植法的开拓与创新 | 食物主权2017年会回顾
来源: 人民食物主权 发布时间:2017-12-05 阅读:3280 次
食物主权按:
为人民健康,为国家粮食大计,为保护一片黑土地的美丽富饶,20年多年前,隋东老师从科研所跑去一线,凭一股爱钻研的劲头,研发出不使用化肥的高产绿色大豆种植法。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黑龙江,同样适用于我国其他大豆主产区。特推出此文,供有需要的农业工作者参考。
当转基因大豆遍布餐桌,国产大豆沦陷的声音不绝于耳的时候;当科学家们向利益低头,竞相投入转基因领域甚至为转基因公司洗白的时候,我们庆幸,还有像隋东老师这样的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让我们向这群默默扎根田间、致力于生态农业技术进步的农民科学家们致敬。
2017年11月11-12日,“生态农业与合作实践”人民食物主权年会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思考者与行动者们齐聚一堂,分享经验,探索出路。在当前资本主义化工农业的枪林弹雨中,这样的探索与实践显得尤为紧迫,为将“吃饭”的权利紧紧握在人民的手中而不被剥夺做出努力,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分享与讨论的平台。人民食物主权论坛正陆续推出本次年会的精彩发言,敬请关注。
讲者简介:黑龙江牡丹江农垦三高农业科研所所长。自1967年农校毕业后一直扎根田间,但多年实践发现,农药化肥机械的使用并不能改变本土大豆单量不高不稳的局面,于是潜心研究,终于总结出一套大豆免施化肥高产的栽培技术。
我是一名从事农业生产科研的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黑龙江和中国旱作农业长期实行的是掠夺式经营方式。重种地轻养地,重利用轻保护,人们为了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不惜破坏生态环境。如今土地退化非常严重,加之大量使用农药,现在人们的饭碗里盛满了受到农药化肥污染的食物;癌症等各种疾病高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中国的大豆玉米生产已走入一个死胡同,不是在发展,而是在倒退。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国家和生产者足够的重视,中华民族的长远的生存、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二十多年前,我就对黑龙江和中国大豆玉米生产的发展状况感到担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深入农业第一线,进行了十多年的攻关研究,终于开发成功了一项大豆免施化肥免耕绿色高产栽培法,和一项玉米超高产栽培法。十多年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这两项科研成果,能战胜严重干旱、强台风和低温冷害,实现大豆玉米连年稳产高产超高产。如果这两项科研成果,能在黑龙江和全国大豆玉米主产区普及推广,可重振黑龙江和中国大豆,能推动玉米高产高效发展,可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土地永续利用,全面保护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地,使中华民族千秋万代都有饭吃。
我今天发言的主要内容是,重点介绍一下在开发创新大豆低耗高效绿色种植法过程中一些认识和做法,供与会的各位同事参考,也希望大家提出指导意见。
一、黑龙江大豆生产大倒退原因何在?
大豆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主要食用油和豆制品加工原料之一。今天美国等国长期种植大豆,出口其他国家和地区。但是我们知道,大豆起源于中国,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大豆商品粮基地,也曾经是大豆出口的主要省份。这是因为黑龙江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非常适宜大豆生长,大豆品质优良,生产的高油高蛋白大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竞争力。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由2002年的4300万亩扩大到2009年的7300万亩,曾一度占中国大豆种植面积的50%。然而,受国内外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从2010年开始到2015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由7300万亩快速下降到3200万亩。黑龙江和中国大豆失去了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国家也失去了在大豆价格上的定价权。近几年中国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大豆市场逐渐被外国转基因大豆占领,2015年中国进口外国转基因大豆8000多万吨,占中国大豆消费量的80%,(根据近年的中美贸易协定,)今后中国还将大量进口美国等外国转基因大豆。
黑龙江大豆发生历史性的大倒退,有国际市场方面的价格因素,也有我们大豆种植技术方面的因素,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与国家的大豆发展战略,大豆的发展政策,大豆科技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黑龙江大豆单产低,生产成本高。黑龙江大豆长期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历年平均单产只有280斤。从1978年到现在近40年来,虽然化肥、除草剂、农药、新品种、新农艺、新的机械装备在大豆生产上普及推广,但并没有改变黑龙江大豆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的状况,反而是化肥等价格不断上涨,也导致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经济效益下滑,土壤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种豆的积极性,农民不得不转向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的玉米种植。这是导致黑龙江大豆种植大幅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导致中国其它大豆主产区大豆种植大幅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黑龙江大豆种植方式长期落后。建国后40年间,大豆种植都是以牛马耕作为主,到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以机械耕作为主的现代机械化农业。70多年来,黑龙江基本采用的是65厘米垄作方式,采取深翻、多耕、播后一次性起成高垄的做法。这种耕种方式不抗旱、不保墒、不保土、不保肥、不保苗,条条垄沟就是一条条冲刷沟,一遇大雨或者是下急雨,水土流失很严重,尤其是山坡岗地。经机械多耕深耕深松以后,土壤变得松软,大自然一万年才能形成的一厘米的黑土层,一夜之间就会被冲走。由此地是越种越薄,肥力越来越低,土壤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抗旱性差,黑龙江十年九春旱,有的年份春旱连夏旱,一遇干旱产量大幅度下降,例如2007年黑龙江发生建国以来罕见的严重干旱,全省受旱面积6000多万亩,旱灾最严重的三江平原地区,宝清集贤桦南等部分市县80余天无有效降雨,大豆长的棵矮荚少,大豆亩产只有50-80斤。比常年减产200-300斤。因此,干旱问题是影响黑龙江大豆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黑龙江长期采取掠夺式生产方式。中国是以家庭为主的生产方式,分到土地的农民关注的是如何从土地中获取高的产量,舍得在种地上投入,但并不关心如何保护耕地,培肥地力的问题,大多数农民一般是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同时他们得到的收入也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和基本的生活水平,也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养地上。土地是国家的,但国家在制定农业发展战略上,在制定农业发展政策上,在农业科技发展上,在中央每年发布的一号文件上,也是只重视种地的投入,而并不重视保护耕地培肥地力的投入,没有出台保护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地力相应的政策,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是造成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因。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包括黑龙江一年的水土流失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壤量。仅2016年中国包括黑龙江省在内退耕还林还草的耕地就有4200万亩,休耕1200万亩,这都是黑龙江和中国农业长期实行掠夺式经营带来的恶果。照这样下去,再过30年、40年中国大部分山坡岗地都退耕还林还草了。中国长期以来就有施用有机肥的优良传统,保护耕地培肥地力最好的措施就是施用有机肥。中国有14亿人口,也是一个畜牧大国。据估算中国年产人畜粪便7亿吨,人畜尿液12亿吨,按18亿亩耕地计算,亩均人畜粪便0.5吨,人畜尿液0.6吨,这是中国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可是国家长期以来,在城镇农村发展建设规划中,在旅游设施建设规划中,没有收集施用农家肥的具体建设规划和鼓励增施粪肥的补贴措施。国家只有种地的补贴,有购买农机的补贴,没有养地的补贴,导致中国城镇乡村旅游区大量的人畜粪便尿液流入到江河湖泊水库海洋里,污染了水质和生态环境,农民不得不花大价钱购买化肥使用,导致土壤生态环境恶化,也进一步污染了水质和生态环境。
第四个原因是农业科技发展长期滞后。中国有一套完整的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服务指导体系,可是我们看到黑龙江和中国的大豆和玉米长期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科技水平低,抗灾能力低,数十年一贯制,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科研推广经费收益甚微,一遇严重干旱,强风等自然灾害,大豆和玉米就出现严重减产欠收。人们在总结经验教训时,人们往往把减产欠收的原因归结是“老天爷”造成的,说什么,三分在种七分在天,各级农业部门是不负任何责任的,农民也只好是庄稼不收年年种。幸运的是1983年有一位日本叫藤原的农民来到黑龙江方正县传授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帮黑龙江省改变了传统的水育秧技术,使黑龙江水稻实现了稳产高产,藤原先生因此获得了中国国务院总理奖。我们不得不问,黑龙江和中国大豆和玉米的稳产高产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
二、开拓创新大豆“低耗高效”绿色栽培法
面对黑龙江大豆和玉米高投入低产低效问题,我受到日本农民藤原的影响和启发。日本农民能办到的事,我们中国农民一定也能办到。1993年,我辞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实验场农业科长的职务,当上了一名中国农民,我到第一线亲自去探索大豆和玉米高产的途径和措施。长期的农业实践工作使我深刻认识到,我们美丽的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创造了美好和谐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保护好,利用好这个美丽家园。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绿色大工厂,种子、绿色植物、土地、光照、水份,占空气0.03%的二氧化碳、占空气78%的氮元素、气温、大豆根瘤菌等等,各种自然力都是大自然无偿提供给人类的,不用花一分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类只要科学利用就能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我立足于科学充分利用好大自然无偿提供给人类的各种农业资源,通过十几年的艰苦攻关研究,终于开发成功大豆免施化肥免耕绿色高产栽培法,节省种子50%,节省化肥100%,降低农机作业成本50%。不但产量高经济效益高,能实现大豆连年稳产高产,而且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提高了社会效益。2001年我在哈尔滨双城周家镇和副镇长单振福一起合作种植30亩大豆免施化肥免耕绿色高产栽培法示范田,当年双城地区遭遇40年一遇严重干旱,经省农垦总局会同国家大豆跨越式专家组测产,平均亩产471.2斤,比当地常规种法的大豆产量高出1-2倍。
大豆免施化肥免耕绿色高产栽培法主要采取以下四项生产技术措施。
第一项措施是免施化肥。黑龙江大豆种植普遍使用氮磷钾化肥,亩用量一般30-40斤。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毒元素增加,微生物活性降低,有机物质难以转换和降解,养分失调,硝酸盐积累,酸性加剧,造成土壤板结,耕性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大量施用化肥也使生产成本增加,化肥的价格也是一路攀升,农民获得的一些收益,也是被生产资料涨价拿去了。
大豆免施化肥免耕绿色高产栽培法不施用一粒化肥,也不用根瘤菌剂拌种。其氮营养的来源,一是选用非转基因高固氮高产品种,通过土壤中存在的大量根瘤菌将占空气78%的氮元素固定在大豆的根瘤中,转变为生物氮,供大豆生长吸收利用;二是将传统的65厘米垄作方式改为130厘米大垄种植,这种方法减少50%的水土流失,建立了土壤水库,为大豆根系生长和大豆根瘤菌生存和固氮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可以使大豆的根重、根瘤数量和固氮量提高3-5倍,能满足大豆对氮营养的需求。我开发的大豆130厘米大垄种植方式,在黑龙江垦区已推广三千多万亩,在农村推广的速度比较慢,因为农村种地比较放任自流。
第二项措施是免耕种植。秋季和春季不翻地,不破茬起垄,苗期也不中耕,只需将上茬作物的茎秆清除,将地上部分根槎用打槎机打碎。保留地下部分根系,在原垄沟趟土将两个65厘米小垄合成130厘米大垄后,春季直接在原垄上播种。这种播法的科学依据是,充分利用黑龙江冬季寒冷,冻土层厚的特点,春季气温回升后,土壤在冻融交替的强大自然力作用下,使耕层土壤达到自然疏松状态,非常适宜原垄卡播种,用自然力代替机械耕作,不但抗旱保墒保土保肥保苗,而且上茬作物残留在土壤中的磷钾肥料被大豆吸收利用,减少了磷钾肥的投入,又能大幅度降低农机作业成本。免耕既抗旱又高产,也减少了水土流失。东北和华北各省区同样也存在这种强大的自然力,完全可以和黑龙江一样实行免耕种植。
长期以来,人们对黑龙江这种强大自然力优势没有真正认识并加以科学利用,而是在每年春季用强大机械力将强大自然力形成的土壤疏松状态加以破坏,重新整地起垄播种,使土壤中宝贵的水份大量散失,不但加重了春旱连夏旱的旱情,造成大豆减产欠收,而且加大农机作业成本,真是劳民伤财。
第三项措施是将大豆密植改为稀植栽培。黑龙江大豆种植长期以来主要是选用喜肥水类型密植种植,亩保苗一般在1.8万株到2万株,密植种植通风透光性差,光能利用率低,捂花捂荚影响严重。大豆免施化肥免耕绿色高产栽培法,选用分枝力较强的非转基因大豆品种,合理稀植,亩保苗在一万株左右,减少株数50%,能促进根系发达,增加分枝数,通风透光性好,能保花保荚,同时根瘤数量多,能增加固氮量,增加产量。
第四项措施是合理轮作,大豆免施化肥免耕绿色高产栽培法要与我所开发成功的玉米超高产栽培法实行玉玉豆或者玉豆三年或二年轮作制,做到优势互补。我通过10多年的攻关研究,开发成功的玉米超高产栽培法以及配套使用的高科技生控产品,可以完全战胜,强台风不倒伏,战胜严重干旱和低温冷害,实现玉米连年稳产超高产,垧产可达3万斤。玉米种植除了要施用化肥外,其它耕作措施与大豆免施化肥免耕绿色高产栽培法基本相同,也是不翻地不重新破茬起垄,这样可以全面保护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大豆玉米双高产超高产。
通过多年的生产试验结果证明,采用大豆免施化肥免耕绿色高产栽培种植,在黑龙江2400℃以上积温区种植,一般亩产可达400-500斤,部分地区有亩产600斤以上的增产潜力。不但经济效益高,而且能全面保护黑龙江的耕地,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生产出非转基因优质大豆,对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粮食的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都是具有重要作用,这项栽培法也适宜全国大豆主产区采用。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的收看,欢迎大家提出问题进行交流,欢迎大家到黑龙江参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