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
来源: 掷出窗外网 发布时间:2014-03-07 阅读:3552 次
人民食物主权按:本文节选原文第五段和第六段,具体内容请具体到精彩推荐下载。
五、统计结果
5.1新闻发表年份分布
图 5-1新闻数量逐年分布
图5-1反映了《资料库》中的新闻发表年份分布,其趋势与常识不符——并不是递增的,我也倾向于认为食品安全的曝光新闻应该是越来越多,因此我认为本次调查的逐年数据不适合纵向比较。也就是说,不宜通过新闻数量推出每年的食品安全危机程度。
5.2新闻发表月份分布
图5-2新闻数量逐月分布
图5-2反映了《资料库》中的新闻发表月份分布,基本可视为平均分布。由此可知,虽然图5-1表明年与年之间的比较存在系统选择性偏差,但图5-2表明,年内的相互比较是可行的。即并非绝对值的比较,而是相对值的比较。
5.3新闻来源分布
图5-3 新闻来源分布(纸媒)
图5-3反映了《资料库》中的新闻来源分布。“其他”项是指比例在1%及以下的媒体,足见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媒体数之多。 排名前三的是新华网、京华时报和北京晚报。
图5-4反映了《资料库》中的新闻的网络来源分布。 排名前三的是新浪,新华网和搜狐。
5.4各地区新闻曝光数量及排名
图5-5 新闻曝光数量总计排名(2004-2011)
图5-5反映了2004-2011年间,各地区食品安全曝光新闻总量的排名。
5.5逐年形势图
如前所述,年与年之间的数量变化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这可能是资料系统选择性偏差导致的,然而一年之内,各地区新闻曝光的数量却是可以作为该年度该地区的食品安全危机程度。鉴于此,将每年各地区的新闻曝光数除以该年全国的总数,计算出其比率,如表5-1所示:
表5-1 各地区新闻曝光数量占该年全国总数的比例
由表5-2可得图5-6,每年各地区食品安全新闻曝光率:
图5-6各地区食品安全新闻曝光率(2004-2011)
统计表5-1中每年新闻曝光量占全国比例最大的三个地区可得表5-2:
表5-2 各年新闻曝光数量全国“前三强”
根据表5-2可知各地区2004-2011年间曝光数量在全国排名前三的上榜率,如图5-7所示:
图5-7 新闻曝光数量全国“前三强”上榜率
将表5-1的各地区新闻曝光数量占该年全国总数的比例为替代指标,可以反映出该年度各地区食品安全危机严重程度。利用MapInfo的专题地图功能可作出形势分布图,数据分段选择“Natural Break”方法,如图5-8所示:
图5-8 分段方法
下面是基于GIS的中国逐年食品安全形势图,其中蓝色代表安全,红色代表恶劣。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总计
做了一个动画^^
六、特点总结
在阅读了近千篇不断挑战道德底线又体现国人智慧的新闻后,我对中国食品安全忧心忡忡,且愈来愈忡忡。以我孔见,近10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6.1涉及面特别广
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动力。对于无良商人而言,要增加利润,会一方面以次充好,一方面扩大销量。以次充好就无可避免的添加或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原料; 扩大销量就会波及更多的消费人群,产生更多的受害者。食品生产者是有祖国的,但有毒食品是没有国界的,更何况我们是在一个国家内。因此即使你身处上海,出 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广州距你千里之外,也不要觉得与你毫不相关。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资本的自由流通加之市场经济,使得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被”串成一根绳上 的蚂蚱,身处这头的我们永远不该为身处那头的我们所受的苦难幸灾乐祸。“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现在才知道这句话其实是写实而非写意:
《广州两影院爆米花桶含荧光增白剂 食用致癌》(《新快报》2011.4.25)
《爆米花桶含荧光增白剂 麦凯乐华臣影城的不合格》(青岛大众网2011.4.27)
《上海查封10 万问题爆米花桶 长期食用将会致癌》(《广州日报》2011.5.6)
《爆米花桶被爆使用违禁材料 温州一企业涉嫌生产》(《钱江晚报》2011.5.12)
【注:本调查报告中所引用的所有新闻均附有超链接,可点击访问原文】
爆米花桶的问题给我的震撼很大,不仅在于它涉及的地域,更在于它针对的人群。90元一张的电影票并不是一个城市里所有的阶层都承担得起或愿意承担 的,能够选择以影院观影为休闲方式的,至少是工薪阶层或以上。而此前,我总是把有毒食品与廉价、低档联系在一起,觉得只要有了高收入,就能将有毒食品拒之 门外。这样的想法,很傻很天真,富人也得喝水吧:
即使你是白领、金领,日进斗金,可以以进口食品度日,但总不至于喝的水都是进口的吧,况且即使是进口的,就一定是安全的么?
连高收入阶层都会受到影响,何况弱势群体。小学生自制力差,且涉世不深,成为被有毒食品“重点关照”的对象:
当然,大学生也别高兴的太早,且看《广州私宰点病死猪肉专供大学等机关食堂》。 我比较不幸,本科、硕士时都曾在学校食堂食物中毒过,所幸及时就医未酿成大祸。而以我数年来在珞珈山水及日月光华上所见,这恐非个例。只是食物中毒的报警 需同时有5个病例,集齐5个,才能召唤出110,实现愿望。但找到其余4人比较困难,于是我只能自认为是体质较差,遂作罢。当然,也不是找到同时中毒的人 越多越好,因为有可能得到这样的解释:《蒙牛称榆林200多名学生不适症状是“癔症”发作》。说到“食物中毒”,顺带说一句,本次统计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条 是:《西安一餐厅一桌饭撂倒7记者 店长称老板有背景》,这得有多大背景才敢毒记者啊。
总而言之,有毒食品的涉及面特别广,一言以蔽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受黑心食品之害。
6.2手段特别狡猾
读罢近2000篇新闻后,不得不感叹,奸商们的创意和胆识远远的超过了我的道德底线和想象力。我自小读郑渊洁《童话大王》长大,因此虽惨受数十年应试教育之荼毒,但好奇心和想象力一直保留下来,但当我读到奸商们的所作所为时,用一句小学生作文的必杀句,那就是“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至于我 一度认为之所以我们国家缺少童话作家,是因为他们都去做实业了,而且大部分从事了食品制造业:
《记者揭秘蜂蜜造假伎俩 一根曲别针辨真伪》
《多地市场现牛肉膏 可将其它肉类加工成假牛肉》
《超市售货员称虾丸无虾蟹棒无蟹 多为仿生品(图)》
人造的鸡蛋,塑料造的银鱼,糖水变的蜂蜜,猪肉变的牛肉……有没有觉得自己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不是看到新闻报道,我真不会相信自己吃了近半年的牛肉 居然是猪肉。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吃假牛肉长大,有一天他吃到真牛肉时一定会觉得味道很奇怪,这将是多么讽刺的一幕。并不是所有的食品都能被偷天换日,于是奸 商们退而求其次,瞒天过海:
谁说我们的教育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你看这些奸商们的创意以及执行力,完全就是冲着诺贝尔化学奖去的。我由此得出了个未经证实但颇以为然的推 论:但凡碰到色、香、味俱全且便宜的食品,多半是有问题的,少吃为妙。当然也并不意味着价格高就能说明质量高,只是说物“美”价廉的食品风险更大,卖相好不一定是真的好。
各种造假中,最让我震惊还是这篇《摊主揭麻辣串内幕:部分商贩在汤里加止泻药》, 这种行为,我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了。小时候闯祸后被父母教训时,总希望能练就神功,刀枪不入,或者是俗称的“皮厚”,这样被打时就不疼了,因此挺羡慕那 些天生感觉不到疼痛的人(SCN9A基因突变者)。后来才想明白,疼痛是造物主的恩赐,用以警告我们远离更大的危险。因为有疼痛,所以碰到火焰时手会自动 后缩,如果感觉不到疼,就会傻乎乎的看着手不知不觉的变成了火把,一如《大话西游》的菩提老祖。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人体本身的生理反应是拉肚子,虽然难受,但可以此提醒我们尽早就医;但无良的麻辣烫店主居然能想到在底料里加止泻药,这样即使吃的不干净,即使有毒,只要毒量不是大到让人立 扑,我们就察觉不到。一次两次还好,长此以往呢。毒在体内聚集,终有一天,量变引起质变,那个时候,恐怕回天乏术了。
纵观黑心食品的生产思路,可谓中国人是聪明,只是有的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
6.3危害特别巨大
如果所有的造假食品都如同假蜂蜜一般:以糖水假冒蜂蜜,那也就罢了,顶多是多花了几个冤枉钱,吃下去对身体并无大碍。但问题在于,对于其它大多数食品而言,要想假冒得逼真,掺的添加物多半对人体有害,长期食用,恐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书上一直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以前,我老以为这是一种修辞,现在,我才知道这是写实。《史记》云“神農氏作蠟祭,以赭鞭鞭草木,嘗百草,始有醫 藥”,而江湖传闻“由于神农氏服太多种毒药,积毒太深,终于身亡”。每次读到此句,总是一阵心寒,觉得这似乎是预言什么的。作为神农氏的后人,我们继承着 其遍尝百草的精神,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且看:
情何以堪啊,这是在计划打造一支百毒不侵的生化部队以迎接2012么?无力吐槽。这些毒物名称家喻户晓,让人闻之丧胆,无良厂商也敢肆无忌惮的添加,那更不用说那些不为人知的了:
这样吃下去,肯定会出事。食用有毒食品而死的国人不能说是因为他们的抵抗力太弱,只能说他们的抵抗力不够强大。换个西方人来的话,保准是吃一个倒一个,吃两个倒一双:
误食致死的记录都有,那食物中毒的就不胜枚举了。除了食品本身的问题,餐具、包装也让人防不胜防:
《北京6家餐馆餐具卫生合格率为零 已立案查处》
此外,食品生产环节也挺不靠谱,这就意味着也许有一天,你可能会面临如下神奇的一幕:
长期食用有毒食物或使用有毒餐具,会引发慢性病或者导致癌症什么的,我不是专家就不危言耸听了,各位有心可以自行去查证。简言之,不会有好结果的。 而在我看来,其中最不可饶恕的当属奶粉掺三聚氰胺以及塑化剂,因为它们不止毒害当代人,更把黑手伸向了下一代。我们的下一代尚在襁褓之中,还年轻,来日方 长,他们应该健康地活着,看到我们中国崛起于世界的那一天。可惜了。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毒理学中有句名言:“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剂量决定毒物)。果壳网将这一常识用更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出来:“脱离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必过于悲观。
6.4查处特别困难
当下是食品安全的乱世之秋,治乱世当用重典,然而现实是一方面对违规企业的惩罚手段过于温柔;另一方面,造假的利益驱动特别大,在这种背景下要根治食品安全问题相当困难。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逐利是其基因,追求利益最大化本没错,但不能以违法或伤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然而这些食品制造商记住的往往是马克思的这么一句话:“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应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 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 危险。”
以假牛肉为例,“目前市场上猪腿肉的价格为12元/斤左右,牛肉价格为19元/斤左右”,“如用猪肉做原料,添加牛肉香膏煮100斤‘牛肉’的成本为1212元左右;而用100斤牛肉煮成熟肉的成本为1900元左右,二者成本悬殊近700元 ”,利润超过50%;而以假鸡蛋为例,“每只人造蛋的成本仅为0.1~0.15元。但目前市面上的每只真鸡蛋的零售价则约0.6元”,利润超过了 600%。鉴于此,如果读懂了马克思的话,就不要天真的去期望食品生产商流着“道德的血液”。
为何同样是逐利,欧美的食品生产企业却鲜有如此以身试法者呢,这当与他们有重典且用重典有关。可参考《一杯价值百万美元的咖啡》,该文回顾并分析了美国老太被麦当劳咖啡烫伤一案,当时陪审团判定麦当劳应偿付原告27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这是一个极具美国特色的判决。文中有这么一段介绍:“陪审团的判决涉及欧美国家民事案中常见的“惩罚性赔偿”(Punitive Damage)。这是一种赔偿数额大大超过受害人实际损失的赔偿,其目的是以铁腕严惩侵权和违法者,杀一儆百,以儆效尤!使那些恶意侵权、欺诈造假或负有 产品责任的公司企业不寒而栗,闻风丧胆,谈虎色变,永不敢犯。依照美国法律,只要被告存在“欺诈的”、“轻率的”、“恶意的”、“任意的”、“恶劣的”、 “后果严重的”侵权或责任行为,即可适用此项法规。”
而设立“惩罚性赔偿”的意义在于:“在这起咖啡烫伤案中,原告及其家人遭受的实际经济损失,满打满算只有两万美元左右。由此,在十六万美元的“补偿性赔偿”(Compensatory Damages)中,其中十四万美元可视为对原告的精神伤害补偿。如果司法裁决到此为止,像麦当劳这样的大公司,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十余万美元的民事赔 偿,只相当于全年销售收入的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可谓不痛不痒,无关宏旨,根本不值得捶胸顿足,哭爹喊娘,死去活来,痛不欲生。”
然而反观三聚氰胺事件,关于这事吧,我不好说太细,我最喜欢的艺人梁咏琪在其新浪微博(点这)上有过这么一句感叹:“……@梁咏琪(2010-3-31 13:02)”……
但即便在国内食品安全出事了厂家不会有多巨额的赔款,也仍有一些死不认帐强词夺理让人哭笑不得的,且看:
如果说出于商人本性,黑心食品不可避免,那有什么防范措施可以降低其危害或者将其杜绝之呢?专家很好心,他们总结出“七招辨别真假鸡蛋”,《猪肉变牛肉有“膏”招 支招教您识别真假牛肉》,《如何识别真假蜂蜜》,……,有关部门同样推出了《节前购买食品要“八看八注意”》等防骗教材教育消费者。起初我很感动,甚至决定拿个小本把这些“小诀窍”都记下来,下次上街买东西时,一一对照。
但事后越想越不对劲。他们的意思不就是“消费者自己要提高防范意识”么,现在每次听到专家或相关部门的这种论调,我总是气不打一处来,仿佛买了黑心 食品是消费者不够精明的原因,这样的责任转嫁我并不认同。我只是想买个东西吃,又不是打算考食品安全的研究生,记这七大招八大注意干嘛;再说了,不是还有 监管部门么。可是,且看以下新闻:
《4个大盖帽管不了1棵豆芽菜》(《人民日报》,2011.4.27)
其中颇引人注意的是《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如此犀利的标题倒似《南方周末》了,该文一针见血的点出食品安全问题屡出的原因所在:“多头监管往往是有利抢着管无利都不管。”果然还是党报敢讲真话啊。
编辑: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