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和吴忆桦爱吃啥? 谈食物主权
最近经常上台湾新闻版面的年轻男孩,包括侨居北美和南美的林书豪与吴易桦,林书豪曾在美国接受媒体访问,提到他的饮食习惯,他心直口快,既然从小成长在速食店林立的加州,偶尔也爱吃美式速食,但是他说:「球赛期间,为了健康,绝对忌口,只吃健康食物,包括大量蔬菜与蛋白质。」
林书豪还特别爱吃北非粗麦粉(又称古斯米,英文为couscous),这是一种源自北非乡下的食物,用粗麦粉加上少量水和油,不断揉搓成小颗粒,然后放入蒸锅中蒸二十分钟,吸收蔬菜的味道,然后再取出来,古斯米呈现蓬鬆充满香气,再加水搓揉成米状,重新蒸二十分钟,重複搓揉后,再蒸十分钟,最后搭配肉类或蔬菜。
这道饮食传入欧洲早已数世纪,是意大利人最爱吃的食物之一,在法国也进入最受欢迎的食物排行榜前三名。北非的教授却感叹:「这项食物技艺已经在北非乡下快失传了。」因此,北非倡议要将古斯米的製作技艺纳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
美国人真的吃得很好吗?不尽然,我有一位朋友在美国纽约的著名美食大学(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任教,她说「现在教学生很难,要他们端出一道家乡美食,居然有人端出了薯条和炸鸡。」问学生为什麽,学生耸耸肩说,「这确实是我们家乡最好吃的一道菜。」
又有一位随和的文化教授朋友罗靓在肯塔基大学教书,到台湾来亦证实这一点:「肯塔基除了速食和一家还可以的中国餐馆,没有什麽道地美食了。」离开美国,对真正懂食的人来说,反而是一种解放。也难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林书豪,最爱是北非传统美食。
最近,另外一名台侨男孩吴易桦带著腼腆帅气的笑容从巴西回到台湾,记者忙著报导他爱吃家乡味,包括逢甲夜市及吴郭鱼,却没告诉吴易桦,吴郭鱼其实是外来鱼种,改名为台湾鲷,但本性仍然是肉食外国鱼,喜吃浮游叶上的鱼卵和小鱼,把许多本国鱼种逼得岌岌可危。
中南美洲因为遥远,在台湾人看来充满奇幻色彩,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中南美产品就是「咖啡」,到处可见的描述不乏「当地得天独厚的土壤环境水质,造就世界一流的优质咖啡等形容」,仿佛喝下一杯咖啡,就喝下了丰富的人文气息。
我的学生中,有不少是咖啡产地的小农家庭出身,提到咖啡对当地人的意义,他们的形容是:「营养不良的孩子,因为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早上起来就喝一杯咖啡提神,有时加点糖进去充飢,连三四岁的小孩也早上起来喝,因为种咖啡的地方,大家都太穷了。」
他们证实了咖非正义纪录片揭露的讯息,由跨国集团垄断的食物系统与期货操作,使得生产者越来越穷,消费者吃得越来越糟,只有联手垄断的财团能够获利,这个道理,就跟大富翁游戏一样,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全凭命运宰割,人失去了对自己生命掌握的权利。
有些咖啡农合作社与跑单帮的咖啡商,为了改变跨国集团垄断的食物系统与期货操作,推动「公平贸易」,消费者不妨在喝杯咖啡时,随口关心一下,便可知道自己的咖啡,是否正在推动公平贸易,如果能够建议对方改变,众口铄金,说不定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正义。
在「中午吃什麽–经济学家的无星级餐饮指南」中的经济学家所写,有许多都是没有仔细观察的草率结论,书中只有一项我同意,在食物的产地,你可以吃到新鲜而便宜的食物。诺贝尔经济学奬得主成立的基金操盘也曾破产,对于经济学家的观察与论点,我们应该抱持著仔细检视的态度。
美国有许多学者现在也将眼光朝向中南美及其他社会制度改革,来找寻美国的食物安全问题的解决之道。最近就有一则美国饮食与营养人类学会的部落格报告,是美国奥瑞冈州人类学者,往返厄瓜多尔九年写的一篇文章,他提到2008年厄瓜多尔的宪法将食物主权入宪,并以宪法规定该国为非基改国家。
透过奥瑞冈州有志之士的努力,以及和厄瓜多尔持续交流,研拟改进食物文化与社会正义的措施,像是以食物银行发放食物给穷人进行一家一菜分享,协助建立有机农友和都市穷人之间的产销管道,使得都市穷人可以便宜价格向农夫直接团购后再分配给一同共购的其他都市居民。听起来跟主妇联盟发起的合作社共购的历史很像?没错,这几年美国的饮食学者也积极研究各国的食物合作社制度,希望能解决美国的问题。另一名学者在信件群组上评论这则讯息说:「在多年的无政府状态后,总算我们在美国也有食物主权可谈了。」
我曾问过纽约美食大学的教授她怎麽吃,到哪裡买食物?家附近有没有农夫市集?她回答我说:「你知道以后一定会吓一跳,我住在离纽约一小时的小镇,这个小镇种植许多有机食物供应纽约市裡的有钱人吃,而我们居民根本吃不到。我们吃的都是从智利等南美洲运来的蔬菜,也不是那麽好买。我们美国的在地食物系统出了很大的问题。」
号称粮食出口大国的美国,任由中间食物企业掌控食物系统,政治系统和媒体,以至于国民的营养健康都出了很大的危机,美洲的原住民的食源疾病比一般族群更多,许多较弱势的族群都有食源疾病,多半和经济因素有关。连美食大学的教授都吃不到营养健康的蔬菜,何况更弱势的族群?为此,厄瓜多尔的原住民开始进行社区旅游的规划,保存传统饮食资产和露天开放的市集以及农场。我最近读到的另一篇加拿大知名的UBC大学论文,提到加拿大农民鲜少使用基改豆,学界对美国基因改造黄豆也十分忧心。
走遍台湾,现在最热卖的商品是麵包机和豆浆机,因为食物安全议题发烧,消费者最后自救的措施就是自己在家做,自己找原料,这是一个开始,让我们将食物主权找回来。但政府应该有更积极的作为,毕竟将风险分散给个别煮夫煮妇承担,不是一种进步。我们也要为好的餐饮业者著想,如何从源头把关,让外食人口也能吃得安心营养。下週将在立法院重啓食管法,除了立法,希望能有更多民间力量自发支持改变。像是我所认识的赛德克族人经营的绿生农场,已经联合将近三十个原住民农场成功种植无毒蔬菜,打算募集中台湾一百五十个家庭进行宅配,赛德克族自立发展无毒农业及社区观光,这种做法能够创造在地农友和消费者双赢,值得鼓励与支持,也能达到社会公平正义。愿新的一年,食安改革,立马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