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除了加强监管,还应做些什么?
来源: 邢东田博客 发布时间:2015-08-27 阅读:1385 次
近年来,食品安全虽经大力整治,成效却不很明显,形势反而越发严峻。从三聚氰胺和瘦肉精事件,以及社会上“养猪的不吃猪”、“养奶牛的不喝奶”现象来看,已经发展为行业欺诈,集体犯罪。这种情况下,仅加大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必须调整思路,探寻更深层次原因,在治本方面下功夫。
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1.食品化学化导向有误。
一段时间以来,对于食品安全事件,重点打击生产者“违法”,而“法”本身的误导问题,却未受到重视。以《食品安全法》为例。该法将“食品添加剂”定义为:“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而当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多数是化学合成物,因此,即使是用于“防腐保鲜”,也必须受到极其严格的限制,尽量做到“能不用即不用,能少用就少用”。用化学合成品制造“色香味”,不过是欺骗消费者感官以增加卖点,不可能改善食品品质,而且还存在着安全隐患。但《食品安全法》却把“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放在“防腐保鲜”前面,至少在客观上表明前者更重要,从而起到了倡导和鼓励添加的作用。
在这类错误导向下,“能不用即不用”自然会转换为“能添加尽量添加”、“千方百计添加”,自然会推动食品化学化。目前,养殖、种植、食品加工各个领域包括相关科研,都将化学品作为提高产量与“改善品质”的灵丹妙药,“民以食为天”成了“民以化学品为天”。这种形势下,生产者的滥加滥用就很难管住。
2.对食品化学危害认识不足,研究不够。
一些食品专家与企业,一味强调只要合法就是“无害”。但他们忽略了一个简单事实:与传统食物相比,人类大量食用化学品才百年左右,其中许多都是近年新发明,且都是单个品种做实验与检测,使用时间也不长。化学品长期食用,会在人体内累积;而我们每人每天吃进数十种甚至上百种,会在体内相互产生协同、拮抗等毒副作用,其过程异常复杂,以目前科技水平,非但无法先行实验,即便事后也很难检测。百年来实践表明,所谓“无害”,往往是当时还没有发现。从科研实验特别是流行病调查来看,非天然的化学食品不适合人体消化系统,长期食用会导致多种疾病包括癌症。
也有专家承认化学食品有害,却又认为不搞化学化就养活不了十三亿人,还会大大提高食品的生产成本。而主张生态之路的专家则认为,农业食品化学化高耗能、高污染、高风险、高危害,已经没有发展余地,根本不具可持续性;其成本低是利用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将经济和健康的成本转嫁给了全社会。而生态循环农业,只要管理得当,产量并不低,有些品种产量还超过了化学农业;成本增加主要体现在人工费用上,但环境友好,还可以增加就业岗位。
遗憾的是,我们目前在认识上还有不少误区。
3.不良生活方式,危害巨大。
消费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对滥加滥用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调研发现,相当一段时间以来直至今天,国内一些营养专家迷信美式生活方式,不是以消费者身心健康,而是以美国人均肉蛋奶为追求目标。这一导向造成动物源性食品需求激增。现行“高效率”集约化养殖,都是以滥加滥用化学添加剂为常规手段。相关食品加工更是滥加滥用。
我国人均耕地有限、淡水很少,能源短缺,却将大量粮食、淡水和能源甚至进口粮食用于动物养殖,结果是大量排泄物严重污染环境,生产过剩造成巨大浪费(据推测全国每年的浪费食物可养活2.5亿至3亿人,浪费造成的餐余厨房垃圾已经没地方放了),过度食用诱发大量慢性疾病。中国人自古以来“五谷为养”,素食为主,身心健康,但目前吃出来的疾病比比皆是,一些大城市“富贵病”比例已迅速赶上并超过美国。
有人认为这是在创造GDP,仅食品添加剂每年就几百亿产值。但这不是我们需要的GDP。因为它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健康、败坏风气、引发民怨,有百害而无一利。
4.科技不端,未受惩处。
目前食品安全抓源头,主要关注生产,但更为源头的科技不端和犯罪却无人问津。从一些重大安全事件看,相关科技人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瘦肉精就是典型案例。上世纪80年代末,相关专家明知该药用于养殖有严重毒副作用,在国外已开始禁止,他们实验时也发现问题,甚至猪都吃的爬不起来了,但仍作为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出问题后,这些专家竟把责任全推到政府头上。说当时国家提倡培育瘦肉型猪,他们不宜和政府唱反调,因此不能讲副作用。
只追究使用者的责任,而故意提供犯罪手段的科技人员,不仅未受任何惩处,还升职、获奖、发财。这种处理方式,起到极其恶劣的示范作用,食品科研方向越走越歪,埋下了重大隐患。
还有一些代表政府出面的专家,专门为食品安全事件做“无罪”辩护,甚至认为三鹿奶粉事件“死掉了三到四个小孩”“不是什么大事”;苏丹红鸭蛋“至少每天要吃一千个”才会“产生癌症”。这些辩解,违背科学常识和生活常识,语言逻辑混乱,道德立场丧失,引起消费者强烈反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5.因官设事,推诿扯皮。
食品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要求必须统一监管。但我们却是“因官设事”,由农业、卫生、质监、工商等多部门“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给监管留下死角和空隙,也给推卸责任提供了方便。其结果必然是“七八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十几个大盖帽管不住一篮菜”。
另外,负责食品安全的相关部门如农业部、卫生部都是大部,工商局、质监局等级别都平于甚至低于前两个部,也给执法造成难度。去年成立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只是协调机构。一年多实践证明,该委员会协而难调,效果并不明显。
6.监管者被监管者利益关联。
食品安全人命关天,犹如火险,监管要以预防为主,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旦出事,要迅速处理,以防扩大。令人遗憾的是,某些长期违法、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案件,往往是消费者举报、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才去调查;有时甚至先作无罪辩解,在社会舆论与上级压力下才查处。
原因就在于,当前食品安全体制基本上是各部门自己拟法、自己立规、自己监管,甚至自己生产销售。既是食品、药品、农产品标准的制定者,又是市场准入的审批者,同时还是监管者,集“比赛规则制定者”、“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在体制和利益上,各部门与生产企业有千丝万缕的利害关系,把自己负责的领域视为“领地”与“禁脔”,出了问题首先要保护“自己人”,谁会为消费者着想?如何破解这种“猫鼠”同盟关系,很值得我们研究。
7.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证。
一些业内人士对媒体曝光意见很大,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恶意炒作出来的,是“妖魔化”。其实他们比谁都清楚,目前存在的问题要比暴露出来的严重得多。
消费者从理论上说是“上帝”,在现实中却处处被愚弄。知情权得不到保证,受到损害时往往孤立无援,很需要媒体的支持。由于记者不专业和采访难度太大,加之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干扰等,媒体远远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如果对食品安全问题能早曝光一些,多曝光一些,事态就不会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从国外成功的经验看,媒体的有效监督与曝光,让消费者知情,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
8.食品生产恶性竞争,后患无穷。
食品不宜保存和运输等特点,以及在国家安全民众健康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产供销须有较强的计划性。产量不足与过剩,都会带来严重后果。但现行政策,却将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水果业与食品加工业完全推向市场,迫使其恶性竞争。
农业与农村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基础和生命线,食品业(包括农业)是我们的公共厨房,是全社会生存的基础,一定要给生产者尤其是中小生产者,留有起码的生存空间与发展余地。如果他们连简单再生产都无法维持,或弃农进城给城市造成巨大压力,或为降低生产成本铤而走险,形成“城里人给乡下人造假,农村人给城里人下毒” 恶性循环,受害的将是全社会。因此,道德谴责与严厉惩处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变目前分配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状况。
走生态文明之路
1.食品生产要走生态文明之路。食品化学化没有前途,比如争论食品添加剂哪个该加,哪个不该加,加多加少,虽也有一定道理,但这是个小道理、软道理。而发展模式才是大道理,才是硬道理。食品安全应以生态绿色为发展模式。应在这一原则下讨论添加问题。但我们目前是以食品化学化为前提,南辕北辙,只能是越添越乱,绝对没有前途。只有用生态文明改造工业文明,坚决走生态绿色之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但鉴于生态方式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建议组织坚持生态农业与天然食品发展方向的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重新探讨农业食品工业发展道路,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可行性报告,作为政策依据。
2.食品安全牵涉方方面面,不能仅依靠某些部门及相关技术专家,不宜只听一方面的汇报。应广开言路,组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作者,以及消费者代表等,共同研究探讨。
3.国家要组织力量指导消费者提高健康意识和识别水平,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不能任由商家与利益相关专家误导。提倡节约,建立浪费惩处制度。为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必要成立食品安全消费者监督团,在独立的专业人士指导下参加日常监管工作,加强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沟通,学习相关知识,了解生产过程,以健康消费引导生产向生态方向发展。
4.建立统一监管机制,设立行政级别高于相关部委的食品监管实权机构,重新组建专家委员会。监管应以预防为主,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与举报制度。彻底切断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利益关联。
5.调整农业食品业科研发展方向,向生态有机转变。加强对食品(包括农畜产品)科研的监管,建立严格的科研立项与成果转化审批机制。审批过程要公开透明,要允许发表不同意见,要有消费者代表参与监督,并且要有公示。
6.食品安全监管重心前移。 由终端商品的检测向生产过程的监管转移,如农产品由重点检测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转向控制农业生产者使用的农药品种,大力推广天然农药,减少化学物质的环境释放,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
7.相关的审批委员会,必须要由主张严格控制滥用的食品安全专家组成,必须有广泛的代表性,且成员不得与生产者有任何利益关系。以“能不用即不用”为原则,全面审查清理现有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农药等。
8.农业与食品工业,关乎国民生命健康和国家安全,其重要性超过教育、医疗,尤其那些基础性的食品,不能完全推向市场。要加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包括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和城镇分布格局,减少流通环节和距离。彻底改变目前分配格局,农产品食品要根据行业平均成本加社会平均利润定价,不得恶性竞争。
9.特别是要给农民宽松的生存环境(补贴、降低农资成本和流通环节成本、实际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等等),使农民能够从容生产,能够满足子女上学、看病等等基本要求。鼓励有一定知识和生产技能以及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强的农村劳力回归农业生产。持续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培养农民种植生产技能等。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