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来到,食安资讯精选|食识月报

来源: 人民食物主权     发布时间:2017-02-28     阅读:2544 次

食识要点

  • 《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开始征求意见

  • 盐改两个月,媒体都在说啥?

  • 首批澳洲活牛漂洋过海抵达中国

  • 玉米粘虫瘟疫严重威胁着南部非洲粮食安全

  • 粮农组织警示全球中长期粮食安全风险

《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开始征求意见

215日,食药监总局发布了《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明确认定了食品宣传欺诈,产品欺诈,食品标签、说明书欺诈,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申请欺诈,食品安全信息欺诈等违规违法行为。

 

《办法》还指出单位和个人编造、散布、传播虚假食品安全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食品宣传使用纯绿色”“无污染等夸大宣传用语等食品宣传欺诈,以转基因食品冒充非转基因食品等情形的,均属于食品宣传欺诈。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工人日报》认为,当前国人已经从追求吃得饱转向追求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而其前提是吃得明白、吃得放心。近年来,一些人抱着吃不死人不偿命的侥幸,想方设法在食品宣传上搞噱头,在隐蔽环节玩猫腻,骗你没商量,食品欺诈行为愈演愈烈。因此,《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有望为国人舌尖上的安全又增加一份保障。(新华网,健康报,工人日报,新闻晨报)

食识短评:

      加强对于食品安全欺诈行为监管势在必行,不过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当今社会食品安全欺诈事件为何层出不穷,以及人们为何对于食品安全总是忧心忡忡呢?

盐改两个月,媒体都在说啥?

201711日开始,《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实施。我国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

央广网:多省查扣外地盐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新政策运行一个多月来,河南、安徽、江苏、陕西、山西、贵州、浙江等多个省份,查扣外省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运来的食盐。

评论说分区垄断、利益相关等方面是盐改将要面临的最大问题。提醒我们看到盐业经营长期垄断的弊端,鼓吹盐改对于食盐链条上的生产、流通甚至普通老百姓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西安日报:盐改落地 品种丰富选择更多

据《西安日报》,陕西省鼓励盐业企业加强盐产品研发,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差异化需求。

盐务部门负责人说,希望能通过盐改优化盐产品结构,推广低钠盐、海藻加碘盐等健康盐品。(央广网、西安日报)

食识短评:

      相信市场来保障我们消费者的食物安全?我们只能说见鬼了……食盐的花式再多,不过是企业竞争谋利的花式罢了。健康盐,难道不是人人都该享有的权利吗?

首批澳洲活牛漂洋过海抵达中国

据荣成网报导,中国首批经海运进口的1195头澳大利亚屠宰用肉牛于220日抵达山东石岛新港。

这千余头肉牛由山东某集团进口,在澳洲检疫,经过16个日夜跨越5000余海里到达中国。而此前重庆、河南两地进口的肉牛是乘坐飞机入境;据说海运使每头肉牛节省9000元成本。

肉牛将在14天后全部屠宰完毕,运往北京、上海,走国内高端市场。

201411月,中澳两国达成了中国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100万头屠宰用肉牛的协议。20156月,随着中澳自贸协定的签订,中澳两国就屠宰用肉牛检疫达成动物卫生协定,澳大利亚成为首个向中国出口屠宰用肉牛的国家。 今年年初,澳洲活牛进口关税从10%降至4%

224日,美国驻华大使候选人扬言要向中国推销美牛和转基因玉米,因为疯牛病已经过去很久了。(中国新闻网、威海网、The West Australian、澎湃新闻)

食识短评:

      千头澳牛漂洋过海,为的是满足有钱人的口腹之欲,枉论自由贸易协定之下自由传播的病毒。大费周章进口,不比保护好咱们的草场发展生态牛牛!

玉米粘虫瘟疫严重威胁着南部非洲粮食安全

近期,在非洲十六国紧急会议会议上,有专家警告说,玉米粘虫正在大肆侵袭非洲南部,并可能蔓延到非洲大陆的其他地方。目前,南非、津巴布韦、马拉维和赞比亚是这次秋季粘虫入侵区域中的主要几个以玉米为主粮的国家。

联合国粮农组织负责该区域的协调员大卫·菲利认为,秋季粘虫对于南部非洲农业而言,是一个新威胁。秋季粘虫导致的灾害自1957年起出现,但此前主要多见于美洲大陆。这种害虫对作物具有破坏性,并且迄今为止仍无法根除。他表示这次虫灾将导致当地粮食安全状况持续恶化,尤其对于那些以玉米为主要作物的国家。 

本月初,南非农业部对粘虫对于当地农业造成的长期影响表达了担忧,它有可能发展为一种迁徙性有害生物,类似于非洲粘虫,大量地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病造成极大的损害。当前,在南非收到秋季粘虫影响的作物还包括高粱、大豆、花生和土豆。

津巴布韦曾经是玉米的出口国,但现在长期处在应对粮食短缺的困境。据世界粮食署估计,当地超过400万人,即该国的三分之一的人口,急需援助。该国农业部常务秘书Ringson Chitsiko表示,政府已经开始向农民分发农药并提供信息。(英国卫报)

食识短评:

      无独有偶,近日农业部也发布预警,由于去年南方降雨较常年偏多,去冬今春全国大部分麦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因此今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可能偏重发生。有专家认为我国农业生产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是造成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并且极端天气、环境污染、以及田间管理不当等因素也会造成粮食减产损失。事实上,改开之后农业生产才从集体重新回归一家一户的经营。同时,当前各类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极端恶劣气候的出现,往往源于人类对大自然无止境的索取。因此,我们不禁发问,虫灾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呢?

粮农组织警示全球中长期粮食安全风险

联合国粮农组织22日发布报告指出,国际社会必须不断努力解决自然资源减少、不平等加剧、气候变化危害等重大挑战,否则全球粮食安全将面临巨大风险。

粮农组织在这份名为《粮食和农业的未来:趋势与挑战》的报告中指出,虽然成员国过去30年来在减少全球饥饿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和举世瞩目的进展,但许多地区粮食增产和经济增长以破坏自然环境为沉重代价。曾经覆盖地球的森林近一半已不复存在,地下水源正在迅速枯竭,生物多样性已被严重侵蚀。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说: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将超出地球的承受能力。

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人口或将增至近百亿。在经济平缓增长的情况下,这一人口趋势将导致全球农产品需求增长50%。与此同时,随着全球饮食结构的变化,更多的人将减少食用谷物,增加肉类、水果、蔬菜和加工食品的消费,这将进一步加剧多重压力,包括森林砍伐、土地退化和温室气体排放。

若不推动世界农业和粮食系统的投入和改造,到2030年,即可持续发展议程所确定的消除长期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状况的时间,仍将有许多人会挨饿。若不进一步努力促进扶贫发展,减少不平等和保护弱势人口,到2030年,将仍有超过6亿人吃不饱饭。事实上,目前的进展速度甚至不足以在2050年消除饥饿。

报告认为,为应对多重挑战,农业系统、农村经济和自然资源管理都要进行重大转型变革,核心问题是如何减少投入,增加产出,同时保护和改善小农户的生存状态,确保弱势群体获得粮食。(新华社)

食识短评:

      若想真正消除饥饿、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合作经济大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