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再现大面积“镉麦”,14款德国啤酒检出农药残留|食识月报
来源: 人民食物主权 发布时间:2017-06-29 阅读:2450 次
六月食识看点:
- 中国肥胖儿童数量居全球首位
- 河南再现大面积“镉麦”
- 14款德国啤酒检出草甘膦残留
- 谣言再袭,这次中招的是杨梅
- 新《农药管理条例》6月1日起实施
中国肥胖儿童数量居全球首位
香港《南华早报》称,一项新的国际研究成果显示,全球10%的人口遭遇肥胖问题的困扰。无论是在富有国家还是贫穷国家,肥胖问题愈发严重,而且儿童的肥胖率增速超过成年人。研究发现,在1980年至2015年间,中国、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儿童和年轻人肥胖的数量增长了三倍。
这项由华盛顿大学团队领衔的研究对195个国家的肥胖问题进行了分析,他们预计全球有超过1.07亿儿童和6.03亿成年人肥胖。其中2015年美国的肥胖人口最多,达7900万人。其次为中国,有5700万成年人肥胖。但中国更需在控制肥胖问题上付出努力,因为中国肥胖儿童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达到1500万。印度肥胖儿童为1400万,排在第二。(南华早报)
食识点评:随着中国从数十年的贫困中逃脱,肥胖一度与收入的增加有关。但正如西方国家的情况,肥胖慢慢不再是富贵病,低收入城市居民更容易出现肥胖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越来越多有健康意识的城市中产阶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投入到健身房健身之中,而工薪阶层城市居民则表示他们几乎没有多少时间锻炼。肥胖,原来也是个阶级问题!
河南再现大面积镉麦工业污染侵蚀农田
近日,民间环保组织“好空气保卫侠”随机在河南新乡市牧野区、凤泉区已经收割、尚未收割的不同地块取了12个小麦样品。检测结果显示,12个随机的小麦样品全部镉超标,超标从1.7倍至18倍不等。
“好空气保卫侠”连续三年跟踪河南新乡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他们发现,三年间镉污染的麦地面积在不断扩大。早在2015年,就有志愿者爆出有麦地镉超标17倍的情况。去年,该环保组织请求当地环保部门跟进,并建议进行土壤污染全面普查。随后新乡市政府作出了基本的应对措施,收购环保组织反应的污染地块的麦子,并承诺对污染的农地进行苗木种植的流转。
河南是生产小麦的大省,其粮食的重金属污染严重程度仅次于湖南省,位居全国第二。新乡市是豫北小化工企业的聚集地,尤其镍镉电池加工业密集,土壤污染问题突出。 (“霾出没”微信公众号)
食识点评:除了紧急叫停镉麦流入市场、治理土壤污染,我们还要追问,为什么农田会重金属严重超标?为什么高污染工厂为建在农田里?乡镇必然要承受产业升级背景之下粗放发展的代价吗?乡村可以有绿色农业、健康工业的发展想象吗?
喝啤酒还是灌农药:14款德国啤酒检出农药残留
近期央视曝光了14款来自德国的啤酒内含有致癌物质,这其中教士、贝克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啤酒品牌。比如德国贝克啤酒(BECK'S)是德国百年老牌啤酒,拥有四百年历史,其优良的酿造技术,使品牌传播至今,贝克啤酒风行全球140多个国家,高居德国啤酒出口量第一位。
被曝光的上述14种德国啤酒中,检出含有草甘膦农药残留物,按照德国标准残留物超标近300倍。公开资料显示,草甘膦是世界上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其年销售值一直居农药之首,但其危害性是可能会引发癌症。世界卫生组织于2015年公布研究报告,认定孟山都的农药草甘膦,商品名“农达”可能致癌。从2001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对美国、加拿大和瑞典进行了相关调查,有足够证据显示,草甘膦农药可能会引发淋巴腺癌和肺癌。草甘膦即便含量很低,也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然而,被曝光的14款啤酒中,其中草甘膦最高可达29.74微克,相关专家称这一数字相当危险。(界面新闻)
食识点评:啤酒本来是在炎炎夏日给人们带来舒爽、清凉感觉的饮品,不过,想获得这样的清凉感觉却可能需要承担摄入草甘膦导致的致癌风险。草甘膦的致癌性早已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定,然而,让人气愤的是,一些啤酒厂商只考虑自身利益,而枉顾消费者健康!
谣言再袭,这次中招的是杨梅
近日,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条传言:“人民医院,昨天凌晨两点二十三分,三名男女感染‘sk5’病毒死亡,最大的32岁,最小的5岁,目前参与抢救的医生已经被隔离,中央一台电视新闻已经播出。暂时别吃杨梅、李子,尤其是紫金杨梅,目前省内已经有3167人感染……”
看到消息后,不少网友都有些“慌”,并将消息进行了转发。经询问发现实际上转发者对这个“sk5病毒”并不了解,有的甚至是头一次听说,之所以转发是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消息上说的那么具体,连央视都播发了,应该是真的吧!”一位朋友表示。
类似的消息冠以石家庄、东莞、郴州等各省市“人民医院”名义传播,而经调查,各医院工作人员均表示未接治因吃杨梅或李子引发感染或中毒的患者,也没听说过什么“sk5”病毒,该传言纯属毫无依据的谣言。
近年来,类似的食安谣言频频“爆发”,除了杨梅,大盘鸡、羊肉、酸菜鱼等食材也都“躺枪”过,病毒的类型除了“sk5”外,还有“sk2”、“sk4”、“sk6”等,堪称五花八门。尤其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消息的内容除了病毒名称都是“换汤不换药”,甚至就连感染的人数“3167”都一模一样。(石家庄日报)
食识点评:谣言得以大行其道,互联网的病毒式传播效应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焦虑不安,但凡瞄见某食品含毒的消息,等不及经过理性思考,赶紧转发了再说,才给了谣言散布的可趁之机。比起监禁层出不穷的造谣者,或许根本的解决之道是联合政府、市场和民间力量,营造透明可信的食品环境,让谣言无处立足。
新《农药管理条例》6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今年初国务院通过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新《条例》于6月1日起施行。新《条例》是自2001年来首次修订。
与2001年版本相比,新《条例》在监管管理及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成员、登记试验单位、农药主管部门、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使用者等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更加明确,加大了监管力度。“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经营的农药的安全性、有效性负责,自觉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为配合发展绿色农业的要求,新《条例》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以实现减药的目标。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药使用指导、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制度,并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要求,组织推广农药科学使用技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林业、粮食、卫生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林业、储粮、卫生用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技术指导,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药使用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技术指导”。鼓励扶持建立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鼓励科研单位、学校、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组织和专业人员提供用药技术服务。以规避农药使用事故、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中央政府官网)
食识点评:新《条例》明晰了农药批准登记、生产、经营以及监管管理各方的职责、义务与法律责任,强化了实际管理当中的可操作性,有助于加强农药监管。新《条例》也特别提出减药、规范用药的目标,配合了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但是,抛弃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否定农业服务的公共性质,单靠法律监管,指导和服务交由经营者自理或者第三方服务机构,占农业从业者绝大多数的散户能否应付?又能否真正扭转滥用农药的现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