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揭露快餐行业的真相,他吃了一个月的麦当劳,还卖起了炸鸡

来源: 人民食物主权     发布时间:2017-09-27     阅读:3201 次
食物主权按:

近年来,随着揭露食品行业内幕的记录片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以2008年《食品公司》(Food, Inc.)为代表),这类纪录片成为消费者了解这条神秘产业链的一个窗口。导演摩根·史柏路克(Morgan Spurlock)用他独有的方式,闯入垃圾食品行业,并用摄像机证明了以下几点:

1.  麦当劳的食物会把你的身体变成“垃圾”;
2.  吃什么并不完全是你的自主选择,麦当劳等餐饮巨头无孔不入的营销控制着你;
3.  快餐行业的“洗绿”极具欺骗性;
4.  饲养肉鸡的农户长期生活在来自“鸡企”的压迫之下。
 
食物影响着每一个人,但我们中的大多数对入口的食物并没有控制权。纪录片能做的是为我们提供信息量,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当知道真相的人越来越多,知识就会产生力量,量变则会积累成质变,变革的行动就会发生,民众将讨回属于自己的食物主权。


2002年,两位美国少女控告麦当劳,诉其长期提供明知道对人体有害的食物,让自己变得肥胖,提出赔偿要求。而麦当劳的负责人表示:无法证明她们的肥胖是因为吃麦当劳食物导致的,因为她们还吃了其他的食物。
 
没错,两位原告确实无法证明,但这无可辩驳的逻辑却激起了纪录片导演摩根·史柏路克(Morgan Spurlock)的兴趣,决心做一回小白鼠,尝试在一个月内只吃麦当劳,并用摄像机记录下全程。
 
这个过程,诞生了获得2005年第77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提名的《大号的我》


在实验的30天里,摩根为自己设置了必须遵守的三个规则:

1.  必须每一顿都吃麦当劳,没有选择余地;
2.  不能吃麦当劳以外的任何食物,包括水;
3.  只要被问起“是否要买超大餐(Supersize)”,就必须买。


或许你可以猜想到实验结果,自我摧残式的“麦当劳之月”过后,摩根的身体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体重增长24.5磅,等于11.2公斤;
出现了脂肪肝;
胆固醇飙升了65点;
身体脂肪比例从11%增加到18%——摩根提醒大家注意,这仍然低于美国人的平均水平;
心理上常感到抑郁消沉、疲惫不堪、情绪起伏不定;
性生活基本停滞;
几乎对那些食物成瘾,不吃的时候严重头痛;
冠心病发作的几率增加了一倍;
心率衰竭的几率也增加了一倍……

实验前后对比,这真的是同一个人?

摩根用自己的肉身证明,两位美国少女的控诉是正当的,麦当劳的食物的确会把人变成“垃圾”,但是这仍然回到了那第二个问题:并没有人逼着你吃,你的生活方式是自己选择的,后果也该由自己来承担。
 
但,这是真的吗?
 
摩根接下来用摄像机探讨“麦当劳设下的消费陷阱”,愈发揭露美式消费主义的丑陋本质。


首先,麦当劳使用的都是“让人上瘾的组合”,一块大牛排,涂一层乳酪,搭配含糖的汽水,还有大量额外的咖啡因。
 
其次,麦当劳的食物分量越来越大,训练有素的店员会贴心地提醒你,“多付5美分就能买到大一号”,而超大号薯条的卡路里是标准大小的3倍。
 
另外,麦当劳利用你能想象到的所有渠道确保自己的曝光度,美国儿童未必认识本届总统,但一定认识麦当劳叔叔。
 
你瞧,拒绝麦当劳,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自主选择”。
 
不论如何,摩根还是用健康换来了一些成果:


尽管麦当劳否认这一决策与本片有关,但也可以算作是纪录片的其中一个胜利。
 
然而,垃圾食品帝国的扩张脚步并没有因为《大号的我》的热烈反响而有所放缓,在最近席卷全球的“健康”浪潮中,快餐行业非但没有被打垮,反倒在其中捞了一杯羹。我们的“作死青年”摩根自然也没有闲着,事隔13年,摩根自己投资当老板开了一家炸鸡店,深入快餐产业链,推出了《大号的我》续集:我的鸡!(Holy Chicken!)


与前一部从消费者角度讲故事不同,这次摩根从产业链条的视角切入,尤其针对近年来快餐产业的大规模“洗绿”行动,一夜之间各式各样的沙拉出现在菜单中,“生态”、“新鲜”、“健康”成为了新的广告热词,难道这些贩卖垃圾食品的巨头瞬间良心发现,开始关心大众健康了?
 
在摩根的镜头下,有些仅仅是换汤不换药,如把油炸食品重新包装为“酥脆”;而另一些则带有强烈的欺骗性,如所谓“散养”、“有机”鸡,不过是给肉鸡提供半平米不到的活动空间,毕竟,真正有机的成本太高,而被激素催熟的肉鸡根本无法迈开支撑起体重的细爪子,外出运动也面临着心脏病死亡的风险。

KFC在杭州开张首家K pro轻食餐厅,主打绿色和“新鲜感”产品,但这些诱人的标签背后,我们又能相信多少呢?
 
影片点出了残酷的事实:“环保健康”之于快餐企业,如同所有时代热点一样,只是又一个可以用来吸引消费者买单的工具而已,最终的目标无非是让你多吃,多买。
 
《我的鸡!》更重点的部分,放在了讨论肉鸡产业对养鸡农户的不公平待遇。
 
美国99%的养鸡场都为大型“鸡企”(Big Chicken)(如Tyson, Purdue, Pilgrim’s, Koch Foods等)所有,因此当摩根试图寻找一家独立养鸡场开启他的鸡肉供应链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而当“鸡企”得知这一消息,甚至写了一封业内公开信,要求农场主不与他进行往来。


最终,摩根找到了农场主乔纳森(Jonathan Buttram),后者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将鸡企的行径公诸于世。乔纳森接受Business Insider采访时如是说:“不仅我们吃的鸡受到不公平待遇,养殖他们的人也绝对受到了不公平待遇。”
 
鸡企控制下的农户被置于一种相互制约的“联赛制度”之下,农户的收益与肉鸡的产量和体型挂钩,如果某个养殖场产出的鸡比其他的更大更肥,就会拿到更多的收入。而相应的,如果农户对养殖的鸡或养殖设备有任何抱怨,下个月拿到的鸡苗质量会更糟糕,收入也会相应更低。
 
这一“联赛制度”导致很多农户身负上百万欠债,2015年多名农户联合将Tyson告上法庭,但尽管诉讼缠身,Tyson的股价和收益率依旧节节攀升。


影片的末尾,“我的鸡”(Holy Chicken!)快餐店开张了,这家前身是美国知名连锁快餐品牌温蒂餐厅(Wendy’s)的店铺,现在是一家全透明鸡肉三明治连锁店,鸡企所有的伎俩都在店内一目了然。尽管影片尚未公开上映,这家快餐店已经受到热捧,开业第四天,摩根就收到一家公司想要购买特许经营权的邀请。

左:《大号的我》,右:《大号的我2:我的鸡!》

从垃圾快餐消费者到快餐行业搅局者,导演摩根的高代价实验向公众揭开了食品消费行业的冰山一角。就像摩根在接受VICE记者采访时所说:“(食品行业、政府)没有人会考虑到你的最佳利益…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消费者拥有知识,创建一个用知识作武装的消费者群体。”
 
《大号的我》(2004)可点击本局打开在线视频链接观看,《大号的我2:我的鸡!》已在2017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首映,据悉将于YouTube付费订阅频道YouTube Red独家播出。

文章来源:部分摘取自Aha视频公众号2017.7.17文:《为了证明麦当劳是垃圾食品,真的有人不要命连吃一个月》1,另参考并编译了Morgan Spurlock on making a ‘Super Size Me’ sequel and why he’s taking on ‘Big Chicken’ by Jason Guerrasio, Business Insider2, 以及In ‘Super Size Me 2’ Morgan Spurlock Goes After the Chicken Industry by Noel Ransome, VIC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