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走向了形式主义
来源: 人民食物主权 发布时间:2019-04-02 阅读:2070 次
3月30日8时30分,“地球一小时( Earth Hour )”如约而至,世界各地的繁华地标灯光齐熄,秒变“暗淡”。
这项以环保名义开展的活动,已经来到了第13个年头,从发起开始,就一直争议不断,人们争论的焦点在于:熄灯一小时真的能节能减排吗,是否会对电网安全供电造成影响?
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澳大利亚分会与李奥贝纳广告公司合作,希望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搞出点大动静。2007年,悉尼举办了地球历史上第一次“地球一小时”活动,并在随后的几年间传遍世界。
这项全球性的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主题为“与自然共生(connect to earth)”,关注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为2020年由中国主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提前预热。
活动前夕,很多明星在微博号召大家积极参与,一起关注生物多样性。
提倡低碳的环保活动,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响应,但是,质疑的声音也不少。
人们担心,各地集体熄灯一小时,这样大规模的行动会不会因为用电量的巨大波动,而对国家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不良影响呢?
对此,“国家电网报”微信公众号在3月30日发文介绍道,“地球一小时”活动期间电网整体负荷并无明显变化,在电力系统正常承载范围内。
因为,城市电网负荷的构成包括动力负荷、工业负荷、居民生活负荷、照明负荷、空调负荷等诸多要素。“地球一小时”活动期间仅仅关闭了部分照明负荷,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很低,对电网整体安全运营没有明显影响。
而且,与工业负荷每天八九点工厂开工这一升、傍晚停工这一降对电网造成的冲击相比,“地球一小时”带来的影响并不大。
“国家电网报”的文章指出,事实上,就单个家庭而言,关灯一小时节约的电能非常有限,仅占一年的1/8760。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个活动减少的耗电量更是微乎其微。活动期间,关灯的人只能节约自家用电,发电厂的机器还是正常运转。即使全国都同时关灯,发电厂的机器也不能停,电能正常输出,发出的电并没有节约下来。
微博知名科普博主@柴知道 也为此发布了一篇短视频来解答网友的疑惑。实际上,现代电网调配电力的主要方法是调频,系统通过AGC(自动发电控制)来调节用电量和发电量,使频率维持在50赫兹左右,保证用户电量充足稳定。
在不同季节、节假日前后,以及一天内的不同时段,用电量变化都很明显。用电高峰和低谷之间,可能会相差一倍。这些动辄几百万度电的波动变化,AGC都可以应付。所以“地球一小时”带来的用电量变化,不过是“从湖里舀走一杯水,几乎不值一提”。
@柴知道 还补充道,如果再考虑“地球一小时”宣传期间的用电、宣传品消耗、点燃的蜡烛、交通产生的碳排放,这项活动“恐怕就更算不上什么环保行为了”。
对于这一点,组织该项活动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也毫不避讳,官网的“常见问题回答”中就指出:“地球一小时”活动并不是一项节能实践——只是一个象征性活动。
活动组织方从来没有测量过这项活动是否带来了碳排放的减少,因为活动的目标是激发个人、企业和政府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
毕竟一开始,这个活动就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李奥贝纳公司合作的一场大型宣传活动。
熟悉电力知识的网友也参与了这次讨论。
总而言之,“地球一小时”可能算不上环保,也不是什么节能实践,但也不会冲击电网,并且,这个影响越来越大的环保倡议如果能引起人们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加强人们对能源资源的关注,并激发人们思考应对环境挑战的解决方案,那也达到了它的目的。
就像网友说的一样,省电节能这件事,应该保持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小时,而不仅仅在“地球一小时”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