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 | 从源头防治蓝藻危害和水体富营养化
来源: 蒋高明今日头条 发布时间:2021-03-13 阅读:865 次
图片来源:百度
造成河湖污染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沿流域的工业污水排放,各种垃圾未能集中处理;其次是农田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这些污染物随雨水流入河湖。
在饮用水源头,经常看到垃圾随处堆放,不能集中处理,特别是发达的餐饮业的残羹剩饭乱倒,长期下来酿成了水体富营养化。更严重的是,一些露天厕所,如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学校的粪便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河道,就会随雨水排入河湖,造成水体污染。在城市里,一些老城区排污管道和雨水管道多数是共用同一根管道。一到雨天,尤其是下大雨的时候,这种"同流合污"管道就会将大量的污水排入河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地球出现了46亿年,而蓝藻在地球上出现了33-35亿年。因此,蓝藻是远比人类等高等动物早得多的物种。目前,已知蓝藻1500多种,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主要为淡水种类。
除少数蓝藻能够生活在60℃至85℃的温泉中外,大部分蓝藻生存的温度在30-40℃之间。然而,仅温度适宜并不会造成蓝藻爆发,水体中存在大量氮、磷营养物质,且水体不流动,再加上适宜的温度,是造成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
蓝藻爆发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带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也有人称为“绿潮”(以区别海洋发生以褐藻为主的“赤潮”)。“水华”出现,加剧了水质恶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及人、畜均有较大危害,严重时会造成鱼类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大量死亡的蓝藻尸体分解时消耗氧气,造成鱼类窒息之故。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毒素,是肝癌的重要诱因。这种毒素非常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饮用蓝藻毒素污染的水源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要从根本上治理蓝藻污染,必须从源头上下功夫,即杜绝蓝藻的营养,“饿”死它们。当然,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消灭这个物种,因为蓝藻毕竟是固氮低等植物,它们有办法生存。磷的大量增加是个很严肃的事情,洗涤剂和化肥中大量的磷进入水体,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蓝藻爆发。
在实施上述工程以及人工治理蓝藻之前,首先应当将经费集中到“断源”上来,如在城镇建立污水处理场,对工厂实行关停并转,实现达标排放,农业实行有机或生态种植,以农家肥替代化肥,都是非常有效的做法。只有源头控制了,在下游才能上人工措施,否则只能是边治理,边污染,治理赶不上污染。当然,源头治理非常复杂,涉及工农业实际利益,如果不下大决心是没有用的。所有技术应当围绕源头控制进行,而非末端上花功夫。如有机种植,我们就找到了很好的替代路子。
政府要正确引导,科学决策,多听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不是所谓专家的声音,尤其不能多听那些有明显利益点的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声音,卖什么的吆喝什么, 要警惕专家误国。如产业化开发蓝藻,就很可能是出售自己的专利。
关键是费用去向,要好钢使在刀刃上,要在源头控制,而不是在末端治理。如在上游将千人的学校粪便收集起来,发展百亩有机种植园,就可以将面源污染有效控制,并升值几倍;而这些粪便常年进入湖泊,再治理的费用就是成千上万倍了,且难以奏效。遗憾的是,政府很少愿意这样做,他们不愿意和农民打交道,农民也不相信政府,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源头控制,流域治理,在水源地上游改化肥农业为有机农业。有机肥是最好的,风险最小的,成本最低的“缓施肥”,对土地有很好的呵护作用,有机种植的产品价格远高于无机种植。
第二,上游工厂关停并转,严格达标排放。加大处罚力度,不能让企业再这样的侥幸心理继续下去了:交罚款比上污水处理设备要合算得多。
第三,上游小城镇和小城市上马污水处理厂;上游村庄发展沼气村落,使人畜粪便不露天、不下水、无蝇化,有机肥料直接返回农田。
第四,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重在考核官员,将环境保护效果与其政绩结合起来。
第五, 恢复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在重要流域退耕还湿,将人工硬化的河道恢复原来的湿地,停止对天然河流截弯取直做法,恢复天然湿地植被,拒绝引用外来入侵物种,尤其在防治水体蓝藻污染时,要避免二次污染或生物入侵。
第六,政策补偿,平衡利益。发展替代生计,将治理费用的一大部分用来发展上游“断源”的替代生计,引导农民致富,和城市理性消费,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是将大量的经费在下游蓝藻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上小打小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