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诸国反对转基因作物
非洲农民反对孟山都
在非洲,转基因作物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南非,但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西非内陆国家)和埃及已允许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而其他非洲国家如尼日尼亚、肯尼亚等也通过了有利于转基因技术的法例,引来极大争议。
马里人民力抗转基因农业
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和孟山都向马里施压,但该国至今尚未转向生物技术。2005年及2006年,马里制订以农民为核心的农业政策。2006年8月16日,新的农业法案获得通过。这个法案虽然未有落实,未能契合农民的期望,但至少承认了食物主权、社会保障、土地权及保障农民获得资助、培训机会和合理收入等方面的重要性。马里超过75%为农业人口,公众对新农业法抱以期望。因此,国家的首要任务应当是落实条款。
不过,受到来自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孟山都的压力,当局对于生物技术的态度似乎有所转变。环境卫生部推动一个名为“生物技术安全性”的法案,相继获得国家政府认可和议会批准,过程中涉嫌暗箱操作,程序不公开透明。法案终于在2008年11月13日通过,允许转基因作物进入马里。理论上,这个决定等于为跨国种子公司打开方便之门,允许跨国企业打击马里原有的传统耕作方式。政治精英出卖了农民,使他们陷入新的危机。
但事实上,来自民间的反对声音非常有力,民间机构和农运组织快速地作出回应。2008年11月13日,国际农民组织联盟“农民之路”(La Via Campesina)成员——马里农民组织国家协会(CNOP),连同当地公民社会组织如Helvetas 、马里非政府组织联盟协会(FECONG)、非洲基因遗产联盟(COPAGEN)和新马里论坛(FORAM)等多个团体,在首都巴马科(Bamako)国会外发起静坐。示威者谴责法案制定的程序欠透明、国家主权受损,虽然当局调动了保安戒备,他们也拉起横幅、高喊口号反对孟山都和引进转基因种子。
纵然政府已批准了田间实验,转基因作物在马里尚未商业化,这可谓农夫和公民社会持续要求食物主权和无基改农业的一点成绩。
南非农夫拒绝基改玉米
严谨的科学证据显示,泥土是否可以适应干旱和大雨,关键在于有机质(organic matter)的含量,基改作物却起不到这个效果。生物技术无法制 造抗旱种子,因为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植物的代谢作用,况且至今没有一种转基因作物能够提升产量。
2011年10月,南非允许拜耳作物科学公司(Bayer CropScience)所研发,具有草铵膦(glufosinate ammonium,一种农药)抗性的转基因稻米LL62进口,惹来农民和民间组织群起反对,转基因稻米将污染非转基因稻米品种。草铵膦具毒性,对人体有害,欧盟已将之列入将来的禁药名单。
同月,Lutzville新思维农夫论坛与食物主权运动站在西海岸民众的一边,抗议南非农业研究委员会(ARC)和孟山都联袂推动基改玉米实验。南非超过75%的转基因玉米拥有孟山都研制的基因。南非的非洲生物安全中心(ACB)同时知悉,由孟山都、先锋(Pioneer)和先正达(Syngenta)研发的19种转基因玉米已经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
Lutzville论坛的Davine Witbooi指出:“土地属于人民,贫困的人们凭借土地以糊口的权利应该在先,如今土地却用来做实验以充实大集团的荷包。这次示威就是一个警号。我们仍然保持礼貌。总有一天,我们会直接重夺土地!”
非洲食物主权联盟
2011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举行。非洲食物主权联盟就在这期间发起。联盟成员包括畜牧者、渔民、原住民、小农网络如“农民之路”(非洲),以及环运组织如地球之友(东非)。此联盟的目的是巩固非洲大陆上现有的食物主权运动,为国家政策带来实质影响,同时推动社区带领的另类方案,以抗衡大企业带动的商贸和农粮体制。
非洲大陆在过去世纪发展出多样的种子品种,也孕育了包含营养、健康、医药、和本地文化的传统智慧。随着气候转变,不平等的贸易公约和贫困问题不断加剧,传统的农耕方法和保重技术对于人类的生存尤其重要。
(农民之路,国际地球之友,反对孟山都联盟 著 周豁然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