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花絮
来源: 人民食物主权 发布时间:2014-07-18 阅读:1534 次
1953年 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基于X光衍射图片而提出的“双螺旋假设”被广为接受至今。2013年后有人提出DNA结构的“三螺旋”假设。DNA上的“基因编码”曾被认为是携带了全部遗传信息的“生命天书”;后来的研究发现,并非只是DNA才承载遗传信息。因此即使破译全部DNA信息(如大规模进行中的各种基因图谱项目)也不可能穷尽生命和遗传的秘密。
1973年 “重组DNA”技术问世。细菌的DNA被“切开”了,被重组过、然后再植入细菌并获得了表达。这被认为是生物技术(转基因)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1975年 阿西洛莫会议。美国的科学家们认识到,重组DNA技术可能导致前所未有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如释放、激活新病毒),生物科学界自动暂停实验、主动要求政府监管,并设计了一系列自我监管的规则,以及严格控制实验过程(包括灭活实验材料)的规则。
后几年中,科学家担心的来自重组DNA的“超级细菌”没有出现,科学界和政府都“放了心”,监管设计也随之而改变。相关实验重启。
1980年 中国派出据说多达50人的留学生队伍,主要到美国,接受生物技术训练。
1980年代重组DNA技术屡屡有重要突破。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在美国成功培植。当时有人惊叹:“人类开始有了一双创造新生物的‘上帝之手’。”【参考2:食品科技网,下同】
1984年 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之一——孟山都,全面转向生物技术开发,立即成为这个新兴行业的领军者。
1986年 中国的“863”计划获准,并开始实施。在七个重大领域中,生物技术排在其余六个领域包括航天、材料、海洋等技术之前,以863计划的第一项目出现。届时,中国于1980年派出美国学习生物技术的第一批留学生已经有一些学成回国,直接进入到863计划中,其中有张启发(华中农业大学),陈章良(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协),等等。
1973~1995年间,美国政府和军方曾是转基因生物相关技术的资助、研究与开发的主力。期间对“生物控制”问题做了相当详尽的研究和实验。当1996年转基因农作物(大豆玉米棉花)进入商业化种植的时候,“隔离带”(500米隔开抗除草剂农作物与天然农作物)、“避难所”(在抗虫转基因农作物田地里必须种植20%天然农作物以缓解昆虫演化为带有抗性的新物种)等主要的生产操作管理控制规则,呼之而出。
1991年 美国颁布遗传工程生物田间试验的条例(ABRAC)。
1992年 老布什总统上任后4个月,即以白宫行政命令的方式,颁布了对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的检测标准——“实质上等同”;也就是说,虽然要用专利加以严格保护,但是转基因农作物(不论用途如何)没有必要经受比传统农作物更多的检测,只要开发商能提出“安全”证据,并对其安全性“负责”,就可以直接上市销售。
1992年 中我国首先在大田生产上种植抗黄瓜花叶病毒转基因烟草,据说抢到了“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桂冠。(参考1)
1992年 据说转基因小麦出现了。
1993年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现代生物技术食品安全评价的概念与原则”,也就是如何把“实质上等同”原则实际应用于检测转基因的“现代生物技术食品”的安全性。据此,孟山都公司声称:“实质上等同”是OECD首先提出的(2012年1月)。——也就是说,现代生物技术食品按照“实质上等同”精神,本无需经受比传统食品更多的检测,但是却被OECD搞成了需要施以最严格的检测规则,并对之进行“严格监督”的一种东西。
1993年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颁布转基因生物体的审批程序。从内容和程序看,说它是“审批程序”名不副实。接受申请的机构,即“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只需看一看公司提交的报告,看看报告写得好不好并存档即可,无需也没有责任去做第三方检测、无须做任何重复实验。所以,转基因食品上市前经过了“审批”一说是没有根据的。不论是美国的农业部还是食品药品监督局(即FDA),虽然受理转基因产品的上市申请,却从来不做审批,也就是没有对任何一种转基因生物是否安全做过任何“批准”。
1993年 12月原中国国家科委颁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1993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晚熟西红柿(基因敲除法)正式投放美国市场。这种西红柿耐存储,货架寿命大大延长,但是一年后即永久地撤出了市场,原因是导致了过敏,也就是制造出了免疫反映。多年后披露的材料证明,用种转基因西红柿做动物喂养实验时,曾发生多个动物死亡的事件,而实验者竟然另外补充了实验鼠,把预定的喂养时间做完,也通过了安全审批。后来的转基因产品就不再这样做动物喂养实验了,还出现了实验的时间长度仅仅90d(3个月)的实际规定。
1995年 GATT完成改革,成为WTO,实现自我授权,可以仲裁贸易争端并有权实施经济惩罚。WTO的农产品贸易条款由国际四大跨国粮食公司起草,规定一切成员国都必须无条件接受转基因农产品进口,否则就是非技术堡垒阻碍自由贸易【TRIPs,第27条】,可以被WTO相关机构或者贸易对手提起诉讼。2005年小布什总统曾经对欧盟提起过相关诉讼。
1996年,抗除草剂大豆、油菜等在美国开始商业化种植。另外还有抗虫棉等转基因植物获准商品化生产,随后在一些国家开始种植并销售。【参考1:生物谷网站2004-9-15,下同】
1996年 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生产基因技术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但其中未涉及进口农产品的问题。
1997年 我国发布了《关于贯彻执行(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1997年5月15日 欧洲议会于通过了《新食品规程》的决议,规定欧盟成员国对上市的转基因产品必需要有GMO的标签,这包括所有转基因食品或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标签内容应包括:GMO的来源、过敏性、伦理学考虑、不同于传统食品(成分、营养价值、效果)等。
1998年是转基因遭遇大起大落的一年。
1998年 在中国为实现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而组建的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
3月,【终结者技术专利】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批准了一项由美国农业部和DPL(Delta and Pine Land)公司联合申请的所谓“终结者”技术专利(即种子不育技术),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4月,欧盟暂停批准15个成员国经营新的转基因食品。
8月,Pusztai事件:英国阿伯丁的罗威特研究所的普兹泰(Pusztai)博士,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土豆喂大鼠11个月发现,大鼠的体重和器官包括大脑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当年秋天普兹泰在英国电视台发表讲话,引起国际上首次对转基因安全性的大辩论。事后虽然官方仍然明确支持转基因食品在境内销售,但转基因食品还是很快在英国销声匿迹了。
9月1日欧盟增设了标签指南,规定来自于转基因豆类和玉米的食品成分必须有标签。
11月孟山都公司在印度的两块转基因试验田被烧。法国毁掉转基因油菜。在英国发生了狂摔超市内的转基因食品事件。出于保護玉米遺傳資源等因素的考慮,墨西哥政府禁止农民種植转基因玉米。
1999年,奥地利第二大连锁超市SPARD在全球第一个宣布其所有商品将标注“不含基因改性成份”字样。
2月,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对管制遗传工程体植物和商业使用法规90/220/EEC的修正案,进一步加强了对转基因作物管制;同时对准备进行转基因作物田间释放的公司规定了更严格的公司责任条款,并强制有关公司购买保险。
2月,印度高等法院宣布暂时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田间试验,直至作出最终裁决。
4月,英国最大的超市Tesco也宣布停止出售转基因食品。
5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转基因抗虫玉米的花粉飘到一种名叫"马利筋"的杂草上,用马利筋叶片饲喂美国大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
1999年夏天,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组织昆虫专家们对帝王蝶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结论是,抗虫玉米花粉在田间对帝王蝶并无威胁。
10月,泰国经济政策委员会宣布禁止基因改性的种子作为商业的应用(可进口用于研究)。
10月,孟山都公司总裁夏皮罗致函洛克菲勒总裁康韦,正式宣布孟山都公司将不把种子不育技术(即“终结者”技术)商业化,他们称该技术为“基因保护系统”,而“终结者”不过是别人给起的一个可怕的绰号。但夏皮罗在这封公开信中宣称孟山都公司已研制了另一项基因保护技术,它能使通过生物技术赋予作物的某些特殊优良性状失活,即所谓“特殊性状的遗传利用限制技术”(T-Gurt)。农民如果需要具有某种特殊性状的种子,如耐盐或耐旱,则要到有关公司去购买专卖的化学品喷洒种子,使种子活化(即具备)这种性状,否则,种子则不表现为耐盐或耐旱能力。T-Gurt种子与终结者种子根本的不同是种子本身还是活的。
这一技术得到部分科学家们谨慎的欢迎,认为该技术既能保护知识产权,又相对缓和得多。
12月美国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称,他们首次发现转基因作物产生的杀虫用毒素可由根部渗入周围土壤。
英国最大的两家食品生产商高利公司(Unilever)和雀巢公司(Nestle)也宣布将停止使用基因改性成份。但是雀巢公司坚持在销往中国的所有食品中使用转基因成分,甚至包括婴幼儿奶粉和食品,并公开多次声称,它这样做没有违反中国任何现行法规和法律。
1999年最大的新闻是:孟山都公司被收购了。由于美国在欧洲市场推销转基因药物和转基因食品遭到惨败,这家生物技术领军者公司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独立的法人身份,屈居为一家制药公司的子公司,养精蓄锐,图谋东山再起。
这条大新闻被深埋了多年,很多关心转基因和孟山都公司的人,都从未听说过这一事件。不过,只需要耐心等一等,孟山都公司就要再度辉煌孟山都公司图谋再度辉煌——只等中国加入WTO,向垂死的孟山都和转基因,敞开中国的大豆市场。
2000年
1月 《卡塔赫那生物安全议定书》通过,建立了一个处理生物安全问题的国际法律框架。至今议定书通过了14年,还未曾处理过任何一个国际性生物安全事件。
1月29日 由联合国主持的130个国家参加的加拿大“蒙特利尔会议”达成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生物安全协定书》。
2月28日到3月1日,在苏格兰的爱丁堡,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召开了有关健康和转基因食品的大会。OECD的许多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得出的结论是“许多科学文献中都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世界上有许多人正在食用转基因食品(特别是在北美和中国),并没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从理论上来说,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所可能有的长期影响还没有被检测出来,因为这种食品仅存在了还不到十年。”
3月26日美国爆发反基因改造食品大示威,3500人趁"生物2000年"大会开幕典礼在波士顿举行之际,走上街头展开大规模游行。
7月 第二届八国首脑会议在日本冲绳召开,八国领导人认可了药典委员会提出的《食品安全国际通用原则》。
9月1日,《自然》杂志刊登英格兰人口生态学教授廉姆•萨瑟兰德文章,根据统计得出结论,在过去25年间,英国的鸟类数量下降了90%以上,最新的杀手是转基因。
德国位于弗赖堡的一家生物晶片公司Genes-canEuropeAG所发明的晶片,可以供食品商或者消费者测试产品是否含有基因重组物质。
据称,在美国三个州和加拿大进行的田间试验证明,抗虫玉米花粉对斑蝶并不构成威胁。
澳大利亚制定了《基因法》,设立了基因技术执行长官,负责对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及其管理事务。
一種名為「星聯」的转基因玉米混入加工食物引發全球回收潮,涉及三百多種產品,原因是「星聯」可能導致致敏。
神不知鬼不觉,转基因水稻在湖北省进入了开放式种植实验,种植规模达到百公顷,其中甚至包括著名的“金水稻”。
2001年
1月,包括我国在内的113个国家在加拿大签署联合国《生物安全议定书》。
1月 美国出台了“转基因食品管理草案”。强制性地要求制造商必须在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前至少120天,向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署(FDA)提出申请,以确认此类食品与相应的传统产品相比具有同等的安全性。
欧盟通过新法案,要求所有转基因食品、种子、饲料和药品必须有明显标签。
4月,日本对转基因食品强制性标识制度正式实施。
6月 美国广播公司所作的民意测验表明,52%的人认为转基因食品不宜食用,35%的人认为可以放心食用。
8月下旬,法国发生了几起摧毁转基因作物的事件。法国农民协会、绿党和反全球化组织ATTAC的100多名成员,手持镰刀、砍柴刀,先后在法国南方三省摧毁了几块转基因玉米试验田,他们在田头竖起“转基因=危险+污染”、“对转基因说不”等标语牌。
我国官员常汝镇在审阅国内某研究单位一位研究人员的稿件时就惊讶地发现,该研究人员未经主管部门批准,自行引进阿根廷的转基因大豆,并分发到其他单位试种。
10月,巴西政府焚烧了一批转基因大豆。
中国国务院公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11月29日,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兩名美國研究人員的文章,聲稱墨西哥偏僻的瓦哈卡山區的野生玉米,受到了尚未證實可供人食用的基因工程玉米污染。
年底,经德国四家机构共同研究,从饲喂3种转基因作物饲料的鸡身上,分别检测出了3种转基因的功能片段。
2002年
2月,英国政府环境顾问"英国自然"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描述了加拿大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的威胁。
3月,巴西警方焚烧转基因大豆,表明政府立场。
3月15日,国际消费者联合会确定:转基因食品--消费者有权知情。即所出售的转基因食品必须有标识。
3月20日起,凡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大豆、玉米及其制品若属转基因生物, 必须进行标识。
4月初,北京检疫部门对进口的炸鸡粉进行检测,确定十多个样品中,有3个样品含有转基因玉米成分。
6月8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一部渲染转基因作物基因污染的电视剧《金色麦田》( FIELDS OF GOLD )。
6月加拿大《自然生物技术》称,一个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是研制出绝育的转基因作物,阻止基因漂流。
6月3日,“绿色和平”与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在北京举行“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学术研讨会”。会上,“绿色和平”以其名义发布了《转Bt基因抗虫棉环境影响研究报告》,称中国的转基因抗虫棉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6月4日《中国日报》上发表了题为"转基因抗虫棉破坏环境”的文章。
6月4日“绿色和平”组织也于当天在其网站上刊登了国家环保总局下属南京环科所、绿色和平组织顾问薛达元先生长达26页的英文报告。报告称,中国从美国孟山度公司引进播种的转基因Bt棉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两位科学家认为这一结论是错误并带有偏见的。对此目前尚有争论。
7月3日,欧盟议会投票通过标签和可跟踪性提案。
7月15日,上海市规定,凡是列入标识管理目录并用于销售的农业转基因生物,都应当进行标识。
2002年最大的事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发表论文:转基因技术的前途在中国。如果中国接受它,它就是黄金技术,反之它就是垃圾技术。
2002年,中国已经试进口转基因大豆多年,孟山都远东公司于2002年初向中国农业部提出正式出口转基因大豆所需要的安全审批申请。
2003年 中国发布了一系列与转基因进口、种植、销售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但是,中国批准进口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竟然不对除草剂农达的残留量设限都没有对除草剂农达的残留量设限,即不做检测。换句话说,运抵中国港口的转基因大豆,无论草甘膦农达除草剂的残留水平有多高,都符合中国关于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卫生检疫标准,原因是:我方根本就没有设立标准。
从2003年以来,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的规模暴涨如过山车,从零到6400万吨/年,超过国内农产品总量10%。
2004年 12月,中国华中农业大学开发的抗虫转基因水稻“Bt汕优63”提交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申请安全证书,未果。
12月9日 《南方周末》刊登长文:“13亿人主粮背后的利益悬疑”,引发了第一次小规模但是非常激烈的辩论。中国转基因水稻审批事项遭遇挫折。
2005年 夏天 含有Bt汕优63的水稻在湖北多地被发现,源头就是华中农业大学生物技术部门自己开办的种子公司,批发零售兼有,销售到多个相邻省区。
2006年 再次发现Bt汕优63的种子非法销售,源头仍然是华中农业大学:农业部对华中农业大学的种子公司做了一次(唯一的一次)处罚。
2008年 12月24日,中国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在闭门会议上通过了Bt汕优63的和一种转基因玉米的“转基因安全证书”。但主管部长在长达一年的时期中未做签署。
2009年11月,获得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张启发院士,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将此事告知外媒路透社。转基因主粮新闻出口转内销。
2009年12月,美国驻华大使馆向美国国务院等8个机构报喜:小小的动静,大大的进展。中国将要引领农业革命的进展。
2010年1 月 《中国青年报》发表报道“偷偷摸摸转基因”,揭开了转基因大辩论的序幕。
参考“生物谷网站 2004.9.15”和“食品科技网”(http://www.tech-food.com 2008-7-18 15:40:00 中国)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历史事件(1991-2002) 200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