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转基因的知识问答

来源: 人民食物主权     发布时间:2014-07-20     阅读:1630 次


1.转基因与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克隆、作物育种(杂交)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基因——指DNA上的一个片段,是有“编码”的基因片段,也叫外显子。生命是一个完整体,每一个基因都依赖别的基因而存在。基因和基因、基因和环境永远互动。孤立、片面、割裂、一厢情愿地假设一个基因只有一个功能,是不符合事实的。

        基因技术——是对“基因”进行操作的技术。包括:切割(用内切酶去‘断开’DNA)、克隆(复制)、重组(把不同的基因片段拼接起来)、转移/插入(把异源基因片段重组后嵌入另一个生物体)。

        基因工程——生物工程,就是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结构、创造新物种的“项目”。

        克隆——基因克隆是把一段生物体基因原样复制出来,用单个亲本的遗传信息复制出新个体而不经过受精过程产生后代。例如英国培育的多利羊就是将分别来自两只母羊的卵细胞和细胞核相融合,激活而成为胚胎细胞,最后植入母羊体内发育成新个体。

        转基因与杂交的区别:杂交只能在物种的遗传背景非常接近的两个不同个体之间发生,是亲本基因的整体结合、是基因纵向流动;杂交不可能发生在亲缘关系稍远的个体之间,例如小麦和水稻都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但绝不可能发生花粉杂交。转基因是把遗传背景毫不相干的一个生物体DNA的一个片段经过重组之后,用人工手段嵌入另一个生物体的DNA, 常见的就是细菌基因被插入植物。转基因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都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2.转基因实验是否有成功的、有益无害的成果?

        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转基因的植物活下来了,长大并结果实了,转基因的性状(抗虫、抗除草剂)表达了,这是不是成功?从短期看,很成功。但是从长期看、从转基因作物同环境(上游)和消费(下游)的关系看,从转基因作物自身看,结论就不一样了。转基因农作物都“带病”,很不稳定,极易染植物病;产品营养成分改变,带有未知的新型蛋白质成分,对人和动物有不可预计的后果,这算不算成功?迄今每一个做过认真分析检测的转基因产品,无一无害、无一可靠。所以开发者尽量不做检测实验,尽量糊弄监管方和消费者。转基因产品在外观上和传统农作物几乎分不开,其毒性机理也完全不同于传统范畴(如食物中毒),因此科学家如果撒谎的话,公众和政府被他们蒙蔽一时,是非常可能的。

3.中国是否应该尽早自力更生进行实验,以免受制于人?如何规范这种实验? 

        首先要区分开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商品推广这三个完全不同的事件。科学实验研究可以搞,但绝大部分研究成果都已掌握在孟山都等国际大资本手里,被他们抢先注册完了;从另一个层面看,大规模搞危险的“科学实验”,也是一种对食品安全的威胁。确切地说,由大资本出钱去搞的科学实验,以赚钱为目的、以开创“新产业”去控制生命和限制他人权利为价值目标的科学,都应该坚决反对。

        至于制造转基因农作物的“技术开发”根本就不应该搞,商品推广更不能干。事实上,我国是销售推广先行于完整的科学检验和安全性确认。

        其次是要把握现状和形势。一边是越来越激烈的争议,一边是转基因作为饲料和食品强行上市和隐蔽推广(欺骗性销售)。转基因作物在美国等6个国家大张旗鼓地种植(美、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加拿大等,占全部转基因产量90%以上);在美国能控制的29个国家里(包括中国)别别扭扭地干。目前,在人民的激烈反对面前,转基因的增长势头已经停止,转基因已经成了强弩之末。

        不想受制于人?很容易,也不容易,但晚了就麻烦了——试举俄罗斯的例子。首先是不跟孟山都合作。其次,在加入WTO时,他们虽然不得不接受“进口转基因产品”的先决条件,但是在加入两年后,俄罗斯高调宣称:俄国没有足够的能力检测判断转基因的危害,因此不能再进口转基因农作物;与此同时,俄罗斯采取了相当有效的农业政策,变成农产品的出口大国。2014年4月,俄罗斯总理宣布:今年能出口2000万吨没有转基因的粮食。

4.中国是否需要发展转基因粮食来解决国民的温饱问题?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计算粮食自给率时,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粮食平均自给率达到100.5%。近几年,尽管粮食连年增产,但由于人们生活消费方式的改变,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需求大幅增加,粮食自给率有所下降。剔除了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做食用油和饲料(副产品)的因素以后,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为99.6%、99.1%和99.2%,2012年下降至97.7%, 但仍在95%的基本自给线以上。但是,如果按照国际可比的谷物概念作为粮食口径并加上进口大豆的消费数量,则2013年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只有85%左右。近几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较多,2010年以来,进口量都在5000万吨以上,去年进口量5800多万吨。

        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始于1996年(美国,抗除草剂的大豆)。18年来的全部实践,在全世界的所有地方,都无可辩驳地证明:转基因不增产(按单位土地面积计算)。不增产的技术,怎么能有助于解决饥饿问题?

5.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潜在的危害有哪些?

        转基因食品中包含多种毒性,但是都不导致通常的食物中毒现象,而是缓慢地造成人体肝肾损伤、代谢异常、激素系统紊乱(性激素和生长激素)、免疫异常等,诱发肿瘤比例极高。

        以转基因大豆油为例:转基因大豆本身的非预期后果尚不明确,但转基因工程导致的营养构成变化即劣质化、草甘膦除草剂高残留等问题表明,转基因大豆油是根本不能食用的东西。从动物实验看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共同点是:过程长,很隐蔽,特别是不符合传统的医学规范,可导致严重疾病这种新问题。

        以法国的两年转基因玉米(NK603)动物实验为例:把转基因玉米(食物)和草甘膦(饮水)作为两个独立的检测目标,动物都出现了肝肾损伤、激素紊乱,巨型肿瘤,伤害率50%~80%。。目前,食物污染、水污染、转基因伤害,危害的后果很接近,可以相互影响,不做严格的实验难以完全区分开来。

6.什么叫“基因漂移”?能够发生在人体内部吗?

        自然生态系统,如同一锅生态汤。空气就是介质汤。在高等植物的范围里,花粉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生殖细胞,以风为媒介的植物,花期一到花粉满天飞。但即使花期相同,不同种属的植物只接受自己同类的花粉,而拒绝其他生物送来的遗传物质,这个现象叫生殖隔离。这是自然界设置的最严格的界限,只因为有了生殖隔离才能保证自然界的有序,保证物种的独特性被遗传下去,保证生态的多样性和演化,否则十亿年的演化历史,会抹掉一切生物种类之间的区别,导致彻底的物种混杂。

        转基因技术用人工方式,轻易打破了生殖隔离这个大自然的规则。

        所谓“基因漂移”,已知的有:微生物层面上的“横向移动”。在植物的情形下,植物的根部组织和土壤中的微生物之间存在密切的交流,已经发现转基因植物中的外源基因(即‘转基因’)渗出植物的根细胞并进入了土壤微生物;在动物的情形中,已经发现转基因饲料携带的除草剂残留改变了动物肠道菌群的构成,造成失衡,还发现转基因抗虫产品中的Bt把动物肠道中的一些细菌变成了能产生Bt农药的新型细菌。转基因食物中的外源基因,早就被发现(1999年)能够在进入人类口腔的第一刻,就同口腔细菌互动,进入口腔细菌。这些现象也成为“横向转移”。

7.什么是“非法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在哪里?

        因为全球公认转基因技术和产品有风险,所以即使是力推转基因的集团也不能不同意,对转基因产品要执行“逐案评价”的所谓原则,也就是要一品一证,每一个品种都要有出口方、进口方两方同意的协议,才能做交易。出口一方批准,不等于进口一方必定批准。没有获得批准的转基因农产品不能进口,进了就是非法。

        例如,自2013年秋天至今,中国退运100多万吨美国转基因玉米,原因是检出未经我国农业部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这是美国先正达公司开发的一种 DNA 重组技术转基因玉米,该品系玉米的基因组中被导入一种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特异性抗虫基因 Vip3A,具有抗鳞翅类昆虫的性能。中国方面尚未批准进口该品系玉米,美国一方面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批准放行,另一方面明知故犯,运货到港,而中国方面采取了依法退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