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律师打转基因标识官司说明什么

来源: 千龙网     发布时间:2014-09-21     阅读:1494 次

        一则关于多名律师针对市场上转基因食用油普遍存在标识不清的问题,向全国多个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商家“欺诈”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此事“牵头人”——云南同润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许思龙告诉记者,该活动响应者共87个人,其中有71名律师,部分律师已在全国各地提起民事诉讼,目前已有9件立案。(919日《经济参考报》)


此前,崔永元和方舟子在微博上就转基因食品问题进行激烈的“唇枪舌战”,两方加起来近2000万的粉丝也加入对战,一时在互联网上搅得尘土飞扬。如今这次由律师发起的诉讼,再次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转基因食品上。


转基因食品从一开始就引起激烈争议,引发社会热烈讨论,聚焦公众目光,实际上正说明普通大众对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心存疑虑,不满现状。律师的起诉能否获得法院支持还有待法官定夺,但律师起诉本身也是在质问相关部门不积极作为的懒政思维。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具有危害,目前仍无权威结论。但转基因食品的大量出现已引发普通百姓的恐慌,说明公众对转基因食品还是不敢放心食用的。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折射的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对职能部门能够尽快给出说法,作出合理规定的期待。


很多食用油都用大字号或超大字号标识原料为非转基因,一些使用转基因原料的食用油,转基因几个字却是小小的、密密麻麻的和配料、生产日期等信息排列在一起,是确实存在的问题。涉事企业的做法是否属于标识不清,是否涉嫌欺诈,是否违反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需要法院依据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裁判。律师的起诉能否获得法院支持,还是一个未知数,但企业能够拿出依据支撑自己“标识不清”的做法,消费者却不买账,也足以说明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不到位。


食品安全无小事,只有当一种食品完全证明无害时,才可以向市场推广,不能足以证明无害时,就应该慎重对待。尤其是存在争议且分歧较大的转基因食品问题,有关部门理应本着为民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


既然普通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问题非常关切,生产企业就应该在明显位置标示清楚,而不是藏在角落里的蝇头小字。非转基因食品大张旗鼓地宣传,标示在显著位置,生怕消费者不知道,一旦是转基因食品就默不作声,遮遮掩掩。这种做法难道不是欲盖弥彰吗?难道不说明有关企业对自己生产的产品也没有足够的自信迎接消费者的检验吗?


简政放权固然是大势所趋,但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却不能借此撒手不管。当律师忙着为转基因标识不清问题打官司时,当消费者需要睁大眼睛才能认清转基因食品时,有关部门的选择性漠视就是不作为。难道真如人们调侃的是“远离地沟油,不吃转基因”等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上神仙?


食品安全是已经说破嘴皮的老话题,但群众喊破嗓子,不如职能部门甩开膀子。只有正视问题,找准根源,制定科学可行的转基因及其他需要让消费者知情的食品添加物标识标准,才能交出让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