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聘科学家专业“洗白”孟山都,复制广告当报告
来源: 欧洲时报 发布时间:2017-10-05 阅读:2298 次
食物主权按:草甘膦作为一种广谱除草剂,主要配合转基因作物使用,目前约占全球除草剂总用量的30%。喷洒过后,除了有抗草甘膦基因的植物都会被杀死,其内吸传导性还会导致其在种子和果实中大量残留,且难以清洗。就是这样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不同的研究机构那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定性:2015年3月,世卫组织下属的癌症研究中心(CIRC)将草甘膦列入“2A级致癌物”,其结论来自2001年以来在美国、加拿大与瑞典发表的接触草甘膦除草剂研究报告;2015年11月,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却发表了草甘膦不可能致癌的报告,其结论主要来自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该机构声称研究均由“报告员国家”实施和评估。然而最近奥地利生物化学家Helmut Burtscher的报告却揭示,EFSA的报告内容竟有几百页与草甘膦的开发公司孟山都2012年发布的《草甘膦工作组文件》相同,可以说就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在利益的影响下,到底哪种结论更可信呢,相信你会有自己的判断。
德国柏林抗议使用草甘膦的人群
为了让孟山都产品顺利进入欧盟市场,欧洲科学家大量抄袭由孟山都主持的、目的在于给自己洗白的《草甘膦工作组文件》。
《世界报》记者Stéphane Foucart在文章中指出,由欧盟相关机构组织的对草甘膦(glyphosate)危害性研究专家组--其结论的极端片面性令人吃惊。根据该研究组的正面无害结论,欧盟批准孟山都出产的该除草剂在欧洲继续畅行十年。“通行证”引发非政府组织和独立科学家的质疑与批判--他们怀疑欧盟聘请的所谓专家与孟山都串通一气,尤其是刚刚披露出的“剽窃”事件更是令人大跌眼镜。
草甘膦,其商品名称为农达(Roundup)、年年春、好过春、治草春、日产春、好伯春等,草甘膦是美国孟山都公司的商业基石,可以杀死绝大部分植物,而孟山都研制的转基因种子(黄豆、棉花、油菜及玉米等)不受其影响。
奥地利生物化学家Helmut Burtscher为非政府组织Global 2000所做的报告9月15日起陆续被欧洲各大媒体披露出来,报告显示欧盟聘请的专家为草甘膦做的更新版评估报告——其关键段落只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这些被“抄袭”的文件来自孟山都公司2012年发布的《草甘膦工作组文件》(Glyphosate Task Force),这也是欧洲二十余家公司用于销售孟山都产品的文件。欧盟报告与其雷同部分多达几十乃至数百页。
关键结论全靠“借鉴”
在风口浪尖上的报告由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负责。在欧盟农药评估系统中,对某种物质的检查始于指定一个会员国(报告员国家),由这个国家负责拟订初步鉴定书。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将以此为最终报告的文案基础。在草甘膦的这起案例中,德国被指定为报告员国家,BfR负责鉴定草甘膦的健康和环境风险。
Burtscher称,发现BfR报告欺诈纯属偶然:“我发现欧盟官方报告中的某些句子和公式与Larry Kier、David Kirkland两位科学家发表的论文相同”,这两个人是孟山都的委托顾问,于2013年在月刊《毒理学评论》上为东家发表了著名的洗白论述。以此为线索,Burtscher仔细对比了两篇论文,发现欧盟文件整段整段地复制孟山都专家论文。
法国科学家在2012年公布秘密研究成果。他们用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玉米喂养200只小老鼠,13个月后乳腺、肝、肾肿瘤发病率比正常喂食老鼠高2-5倍,到将近24个月时50-80%的母老鼠发生肿瘤病变。其中母老鼠的肿瘤病变多为乳腺癌,肿瘤有一个乒乓球大,可达身重1/4。媒体称这个研究机构之所以秘密研究是不希望强大的美国跨国种子公司染指。
这些被复制粘贴的文字主要来源于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对草甘膦的十几个独立研究报告。在BfR提交的4300页报告文本中,有几百页是这样简单复制过来的。
在这十几个研究报告中,每项研究都对草甘膦的危害性进行了总结和评估。如果评估是积极的,该项研究就被纳入鉴定结果;反之,负面评估被宣布为“不可靠”并被排除。几乎在所有情况下,显示草甘膦有害的研究都被认为是不可靠的,包括曾经在权威期刊发表的研究报告。
美国、加拿大和瑞典的病例对照研究,排除其他杀虫剂的影响后,发现职业上接触草甘膦,罹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风险增加;长期暴露于高于MCL的草甘膦可能导致肾脏和生殖系统损坏。
这起事件最令人尴尬的是,BfR称研究均由“报告员国家”实施和评估。然而实际上,大部分研究结论来自孟山都利益集团。最重要的章节--致癌性、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报告或多或少有“借鉴”成分。关于草甘膦遗传毒性的40页,几乎与孟山都专家的正面结论文章一模一样。
欧盟结论与世卫组织矛盾
在德国,备感尴尬的不止BfR。在过去几周,德国农业部长多次介入调节农业专家和企业之间“过于接近”的关系,以保证BfR工作的独立进行。
这一丑闻同时揭示了欧洲研究机构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两年多以来的争议。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负责研究癌症原因的机构,CIRC在2015年3月将草甘膦列入“可能致癌物”。但是当年秋天,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在BfR研究结果的支持下,发表了与CIRC相反的结论--称草甘膦“不可能”有致癌性。几个月以后,欧盟化工产品研究所也加入了EFSA的阵营。
2015年3月20日,CIRC公布了举世震惊的《112专刊》,判定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农药--孟山都出产的草甘膦具遗传毒性--它可以损坏DNA,对动物有致癌性,并且对人类也是“很可能”的致癌物。CIRC从此屡受打击:信誉、公正遭到质疑,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被污蔑,律师不断来滋扰,研究资金被削减。
2017年5月,CIRC的合作毒理学家Christopher Portier--他也曾经是美国数所研究机构的主管,致信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Portier认为,欧盟聘请的专家“在对咬食性哺乳动物的研究中,并未真正统计肿瘤发病率增加的显著病例”。他同时批判EFSA太过于依赖企业方面提供的分析报告。他的观点目前有了新的价值。
面对质疑,EFSA辩称“(舆论)对公共领域的某些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背景有误解”,导致“对欧盟鉴定报告产生怀疑”。但是,欧盟报告所有雷同部分均来自申请欧盟更新草甘膦许可证的利益集团所支持的研究报告。德国研究机构不反对借鉴其他研究报告,但认为企业资助的研究--包括发表的学术报告均已通过独立评估验证。
非政府组织(ONG)“新一代”对法国30种食物样品进行了化验,指出在早餐谷物、豆类和面条里发现草甘膦残留。
熟悉此事的欧盟议员、比利时社会党员Marc Tarabella称感到“厌恶、愤怒,但并不惊讶”。他认为,欧盟委员会对孟山都的大力支持打击了消费者和欧洲人的信心。非政府环保组织“绿色和平”食品部主任Franziska Achterberg指出,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因为忽视,政府机构将商家的分析结果作为自己的结论通过,这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欧盟国家将在今年10月投票表决是否同意欧盟对草甘膦发放的十年期“通行证”。法国环保部长于洛8月30日放话称,法国将投反对票。
原标题:专业“洗白”孟山都,欧盟聘请科学家复制广告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