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背后有玄机?中国首次允许进口美国大米

来源: 《中国海关:允许美国大米输华》     发布时间:2019-01-07     阅读:4522 次
食物主权按:2018年12月27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文件,中国允许进口美国大米终于落下了实锤,这在历史上实属首次。中国农民在近万年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培育的稻谷,将让位于还不知有何法力的美国大米,这是怎样的逻辑,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从贸易战的角度讲,有人说这是中美贸易战的相互“退让”;从农业模式的角度讲,反转人士直言了则认为这是化工农业模式的较量,颇有“孔明哭笑周郎便”的味道;而对比中美两国稻米的关税和补贴政策,本文认为:美国大米走向世界,实质是美国的大农场主在强势政府的高关税保护与高额补贴支持下,在世界范围内开疆拓土,搅动风云的结果。

所以,中国进口美国大米,不是因为中国种植的稻谷不够吃了,而是太贵了!

国际市场上有更便宜的,那些只问利润而不管其他,甚至对国家的粮食主权、农民的死活也不闻不问的加工企业当然趋之若鹜了,这在他们的市场逻辑看来再正常不过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你贵还不让我使出浑身解数买便宜的?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情,有本事让你的大米便宜下来啊!只可恨中国政府居然还提供粮食保护价格,这胳膊肘向农民一拐,那我只好另寻师门了。

对此小编也要叫屈了。要说让大米便宜下来的本事,恕我们农民还真的无能为力,因为这着实不由我们做主啊!

看看市场化改革至今,撇开我们“不值钱”的劳动力投入不说,种地所需的化肥、农资、服务等等生产成本投入增长了多少,生存所需的物品、医疗、教育等等生活成本增长了多少,这些成本怎么算,就这点粮食保护价称其为杯水车薪也是名过其实了。一边让我增加成本,一边又让我降低价格直到降低到与享受高额补贴的廉价美国大米相媲美,天底下哪有这种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好事!市场化改革的悖论又来到了死胡同。

这不美国大米已经开疆扩土到家门口了吗,既然中国稻谷行情不能如其所愿,不如继续敞开国门欢迎美国大米入主九州,岂不甚好!

他们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力排众议、全力以赴将谈判进行到底,直到愿望成真,岂不知这一根救命稻草又将多少中国的稻谷稻农和食物主权推向深渊!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可是这手中的粮食不由自己做主了,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呢?


中国首次允许进口美国大米落下实锤,这是贸易战的相互“退让”?

2018年的最后几天,中国先后对美国大豆、大米敞开了怀抱:

12月19日,中储粮集团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为落实中美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近日我公司分批从美国采购了部分大豆。”

12月27日,继中储粮官网发布采购美国大豆的消息后,中国海关总署官网27日公告称:中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美双方签署的关于美国大米输华植物卫生要求议定书,允许美国大米输华,但美国输华大米应符合《进口美国大米检验检疫要求》。


这是中国第一次允许美国大米进口。

实际上,早在2017年就已有风声。当年年初,一篇题为《十年来首次!中国将向美国大米敞开大门》的报道就被广泛转载,引起了诸多关注;7月时,又一篇题为《谈判了十多年,美国终于可以向中国出口大米了》[1]的报道不仅印证了此前的预言,并再次将这一话题引入了公众舆论的焦点。

而近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文件则是落下了实锤。经过十多年的贸易谈判,美国大米将真正进入中国市场。一个有着7000多年水稻耕作史的国家,将从一个传统饮食习惯中并没有大米的国家进口主粮,这逻辑总归有点怪异。

这一消息引起了欧美媒体的特别关注。从贸易战的角度来讲,这一举措被认为是中国在两国即将举行面对面贸易谈判之际,试图缓和两国贸易关系的最新迹象。例如,有的媒体说“这是两国间尝试弱化商贸冲突的最新动作”,还有的说这是中国方面以“第一次允许进口美国大米”的“退让”,来争取美国也“退让”……

孔明哭笑周郎便:化工农业模式的较量

直言了则从农业模式的角度,认为这个新进展颇有“孔明哭笑周郎便”的味道。

严重的进口依赖

众所周知,美国大豆在很短时间内打垮了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豆业,结果是中国不但从大豆出口国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且进口的还是转基因大豆。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程度有多大?就是在贸易战打地厉害的时候,中国还是不得不进口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

有个新闻故事说:贸易战了,中国停止或减少进口美国大豆,使得许多美国豆农为大豆卖不出去和腐烂而极为担忧。这个故事似乎是对川普当局的有力打击,然而却揭穿了基改利益集团多年的谎言。

譬如,他们说美国人大量食用转基因大豆、美国生产大豆主要出口中国是“谣言”,云云;既然如此,中国方面不过是停止或减少了进口美国大豆,咋就使得美国豆农因大豆卖不出去和腐烂而担忧呢?让美国人食用那些中国不买的转基因大豆不就得了么?

图片来源:网络

基因改造的冲击

除了严重的进口依赖,基因改造农产品对中国本土农业、农民生计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拿转基因棉花来说,中国率先铺开转基因棉花似乎“占领制高点”了,然而,多年下来,中国不仅失去了数千年自然棉及其纺织品的优势,而且因棉花生产成本翻番攀高使得中国棉农入不敷出。

譬如,美国农业部年报说,自2011/12年度开始,中国棉农的收入进入全国性的“负收入”(亏本)状态。这类故事,中国央视等官媒也有报道。

2011-2012年以来,中国棉农逐年亏本(负值收入)图表来源:美国农业部,2017年报

行业消息说,因转基因棉花质量差,中国纺织业不得不进口棉花;但这也没能挽救颓势,全球棉花纺织业已经开始从“中国制造”向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等地区转移。

不仅如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学界文献说,转基因棉花长期种植使得中国相关地区面临“超级害虫”的威胁,即转基因棉花的杀虫功能开始失效,农田生态安全不保。

新华社等报道说,因基改化工等污染,中国农田40%左右难以持续;俄国媒体报道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户到俄国寻求水土资源,从远东开始逐步向西伯利亚中部和西部扩展。

转基因棉花深受次生虫害困扰图片来源:新法家

美国非基改大米能否击溃已是基改稻米笼罩的中国米业?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美国开始向中国出口大米了。大米也是中国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主要农作物,且大米是多数中国人的“主粮”或“主食”。“转基因大米三五年上餐桌”喧嚣了快10年,未经批准的基改水稻(包括转基因和基因编辑品种)已在中国大陆泛滥。而此时此刻,美国大米也将涌入中国市场,而且都是非基改的!

美国转基因大豆击溃了中国豆业,基改农业模式击垮了中国棉业。今后,美国非基改大米能否击溃已是基改稻米笼罩的中国米业?目前看到的多数分析说不会。理由是:到目前,就是美国把全国一年的所有大米都出口中国,也就够中国吃大约两个月而已;此外,东南亚的大米价格比美国大米价格低得很明显,而中国早就从东南亚进口大米了,上千年的邻居大米总比二百来年的美国大米来得更实在。

在直言了看来,主要问题不在数量和价格,而在农业模式。中国选择的是照搬美国以基改化工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化农业模式(或工厂化农业模式),但美国已经开始反思化工农业或工厂化的农业模式,提出“让农业就是农业”的主张了,这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让农业回归自然”是一个思路。

可以想象,过阵子的某一天,老美在中国市场推销本国非基改大米的时候,可能会这样对中国说:“老婆啊,过去你老公我错搞基改化工农业,如今纠正错误,搞‘让农业就是农业’了;我给老婆你拿来的不再是基改化工作物,而是常规或自然品种了。再说了,你看看,我的非基改稻米单产比你的基改稻米单产高出不少呢。”

那时候,拥抱基改农业、认定基改农业是大势所趋;诅咒常规作物和有机食品;把抵制拒绝基改农业者说成“造谣”和不择手段搞打击报复;以“科普”名义推销基改作物和食品的那些中国基改商业既得利益团伙们,该有多尴尬呢?

我想,他们可能无动于衷,因为那样一来,在中国,崩溃的就不仅仅是继豆业、棉业之后的米业了吧,而那些人或许早就在海外做好了移居他乡的准备。

中美稻米产量和数据比较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2018年11月12日

高关税保护基础上的高补贴:美国大米何以敲开中国大门?

据统计,尽管美国只生产世界上2%的大米,但美国的大米交易却占全球的近10%,美国已成为除东南亚国家以外最大的大米出口国。

中国大米怎么了?

中国曾是世界上主要的大米出口国,1998年中国的大米出口量占全球市场的14%,居世界第四位。然而,自2011年开始,中国却变成了大米净进口国,开始从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进口水稻。从下图可以看到,2011年成为我国水稻历史上转折性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大米进口量首次超过了出口量;此后,大米进口量一直居高不下,而出口量却又呈持续减少的趋势。

数据来源:2004-2013年数据源自《2014中国粮食年鉴》(国家粮食局2014);
2014年数据来源于:http://www.99qh.com/s/news20150126110502060.shtml

中国大米进出口的巨变,是因为我国水稻种植出现问题了吗?从国家统计数据来看,情况并不如此。从下图可以看到,十年来,我国的水稻播种面积呈稳步上升趋势,而水稻亩产量尽管有些波动,但总体上也在增长。而大米作为主粮,其年度消费量相对稳定,不至于短期内大幅波动,因此至少从统计数据上看,大米的进口并不是因为国内的短缺。

2004-2014年中国水稻播种面积及亩产量(单位:千公顷;千克)数据来源:水稻播种面积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4》,表7-1;水稻亩产数据源自《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5》表1-2-1、《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9》,表1-2-1

大米大量进口背后的动力

从2012年开始,我国迅速增加的大米进口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国家,其中越南大米占比超过一半。2013年《经济日报》一篇报道称,2013年年初我国从越南进口的大米平均价格约为每吨410美元,而同期国内的籼稻收购价格已经在每吨410美元以上,加工成大米后,价格更会高达每吨600美元以上,国内外大米价格的差异所导致的大米与稻谷价格的倒挂,也被称为“稻强米弱”。

这一情况直接冲击的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的稻谷加工厂。2013年,笔者在湖南省一个水稻种植大县调研发现,进口大米的冲击在当地已经开始显现。当地一些稻谷加工企业因此不开工、不收购,因为开工即亏损;直接结果是导致一部分农户的水稻卖不出去,因为这些地方的加工厂本是收购水稻的重要主体。

真正因廉价大米进口而获益的是那些以大米(而非稻谷)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有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进口大米的需求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大米加工企业,而其中,以私营企业实际进口的数量最多。下面的表格(直接引自该研究报告)展示了2014年的一个月大米进口状况。可以看出,私营企业为了获得更低价的原材料,进口大米数量占到当月全部进口量的71.6%,国有企业的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21.48%。尽管只是一个月的数据,也大致能管窥大米进口的全局。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2014年我国大米进口量市场增长趋势分析”
http://www.chinairr.org/view/V08/201406/27-158699.html

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大米价格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中国政府对粮食价格的支持。正是政府对水稻价格的调控,导致国内一些加工厂采用廉价的外国大米。在这一点上,中国政府当真是两头受气,将水稻价格的居高不下直接归咎于政府,这个指责显得太过随意。

近年来,中国的农业生产成本日益上涨,即便不说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和土地折价,现金成本的攀升也足以令人警觉。下图展示了我国从2004年到2014年间水稻种植的现金成本(主要包括“物质与服务费用”、“雇工费用”、“土地流转费”)上涨趋势,可以看到,十年来,我国每100斤稻谷的现金成本已经上涨了一倍多,而且看起来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

政府为了保护农民收益,这些年也在不断提高稻谷收购价格,稻谷的平均收购价格上涨也近一倍,结果却走到了今天的局面。政府补贴并没有使农民从中受益,而使得农业的上游企业,即农资生产和经销企业、农业机械等企业等,从中渔利。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没有责任。原因在于,政府在放开了农资市场的管理后,只从农产品收购价格端进行调控,没有对农业投入端的控制,政府对农产品收购的保护性投入必然大打折扣。

中国每百斤稻谷的现金成本(单位:元)丨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5》,表1-2-1;《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9》,表1-2-1.

这场从2012年开始的大米进口的快速增加,引发了对国内粮食安全的担忧。官方发言表示,大米进口增加的两个原因是:国内外价差增大导致企业进口意愿增强,以及国内部分高收入消费群体和高档餐馆对泰国香米、日本大米的消费需求增加,“无论哪个原因,都是市场作用的结果。”

这样的话语如此熟悉,因为近年来大豆进口的激增也被解释为市场作用的结果。然而,今天农产品的世界“市场”,弱肉强食早已成为定局,因为“市场”上的厮杀背后,恰恰是国际政治、国家财力的角力。而早已盯上中国消费市场的美国,从一开始就做足了准备。美国农产品出口之所以所到之处无坚不摧,正是其对本国农业多年以来持续高额补贴的结果。

美国大米靠技术走向世界?别傻了!

2007年,《经济参考报》上一篇“美国大米靠政府补贴‘暗算’墨西哥水稻”的报道触目惊心。报道指出,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后,美国大米能以零关税进入墨西哥市场。尽管墨西哥产品也得以进入美国,然而,墨西哥水稻却几乎全线崩溃。

自1994年起,墨西哥水稻的种植面积、产量、行业就业人数等均开始急剧下降,墨西哥从水稻自给国变成了水稻进口国;到2007年,墨西哥国内已经有85%的水稻是从美国进口的。而美国之所以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因为其科技优势,而在于高额的政府补贴。文章指出:

从1994年到1997年,美国政府对农产品的高额补贴使进入墨西哥的美国大米价格从每吨260美元下降到100美元,而墨西哥产的大米价格则在每吨220至250美元之间徘徊。美国大米的低廉价格几乎冲垮了墨西哥生产商。

此番情形与今天中国的大豆产业何其相似,而美国如今又试图以大米撬开中国的水稻市场。

美国对水稻的补贴究竟到什么程度?先来看看美国整体的农业补贴状况。在美国每年的政府开支中,主要农作物补贴大约为100亿-20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五大类作物上:小麦、饲料谷物、棉花、大米和油籽。

国内补贴主要包括直接补贴、反周期补贴以及销售贷款津贴。就大米而言,这三项补贴在1998-2005年间的总额在4.73-17.74亿美元之间,每年的补贴数额根据世界市场的价格变化适时调整,市场价格越低政府补贴越高。

有调查显示,美国大米补贴要占大米种植者收入的50%,使得大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美国补贴最多的作物。这些补贴建立在关税保护的基础上,美国的大米关税保持在每公斤3%-24%之间,质量越好的大米,关税越高。

美国官方数据显示,1995-2012年,美国的水稻补贴总额共计133亿美元,占这些年全部农业补贴(2925亿美元)的4.55%。尽管数字并不高,但相比于美国的水稻播种面积,这一补贴比例已经极不成比例:2012年美国水稻播种面积(268.9万英亩,约为1632.3万亩)仅占美国全部播种面积的0.83%。尽管近几年美国对水稻的补贴有所下降,但水稻仍然美国重点补贴的几种农作物之一。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补贴也并不是普惠式的。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美国62%的农场并未获得补贴,而获得补贴最多的大农场主在1995-2012年获得的补贴占全部补贴的75%。就水稻而言,美国重点扶持的农场主只有9000家,也就是说,获得补贴的几乎都是大农场主,而正是这些大农场主生产了大多数的水稻,并冲击全球。

根据2006年的一份报道,美国的大米补贴使得世界大米价格下降了4%-6%,对于在美国高压下被迫降低进口关税的国家,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这一下降足以导致贫困国家的农民失去土地,或倒退回纯生计型农业。受美国大米高额补贴之苦,2005年,乌拉圭曾表示要起诉美国,原因是美国对出口大米的高额补贴,使得乌拉圭近两年来失去了一些长粒大米出口的潜在市场。

因此,当美国大米走向世界,实质是美国的大农场主在强势政府的支持下在世界范围内开疆拓土,搅动风云,而届时,小小的中国农户又如何与这个庞然大物相对抗?从根本上,这场进口飙升的开始,是因为国内外大米的价格差,如果政府继续放任农产品生产成本由市场决定,只从收购价格端进行调控,“稻强米弱”、“麦强面弱”的局面还只是刚刚开始。

我们呼吁国家重视对农业生产投入品市场的调控。有墨西哥的前车之鉴和中国大豆溃败的教训,中国也应当对水稻实行高关税保护。在生产者一端,分散的小农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可能形成合力对抗资本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