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议题

严海蓉等 | 不买美国大豆,中国大豆主权是否安全了?

来源: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104期,2016 年 9 月,149-182 页。参考文献已省略,请参考原文。|发布时间:2025-10-29|阅读:11

中国如何从90年代中期以前的大豆净出口国,迅速转变成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们该如何看待大豆进口与粮食安全的关系?为什么中国进口大豆的比例已经占到了全球总进口量的60%,但在大豆价格上却毫无...

抢收难、烘干难,秋收遇到连阴雨,谁给农民“撑伞”?

来源:本文原发于食通社KnowYourFood公众号:foodthinkchina|发布时间:2025-10-24|阅读:70

由于9月下旬以来雨天不断,华北地区的玉米种植户正经历着一场无奈的危机。霉变,减产,降价,还得愁冬小麦的播种。价格高昂的烘干机,意思不多的农业保险,只能止损而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更无法形成对灾害...

读者来稿 | 为什么说今年气候灾害与以往不同?

来源:读者投稿|发布时间:2025-10-23|阅读:92

10月13日,来自23个国家87个机构的160名科学家共同撰写并发布了《2025年全球临界点报告》,世界已达到第一个气候临界点,地球多个关键系统的稳定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今年夏秋,我国南...

读者来稿 | 边拆边修,征地中的农民重修旧屋只是为财吗?

来源:读者投稿|发布时间:2025-10-22|阅读:101

在城市化浪潮里,土地、房屋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松动,许多人因外出务工被迫离开故土,离开他们熟悉的生活方式。而当拆迁消息传来,他们才意识到,那片土地、那个熟悉的“家”,或许再也无法返回。此时的修...

土地二轮延包,“一延了之”恐伤农民利益

来源:公众号“土生工作室”,公众号“三农庄园”|发布时间:2025-10-17|阅读:171

土地作为农村最核心的生产资料,既是农民维系基本生活的重要倚仗,也是村集体重塑与村民情感联结、保障乡村公共利益的载体。从江西村庄“5年小调整”的实践,到战旗村“增人增地、减人减地”的探索,再到...

从留守妇女到农业雇工:多年棉里淘金,她们获得了什么?

来源:原创|发布时间:2025-10-16|阅读:171

一群常常被视为“留守妇女”的农村中年女性。她们在茶季、椒季、棉花季如候鸟般迁徙,构成了农业劳动力的隐秘核心。“她们最能吃苦”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对她们角色的默认与安排。“农村中年妇女是最合适的...

中美关税战打得火热时,台当局竟想对美彻底开放市场?!

来源:上下游|发布时间:2025-09-30|阅读:212

如果台湾地区实施对美“零关税”,无异于放弃台湾农业保护机制,让农民陷入生计危机。

诚食讲座 | 向芯:在共同劳作中学习——怎样的知识有价值?

来源:原创|发布时间:2025-09-28|阅读:249

这场讲座,向芯不仅带我们看见农村教育被忽视的一面,而且提出了更加深刻的追问:到底什么样的知识才有价值?教育是只为个人晋升铺路,还是该与劳动生活、社区发展密切联系?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故事,重新...

诚食谈心 | 詹澈的诗与家乡:亲历台湾农会20年

来源:原创|发布时间:2025-09-27|阅读:272

贫穷的农村还未翻身/猪价惨跌时/农民不愿多缴屠宰税/在私宰着一只怀孕的母猪/ 那声音,从大地深处/从一个子宫状的大气球里奔出来/我看见一团影子/从村落里的山谷窜出/又埋藏在更大的夜里 ...

读者来稿 | 给村里的河道清淤,只能等待“上面”批项目吗?

来源:原创|发布时间:2025-09-22|阅读:204

没有“组织起来”的村集体作为基础,没有以思想政治为挂帅的组织管理,基层政府的治理成本几乎不可能降下来,而再好的制度都会在落地执行中被架空。张怀英在回忆大寨的劳动管理时总结得好:不把制度建立在...

诚食谈心 | 博士后回乡种地,她在追求什么?

来源:原创|发布时间:2025-09-19|阅读:234

当小展这位拥有博士后头衔的 “新农人”,在杨陵的土地上为获得五亩试验田的自主管理权欢呼时,她的故事恰是无数生态农人的缩影——怀揣“知行合一”的理想,却深陷现实的重重困局。

《组织法》之后: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实困境与未来之问

来源:文化纵横|发布时间:2025-09-17|阅读:334

对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和现实紧迫性,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的治理结构,学界和实践者仍然面对诸多问题: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面临哪些现实难题?集体经济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组织,还是要承担其他社会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