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村的生态集体经济: 如何做到村庄的内部动员和整合
集体经济村庄是当今中国农村的另类,而地处四川成都郊区的宝华村则以集体经济之力走生态农业的路,或许可以说是另类中的另类了。宝华村的集体经济并非毛时代集体经济时代的保存和延续,也并非兴起于上世纪风生水起的八十年代,而是诞生于新世纪。因为宝华的村干部有“集体发展了,谁家都穷不了”的信念,有随机而动的谋略,有群众路线的方法,所以在新世纪不太可能的环境下,孕育了一个新的集体经济。
宝华村地处成都市郊,距成都市中心15公里,毗邻的四川传媒大学等4所大学在校的学生约有7万人,宝华村周边十公里区域内人口近150万人,周边二十公里区域内人口600万人。全村总面积3400亩,其中基本农田1980亩,集体建设用地700亩。目前,宝华村已有连片的桂花地约500亩、柠檬地400亩、水稻田约500亩。除农业资源外,宝华村还有丰富的水资源,村北的毗河主段长约800米,毗河支流约2.1公里,流域两岸风景秀丽,途经宝华村的1、2、3、4社;另有九道堰支流红星堰起水约3.4公里,途经宝华村6-9社。
宝华村的发展方向是“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共赢,生态有机农业自然农耕、乡村休闲度假、田园生态居住于一体”,目前,宝华村的农业生产已经在向集体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也正在建设集中居住安置点。宝华村的生态柠檬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00亩,以集体经营的方式管理。在普通的柠檬种植区,柠檬生长过程中要打农药十几次,甚至二十多次,宝华村以生态方式种植的柠檬做到了无农药、无化肥、零农残。现今宝华村已研发出柠檬果酱、柠檬皮糖、柠檬蜜、柠檬水晶片等产品,计划通过将柠檬、桂花、大米、花卉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实现产业链延长,增加就业岗位。此外,柠檬加工之余的残料,则被用来制成柠檬酵素。
也许宝华村的地缘有其特殊性,也许宝华村的经营方式还在探索中,也许宝华村的招商引资会引起争议,但是宝华村在整体化经营方面的探索有借鉴的意义。要动员村民参与进村庄整体化的发展道路并非易事,任何整体化的发展都会面临局部利益的矛盾、甚至是障碍,宝华村正是在几位村干部的带领下经过了机智的斗争与引导,引导群众参与,才有今天整体化发展的局面。因为他们的探索是“集体发展了,谁家都穷不了”的整体经营理念和谋略的实操,我们将宝华村的动员和斗争经历分享给大家,期望对有意走集体化、生态化发展道路的同仁有所帮助。
以下为食物主权志愿者花果山在2016年12月对宝华村村主任杨怀洪和村书记彭书记的部分访谈内容,为便于阅读,以下“宝华”指代两位村干部的谈话内容。
首次发直补,处理刺儿头,树村庄正气
宝华:农业税费时代末期,因各种原因导致很多村民都不愿意缴纳农业税。正好04年那个时候是个机会,国家实行第一次粮食直补。当时我们就一起商量,党委政府的意思是想把它扣起来,能够收回多少算多少。那时候缴纳农业税是天大的事,也符合我们的想法。树正气你肯定要有些措施。当时我就和书记商量,趁这个机会把农业税扣了。党委政府也是很支持我们扣的,当时党委政府开了会的,这个不能由村书记来做,要由村主任来做。后来事情有变化,因为上面开会说不可以扣了,必须无条件的发下去。镇党委政府很担心,镇村班子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好不容易把宝华村正气扶起来,不能让它垮下去,但又束手无策。因为宝华问题复杂,党委政府就指派了一位镇干部来担任宝华支部书记,主持全面工作,我与现在的彭书记协助工作。当时我就问书记与老彭,我问他们,这件事你们怎么看,他们说你的想法呢?当时的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说这个正气不树,这次不弄下来,五月一号之后(村里的事情就)不要找我了,我不干了。他们两个都回答我,就按照我的建议去做。
当时我也没考虑过有好多麻烦,我这个人做事顾头不顾尾。我们回来召集村委会商量一下,人也少,就妇女主任、会计、书记我们四个人,我们四个人商量一下这个事情做不做,这件事怎么做。最后的办法是让他们(指几个主要村干部)梳理每户人(拖欠)的原因,所有帐梳理一遍,然后我们到村民家里去核实一下是不是这个原因,我们所了解到的是不是这个情况。弄了下来就选出问题最厉害、争议最多的人,我就带着村社干部到他家里去,这个阵式就把他吓着了。你为什么不交税金,你不交的原因是什么,你想一下那么大一群人,还是有一定气势,他们(无理由拖欠的村民)还是怕。
然后我就和镇政府商量,我说我们的钱(指粮食直补)可不可以最后一天,就是4月30下午来发,镇政府说你准备好了就好,他们不知道我要干什么。我又去找当时的信用社主任,问他派哪个来发直补,他问你想要哪个,我说想要哪个哪个——每个村有一个信贷员,平时他让我做的事,我每次都做的很好,但是这一次我就要为难他。
时间选好人选好,我就开会。以前我们那个老茶铺前面是个医生办公室,到了四月三十号下午,我就去跟医生协商,让医生放假了——我们原来没有村委会,我就坐在医生办公室,我说周爷爷今天你不看病,今天你来耍半天,我来看病。办公室里面是茶馆,发钱在茶馆里发,然后我就在门口讲了,凡是没有上粮(指完成农业税费任务)的到我办公室来,我们先聊一下,你再进去领钱。其实三十号之前我已经把信息传递给老百姓了,我们来找你麻烦,不是你说耍混(指蛮不讲理)就耍混,大户(指拖欠大户)就不敢来了。剩下的观望户,邪气比较重的那种,就来围着我闹,说:你没长耳朵没看报纸?中央说过的,哪个敢缺(指不发直补给老百姓)就撤哪个(的职位)!为了这句话,我和书记还做了一件可笑的事,我们要想做这件事(指扣发粮食直补来抵扣村民欠下的农业税费债务)的时候我们还跑到都江堰,去买了一本《承包法》,专门研究过的,我们也就不怕他们。
我没说要扣(直补),我只是说你今天来领钱,我们来把问题说清楚。在那种情况下,他一个人来找你,他肯定害怕,但是他一群人找你,他们就不怕。我那儿被围的水泄不通,水泄不通的情况下,谁来说都不服。我就说,里面的群众(指没有拖欠的,在正常领取粮食直补的村民)暂停一下,我们让没有交税的人先领钱,交了税的后领钱,里面的群众马上就炸了!回过来就用脏话骂他们:XX,皇粮国税你们哪个不该交?上粮(的时候)不快点,还到这儿来闹!就这样的叫骂训斥,这已经就让他们(指拖欠户)火消了一大半。
然后我就说,过来过来,我们还是再来说(指和拖欠户继续交谈)。这时候政府就知道了,给我打电话说,你在扣钱,哪个叫你扣的?怎么怎么样。半小时后,党委政府领导一行就到了发钱的现场,见此情况,我就跟信用社发钱那个人说,你赶快走,我来解决问题。他就走了。在场其他村民就问我,那怎么办,我们的钱什么时候可以领到。第一次领钱好激动啊。我说这个五一休息七天,我给你们送到家里去。大家说挺好的,就怪那一群没有纳税的人影响了我们。
其实这件事情避免不了引起党委政府的重视,你敢冒险去扣钱。党委书记给我打电话——那时候电话费好贵,五十块钱一会就打完了,打完我就去充费,充完费回来半夜十二点他又给我打电话。我就跟党委书记表态:如果我搞砸了,五月七号上班,我一个人来承担责任,把辞职报告交过去。党委政府就说,哪里是你辞职就搞得定的?半夜十二点,又让管书记给我打电话,管书记是我们本村的,他了解我的个性,觉得我还听话,就叫我必须要发钱。我就说好,去。我就给每个社长(指生产队长)打电话,十二点又在老茶铺去等我。
花果山:晚上十二点吗?
宝华:对。这是我布的一个局,但是我还是要给他们把这个事情摊牌。我说,我接手宝华村这么久了,(如果)这个正气不在了,我觉得我们一年多的心血不仅报废了,而且我也不会再当(村干部)了,以后我们让它的命运自由发展。如果你们认为这个正气要树,所有责任我一个人来承担,(到时候)你们就说是我非要这样去做。哪怕到时候处理了我,但是我把正气树立起来了。大家觉得真的很感人,这个会一开,大家就像要去就义了一样,真的很震撼人的。两个老队长说,正气不要还说什么发展?如果要抓,老子陪你去!其实真的是很感人。
说归说,总要解决一个方法。大家想了半天,然后去问银行,可不可以让我们代发。银行信贷主任,那时候还不叫行长,说‘可以,我没有意见’。这边银行肯定高兴了,以为我们落实了。然后大家散了会。我们给政府汇报,我们明天就发钱。政府觉得我们还是乖,还是会发钱。
结果回去我还是睡不着,回去我家里人都在等着我,我才看了电视,电视里面就那样说的。我妹还是说,姐,你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确实我还是睡不着,当时回去睡不着,晚上接近要四点了,我的床上随时放着本子,我立马理了一张表:哪个队哪个社,队别,户主姓名,拖欠金额,然后原因,处理结果,信用户签字。这张表理起了,我心里就有数了,知道我该从哪儿走了。我及时将这个想法告知了书记和老彭,他俩都认可了这个方案。天亮才五点,我就给社长打电话,通知所有没有领到钱的到茶铺,就在那个地方等着我们发钱。大家听着也高兴,然后发的时候这张表就起作用了。
先是该领的领走,剩下的就按照我这个表填。比如张三你欠了多少钱,我们两个对一下数据对不对;然后你为什么没交,肯定要给自己找个理由,你说我就写;第三个关于你这种情况村委会怎么来处理,我也跟你表个态;第四个余下的这个问题解决了,你该什么时候交,写个时间;最后信用户签名。他说什么叫信用户呢?我说这个就是你们一家人的档案,以后你的子女入学、提干、入党就拿这个,你们家的档案你来处理,你来书写。其实当时这个东西能起多大作用我也不知道。每个人对信用的认识不同,但是哪个敢把自己档案抹黑?其实就“信用”两个字。就有人说“我错了”,你给我重新写过,不是这样的。然后就真真实实重新写:余下来的钱什么时候交,都注明了时间的;还有你欠国家多少,你领走不,不领走,在备注一栏自愿转结,把手印按上。
其实通过这件事就把宝华的正义得到了伸张,村民也再次重新认识到自己的权义责,我觉得不管你是哪个国家都需要正义公平,毛主席讲的利益三兼顾,国家的、集体的、个人利益平衡了才可能持续发展。通过那件事也让我很高兴,七号八号上班了,我们党委书记说,你这样做你早点跟我们说,我也吓着了你也吓着了……(这件事以后,)所有的村民只要他们有意见,同时必须有建议,我们就公开讨论,不可行就放弃,你的意见建议能够采纳我们绝对采纳。
修路,如何治小农心理?
宝华:后来我们又干了一件事情。因为农村的村民有小农的心理,那个田那个路,真的很窄,机器去收割都是大问题,村民经常为这些事纠纷不断,部分村民提出扩建道路。当时我们干了件什么事?我们就召开村民会,问,你们想不想修路(指修田间的机耕道)?他们说想修。想修我们就各社各社地讨论,这个社要怎么修,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就提出,扩宽机耕道要占一些村民的地,如果他不配合怎么办?最后讨论出,把他的地占了,我们就补地给他,他不吃亏,他的抵触情绪就低了;你光占他的地,他肯定有意见,大家觉得对不对?因为不收农业税了,那个土地属于自己的了,要动是很难的。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又花了半年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
花果山:这个占地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宝华:调整,全队调整。不重分土地,因为我们每个人没有出一分钱,我占你的地多,你就少上农业税,就用税来调节了土地。
花果山: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宝华:就是在05年。
花果山:05年不是已经不交税了吗……
宝华:05年才彻底没有税,我记不清04年还是05年了。我们发现税收任务不断的少,不断的少,最终会不收税。不断减少的目的就是为不收税做准备,我们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赶快调了。一旦不收你就调不了了,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村道就要比别的村宽得多。其实我们每一次的选择都符合了未来发展需要决策,让村民学会团结与包容,把自己逼到这个正道上来。通过这件事村民的出行方便了,有的几十年都解决不了的,比如住在院子里面的,还是挺可怜挺受气的,通过我们这次调整,我们一分钱没花——也不是分钱没花,是没付更多的代价,就把这个事情干起来了。
花果山:有一个问题就是调整之后这个道路修起来了,会不会有些人过了两年,看农业税不收了又来闹……
宝华:其实我们当时调整也是做了方案,权衡了利弊,不存在有欺骗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结合当时情况,肯定有人吃亏。我们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做过试验,如果大家不相互扶持,就不可能发展。如果以后不上税了,我们就调不动了,当时这个事情不需要瞒着大家,因为我们总有一天是不上农业税的。如果这一次大家都不相互扶持,以后想发展,那就更难了,商家也进不了。
而且我们拿了两个院子来做了试验。院子的出行道不可能由政府给你修,需要每户人凑钱,这个是公用,大伙凑钱修路大部分人会同意的。有一个院子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要出钱修道,百分五的人不愿意出钱。那个黄家大院九社院子住了我们的会计。我们跟会计说,你去找几户这个院子有威信的人,把这个钱出了,这个事就成的了;如果你和他们(指不愿出钱的百分之五的村民)继续PK下去,你们一辈子也别想修路,会计就照了我们的方法做了,路自然就修好了。
还有一个10社周家大院子我们没找到合适的带头人,那个院子的人就因为这个平均分摊费用的问题,谁也不愿意多出钱为少部分不出钱的人补差,一直没有修成功。这两个院子都相隔不远,你看下雨的时候——我们会作为一个案例给村民讲——下雨的时候,出行道修好了的那个院子,大家就是骑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干干净净地出门,干干净净地回来。而另一个院子(没有修道的),穿雨靴陷进去很深,摩托车不行,什么车都不行,这就是相互窝里斗的后果。
我们摆出案例,不需要过多的工作,这方面村民还是可以。有个来我们村参访的老师讲过,你一定要用谋,但是是阳谋,不是阴谋,告知他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我们书记说,我们不需要做到百分之百,只要做到百分之九十,就很成功;做到百分之七十,表示我们的方向是对的。他们有可能小农意识很强,但是你可以做到正确的引导。反正你最终依托政策,你不能和政策对着干,但是你要借用这个政策,要保持一致,上面政策和下面做法保持一致,下面和村民的方向一致,真心实意地为村民服务。
我认为成都基层管理模式改革做的还是比较好。就是他们内部他们开会他们拿出方案,只要这个方案大家通得过就行了。我们每个社不少于三名村民代表,村民代表就负责我们村上的大小事情,有事情需要商量、需要表决,每个社还有议事会代表。村民代表会上提出议案来,议事会来决议。我们还有那么多党员,讨论的时候让党员和村民代表都来,最后表决的时候就由议事会来表决,扩大群众知晓率,充分发挥党员代表的权利及群众的诉求。其实他们知识面更宽一些,多一些意见收集,更利于稳定。我们前期的这些铺垫在村民心中也就扎根了。
现今的宝华村社区活动丰富,图为村民倡环保活动。
用集体的信誉作保,引进产业,促进发展
宝华:07年,我们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在我们村做了一个试点,农田整治(和集中居住)。当时愿意的,就可以搬迁到我们现在这个安置点的。那时作为村上来说就只是配合和传达。当时有八十个人,(大概)有二三十户参加了,而且还是条件比较好的人。
花果山:为什么参加的是条件比较好的人呢?
宝华:因为修房子要钱啊,没钱的人就去不了。这个事情做了以后,就引起其他村民的一些想法,就觉得在外面修房子,交通基础设施完全有了改善,也想搬过去,但是没钱,怎么去?08年地震了,一次危机也是我们的一次商机。
县政府派国土局来找我们,我们才发现中间的一个机会,国土局说当时给你们批的这块地(指集中居住安置点的用地)还剩几十亩地,希望你们把它种回去,把它变成农田退给村民。这个机会我们肯定不会放弃,我就和我们书记商量,去找我们镇党委政府商量:可不可以给我们一次机会,如果我们把它做的好(花果山插播👉:村委想做什么呢?请读者猜一猜;如猜不出,答案在下面很快揭晓),让村民也受益;如果我们做的不好,依然退给村民。当时镇党委政府对宝华的整体工作非常认可,因为我们村多次被评为县镇优秀基层党组织,对我们的人品还是非常认可。
当时我们去找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商量这个事的时候,镇政府领导还是挺支持的。在我们这个近郊经济相对发达,很多地方有一支无所不能的建房队伍。在08年地震之前,房建不会轮到我们村委会去干,也不可能。我们的工作人员也很神通,政府喊我们退这块地的时候,如何保存这块地,如何让村民受益,如何让我们摆脱这个范围,我们首先取得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其实就是主要领导的支持。过后我们就对社会放风,主动寻找有意向的建房队,让他们帮我们寻找买主,帮我们引进商家进来。
我们把方案上报政府,让社会各界都知道宝华要招商的事,他们开始都认为很好,都说愿意帮忙。但是地震后经济下去了,谁也不愿意来,这次危机就变成了我们的商机。村两委商议,用集体的信誉作保,引进产业,促进发展。这是任何个人做不到的,这就变成了我们的强项。
我们怎么办?我们召集村民开会。因为前期是有钱人搬出去(指搬到集中安置点),但是没钱的人就更差了。我们问有没有人还愿意再来。有村民说,我们愿意来,我们没钱怎么办?大家总会想到办法的。其实今天的方案和以前的没有多大的变化,前提是你自愿,这个条件肯定是阳光的。有两种人愿意搬,条件好的和条件最差的人。条件最差的,说好听点羡慕别人,其实心里有个反比。
我们在这一块上就做了些摸索。我们对外宣讲的是,我们引进了两个企业,看人家愿不愿意落在我们这儿;我们对内就开会,我们要安置村民,都觉得无可厚非。说的好听点,就是编了一个漂亮的谎言把对内对外都摆平了,同时我们也没有去做过多让村民参与的工作。我们当时想的是借用部分村民的力量,招进商家同时盘活这个村,我们算盘就是这样打的。
花果山:我们来理解一下,有点没听懂。是不是这个意思,当时有一块地,是农田整治的时候多出来的,这块地有多大面积?
宝华:当时有六十多亩。
花果山:这六十多亩地是怎么来的呢?
宝华:我们捡了一个便宜,我们当时也出了一些地,当时是省上国土资源厅来搞的,是有指标的,这个指标怎么来到我们头上去的,当时我们懒得去弄清楚。只要合规合法就行了。
花果山:原来这块地是属于谁的呢?
宝华:原来是院子里的地。他们没有来征我们这块地,给我们的指标是可建设用地指标,变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花果山:那如果原来这几十亩地里有我家的地,这块地变成建设用地之后对我有什么补偿呢?
宝华:我们这儿早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比如我们种花卉及其它占用农用地,每亩地小春(当地是一年两季,“小春”表示其中一季的播种时间,“大春”指另一季的播种时间)给你七百斤小麦,大春给你七百斤米。自己种都没有那么多,村民肯定比较满足。这是每年给,永远给。
花果山:这个双“七百”是普遍的做法还是……
宝华:普遍都是这样子,小麦和大米各七百斤。
花果山:那还是相当大的一笔!
宝华:对。村民也不反对,反正也不想种地 (花注:地处城郊,村民们大部分在外面打工)。当时这种情况我们对内对外就编了一个框,我们镇党委政府支持我们,他们也知道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
当时周边很多人修“违建”(指违章建筑),修违建的后果及效益,我们村委会做了一个效益计算比较。集体发展了,谁家都穷不了。当时环境就那样,村委只有两个选择,如果村委只是在口头上宣传政策的话,是阻止不了他们修违建的,要么你就走集中发展模式做出效益分析方案,让村民通过效益比较自觉放弃修违建,这样做的话,村社干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实在没有第三个办法。
我们多余的这几十亩建设用地,就让商家进来,商家把钱给交给集体,集体委托建设施工队去为村民建房子。就这样不论村民贫穷还是富裕,只要参与都能够享受到同样的基础设施配套,改变了生活环境。通过这次机会,让村民之间学会自主选择,相互帮助,抱团取暖。有的村民选择了不出钱住套房,但没有底层铺面,有的选择了自筹资金“统规代建”,就是拥有底层铺面及住房。通过这次的摸索,大部分村民对这种集中发展模式还是非常认可的。当时那种环境也不是说我们怎么样,已经无路可退了,如果放任他们去修违章搭建,对环境的破坏只是其中一个恶果,更多的是扭曲了人们对于财富的价值取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在寻找一种模式,用我们自己的人品去招商。当时我们周边有很多条件好的服装企业,那时候的服装是很火的。当时我们就做了一个简单的规划,虽然说房子的质量不好,包括场镇上的房子修的质量也不是很好,但是我们按照消防需要所有的功能配套,给大家配上,所以很多商家愿意到这儿来。你要留出地发展,不然我们哪里来那么多钱?
花果山:当时招了多少个企业?
宝华:多,几十家,都很小,都是小老板。
花果山:是哪一年招来的啊?
宝华:09年,08年地震之后。我们对外肯定要引进一些商家进来,用这个土地的话也是一种置换,这样就避免村民在家里修违建。条件差的人就用他的土地置换了住房,条件好的人就直接用他的土地修了住房,最终谁都没有吃亏。用土地置换住房的,村民的宅基地就交给了村集体。我们先把这个方案给大家讨论了,你选择哪一个,有人选择直接住房子,有人选择了直接去修房子。比如你是条件差的,你要住套房,你就只有去领房子住,你就没有底下这个铺面了,你条件好的,你有条件修就从下修上。
花果山:有没有规定一共能修多少层?
宝华:有,这个是有规定的,当时我们严格来说是三层,前面弄的就不止三层,就是四层五层,大家不敢修六层,修高了没有意思,基本上在三四层上面,能修的人一般修的五层,一般三层四层基本上这种情况,你条件不好的你就没有铺面。
我们做这些就是为推进集体经济做铺垫,就是让村民看到,富的人有办法,穷的人也有一套房子。这个是为我们今天做的事做了一个很大的铺垫,因为我们引进了服装商家进来以后,需要工人是不是?如果你有技术,可以当工人,如果你不愿意当工人,你那么多房子你住不完,很多商家就会来租他的房子。当时我们宝华村的房子房租是最高的。
花果山:房租能高到多少呢?
宝华:应该来说镇上的房子很多都租不出去,当年我们五百一个月,比如三口之家分三套他住一套分两套,他的一千块钱收入就回来了,这个财产是他自己的。
花果山:村里的房子大概建了多少套?
宝华:时间长没有记得很清楚,反正我们前面安置了一百六十多个,有两种安置模式,一种分地(指自建房),一种住套房。
花果山:大概占了多少面积?
宝华:那个六十多亩,大概占了有一半多的面积。没占完,因为还有商家在。这么多商家就供养了修不起房子的村民,我们给了搬迁的每个人六千的补助,余下的钱我们就安排把各社的道路硬化起来。下午我带你们去村子里看看,前些天北大数字研究的高院长看到我们的社道就说这个村是有思想的一个村,光看社道的宽度就与其他村不一样,这就是多年累积的结果。就这样一次一次给村民树正气,所以说每次危机都是我们的商机。
经过村集体多年的引导和斗争,宝华村不断克服小农意识,为整体化经营打下基础。图为宝华村自产的生态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