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聚氰胺和瘦肉精事件,以及社会上“养猪的不吃猪”、“养奶牛的不喝奶”现象来看,已经发展为行业欺诈,集体犯罪。这种情况下,仅加大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必须调整思路,探寻更深层次原因,在治本方面下...
近日,欧洲在透明度方面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欧盟法院判定,欧洲食品安全局必须公布评估农药安全性的专家姓名。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的粮食生产面临“价格天花板封顶”、“成本地板上升”、“价格补贴黄线逼近”、“资源红灯亮起”的四大困境。
近日有人在媒体上撰文,对我国的粮食政策提出质疑:“一方面说外国人不会卖粮给我们,一方面又禁止人家卖给你,自相矛盾;粮价补贴政策自身刺激了走私;不用担心农民不种粮,生计就成问题;应该大幅降低粮...
“僵尸肉”进入中国市场,严重威胁到国人的健康和尊严。而比僵尸肉更恐怖的,是隐匿在其背后的整个黑暗的产业链。
消费者已经不愿再忍受“没有味道”的西瓜,他们用“拒绝购买”的方式,传递自己的不满与反抗;而与此同时,种瓜的农民也就损失惨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重新塑造良性的食品体系。
海南老百姓平常吃的蔬菜价格往往比北上广等大城市均价高出50%甚至100%。老百姓感受到的菜价“失控”,其实正是菜价“被控”的结果。
金融资本主导全球化同样波及了粮食生产,导致“粮食金融化”。粮食的金融化,在国际社会主要是指粮食的美元化,它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国彼此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粮食产业被金融化的体现。
近年来两岸三地都不断遭受食品安全问题的困扰。2014年的中秋的月饼时节,台湾民众遭遇馊水油事件,稍后,又出现饲料油冒充食用油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