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十月份,人民食物主权论坛主要发起人之一,香港理工大学学者严海蓉在澎湃问吧开设关于“中国农村现状、新三农及粮食安全的问题”专题以来,截止目前共收到781条提问。
作者暑期重访桑梓,在湖南乡村实地调研,对当下乡村人口、生态、代际、风化、村治等进行了全面观察。然而,映入眼帘的却是凋敝的乡村、离乡的青年以及无望的老人...
100多年前,一位来自“彼岸”的资深美国农学家,他早已看清西方工业化农业的不可持续,希望求助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农业,借以改造美国的农业生产。
我们再推胡靖老师一篇旧文,胡教授从毛泽东对“集体化“的思考和实践,从农地农村的特性论证了保证农地集体所有的必要性。楼部长大谈改革,但是改革也要讲道理,罔顾农地私有化的现实恶果,迷信土地私有化...
1970年代末启动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村重新恢复到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方式,重新出现了剥削关系,重新产生了两极分化。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追求共同富裕的经验...
如果不是彻底剥夺农村工业化的前景,应该不至于那么多的工业和人口密集地拥挤在城市,带来工业和交通方面各种无法扩散空间的严重污染。更为严重的不足在于,今天人们喜欢谈论如何治理污染,而不是改变工业...